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桐
一
鴉片戰(zhàn)爭時,清軍抓了幾個英軍俘虜,道光帝很興奮。審問時所提問題是:“英吉利方圓幾許,與新疆有無陸路可通?”英俘認為問題提得太過怪異,不好回答。
19世紀中葉,西方列強四處橫行,以整個世界為殖民對象,狂放不可一世。而作為“泱泱大國”之第一人,對世界之變渾然不覺,出語如稚子。道光帝的無知可笑映照出的正是清王朝的妄自尊大。但,歷史演進,余緒未絕。曾有一件事,也讓我們盲目地“自豪”了許久,即“從衛(wèi)星上唯一可以看到的地球上的人工痕跡只有中國的長城”。后來,這個說法被證明是毫無根據的傳言。不能僅僅將此看做是科學知識的不足,說到底,仍是一種虛妄的“大國心態(tài)”作祟,心界遮住了視界。
二
庚子賠款后,清政府施行新政,派出大批學生留洋,尤以赴日本者為多。有人問操辦此事的湖廣總督張之洞何以如此,他的回答簡單而精妙:“同文、同種、省費。”意思是文字、種族很接近,可以省下許多錢來。
張之洞這個人官聲甚好,那個著名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就出自于他。在晚清政府百孔千瘡、腐朽衰微之際,他仍挖空心思省銀子,的確難能可貴。而我們今天屢禁難絕、變相旅游的公費“考察”,花國家的錢不知心疼,“不花白不花,花了也白花”,不知是否有人會想到張之洞所言?其實,不求“省費”了,但求對路,不要做去梵蒂岡“考察”什么工業(yè)制造之類的可笑事情。
三
民國一次舉會,與會者質詢孔祥熙的經濟問題,他滿頭大汗,難以辯駁。后急則生智,冒出一句:“我是孔夫子第75代孫,貪污之事是不會做的?!北娙嗽尞悾粫r無言以對。
四大家族之孔家,靠著執(zhí)掌財政大權自肥,為人詬病。這個“圣人”的后代,無儒家之行,有名家之嘴,他為何不說自己是孔方兄的后代呢?無獨有偶,南方曾有一貪官,與孔部長所言如出一轍。群眾舉報他的問題,組織上找他談話。他說:“我是革命家庭出身,腐敗之事是不會做的?!边€補充道,“你們瞧我哪像貪官的樣子?!毖灾忚彙5婕敖痤~數千萬元的腐敗案最終查清,他立時換了另一副嘴臉,哭哭啼啼地說:“我辜負了黨的期望,辜負了人民的養(yǎng)育。”
四
張大千少年時,曾被土匪綁票。土匪讓他給家里寫信索要贖金。他還未寫完,一旁觀看的土匪驚呼:“這個娃兒的字寫得好漂亮哦,莫如先給咱做個師爺?!庇谑?,十四五歲的張大千,就在土匪窩里做了幾個月的師爺。
土匪有這樣的審美水準,讓人始料未及。贖金不要了,先做師爺,引進人才要緊。事實證明,土匪的確有眼光,數十年后張大千果成一代大家。巧的是,讀這則軼聞時,剛看到一個電視報道,也是惡匪綁票的事情。但結果出乎意料:贖金到手后,惡匪居然還是撕票了。于是想,今日之匪竟不如昔日之匪:昔匪對文化敬畏有加,今匪全然不守綁票規(guī)則。同為匪,都行惡,竟有如此高下之分。
(劉怡摘自《中外文摘》2010年第7期,龐 彥圖,圖選自譯林出版社《魂系前生:中華文明密碼》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