于勝楠 楊梅菊
“媽媽,我餓!”眼角掛著淚花的黑人小孩依偎在媽媽的懷里,顯然已經明白哭泣不能為他換來食物。懷抱孩子的女人站在椰樹下遙望遠處,希望那艘?guī)x開的漁船能夠出現,但遠處除了一望無際的大海,什么都沒有。
這里是南太平洋的卡特利特群島,這個曾有人世世代代生存勞作的地方,今天卻成為噩夢纏繞的末日危地——很快,不斷上漲的海水就會淹沒整個群島。
位于巴布亞新幾內亞外海的卡特利特群島,由6座平均海拔只有1米的環(huán)狀珊瑚島組成。這里沒有自行車、沒有發(fā)電機、沒有工廠,曾是完全沒有碳排放的綠色群島。但是由于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不斷上升,小島隨時有被吞沒的危險。如今,島上首批5個家庭已搬至對岸的布干維爾島,為全體2600名島民的遷移吹響了號角。
“氣候難民已經誕生?!痹?006年親赴該群島拍攝的自由攝影師杰里米·薩頓-希伯特說。
一群岌岌可危的小島
希伯特這樣形容他在2006年第一眼看到的小島:“遠遠望去,就像是藍色海洋中的一片綠洲。這里沒有高山,沒有高樓,沒有工廠,也沒有車,只有白色的沙灘、濃密的椰林、悠閑自在的島民和玩水嬉戲的孩子?!?/p>
然而,當“生態(tài)學家”網站博客作者、《星期日泰晤士報》記者丹·伯克2009年前往卡特利特群島時,看到的卻是另一種場景:“珊瑚島平均海拔只有1米,最高處也僅為1.7米。人站在島的一頭,只能夠看見另一頭洶涌的巨浪正朝島中心的方向席卷而來?!?/p>
在群島上,椰肉是當地人主要的食物。但是,丹·伯克在島上親眼看見許多椰樹因吸收了海水中過多的鹽分而被毒死,只剩下光禿禿的殘骸,另一些樹則東倒西歪,再也結不出果實。當地人開始與海水爭地,瘋狂地撿拾貝殼筑壩,但仍無濟于事,他們的生存空間變得越來越小。
2008年圣誕節(jié)期間,一場猛烈的狂風巨浪之后,卡特利特群島上又有幾十棟房子被海水淹沒。島上無可奈何的2600名居民,決定集體撤離家園……
5個背井離鄉(xiāng)的黑人男子
在英國皇家地理協會的資助下,丹·伯克來到卡特利特群島,并親身見證了那場令他終生難忘的島民搬遷。
2009年4月21日,天氣很好。在發(fā)動機的轟鳴聲中,一艘白色漁船緩緩駛離卡特利特島。5個黑人男子站在船舷揮手告別,留在他們身后的,是注定會消失的家鄉(xiāng)和前來送別的島民。他們要趕在天黑前趕到對岸的布干維爾島——當地的島民得知卡特利特的境遇后,決定接納2600名島民前來同住。為了驗證搬遷和在對岸生存的可行性,5個符合條件的家庭被抽中,先行搬遷。
明媚的陽光下,男人們面色凝重,一言不發(fā)??ㄌ乩厝簫u逐漸消失在他們的視野中,前方等待他們的,是繁重的任務——用最快的速度安頓下來,搭建房屋;一切安排妥當后,回到卡特利特接自己的妻兒們;迅速適應新生活,找到謀生方式。
一周后,新家建造完畢:叢林中平坦的空地上,一棟帶花園的單層木制房子出現了,種在花園里的紅薯和白薯,成熟后將成為5個家庭的主要糧食。
“我自愿成為第一批搬遷的居民,是因為我希望我們能在這片新土地上種植芋頭、香蕉、木薯等蔬菜水果。因為在卡特利特島,蔬菜已經無法成活了?!币晃唤胁槔怼に贡说哪凶诱f:“我希望能種植一些可可之類的經濟作物,這樣就能保證我們的未來?!?/p>
目前,因為租不起漁船,他們只能乘坐橡膠船將捕獲的魚出售給布干維爾島民,借此換取一些生活用品和食品。
“很想念自己的孩子和妻子,不知道他們過得好不好?!备赣H們用英語和土著語七嘴八舌地向丹·伯克傾訴自己的相思之情,“這是一次大膽的嘗試,我們從未離家這么久。”
搬遷,是生與死的抉擇
隨后,丹·伯克再次回到卡特利特,并在那里住了一周。“睡在由棕櫚樹葉搭建的房子里,雞鳴而起,日落而息,這應該就是人間天堂吧。然而每當想到這片樂土將會消失,我十分難過。”丹·伯克在自己的博客上這樣寫道。
“我們幾乎沒有食物,也沒有人愿意來島上買我們的海貨。”“以前海水才到我的小腿,現在潮涌時已能到我的腰部?!痹诳ㄌ乩囟潭痰膸滋炖铮ぁげ穗S時能聽見這樣的擔憂。海水污染了果樹,帶來瘧疾,白色的尸骨隨處可見,活著的人越來越憔悴,那種長久以來彌漫在卡特利特的悠閑自在已經消失殆盡。
令人擔憂的是,目前,卡特利特群島的搬遷工作沒有任何政府或官方組織參與進來。唯一全程負責的,是成立于2006年的TulelePeisa(意為“航行在我們自己的浪花上”)。在對政府和外界遲遲不兌現承諾的失望之下,卡特利特老年協會成立了這個協助搬遷的非政府、非盈利組織。2008年4月,“預備搬遷”的所有經費便來自TulelePeisa募集的5500美元。
該組織負責人烏蘇拉·拉克瓦就出生在卡特利特群島?!斑@種不確定的感覺很可怕,因為你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也許下一刻,海水會將你、你的房子、你的家人都淹沒。對于許多人來說,搬遷也許只是為了適應生活方式的變化,而對于我們,搬遷則是生與死的抉擇?!睘跆K拉感慨地說。
6億氣候難民的未來
目前,有兩個問題困擾著烏蘇拉。首先是資金,這關系到卡特利特居民搬到安全的島嶼后,能否有足夠的資金重建家園;其次是各國能否在氣候問題上盡快達成一致?!拔蚁M绫竟鶗h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轉機,否則20年之內,太平洋中的小島將逐一消失,人們將被迫離開他們祖先居住的家園,這也是一種對人權的剝奪。”
攝影師希伯特沒有再去過卡特利特,但他一直沒有放棄關注這個群島的命運,并在此后的日子為它奔走疾呼。“第一世界瘋狂的能源消費,使得生活在第三世界的島民承受著原本不該承受的危險。他們需要全世界的更多關注?!毕2卣f。
英國《衛(wèi)報》曾刊登過這樣一組數字:到2050年,全球將有6億“氣候難民”,其中1.5億“氣候難民”將被迫背井離鄉(xiāng)。
而今天卡特利特群島2600名居民的命運,或許就是未來6億氣候難民的縮影。
(陳志忠摘自《國際先驅導報》2009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