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薇
溫暖的春日,在浩瀚的書叢中,目光與它相遇。是本極薄的小書,素灰的封面上有一幀小小的黑白照片,照片上母親親吻著懷里的嬰兒。《有我,你別怕》這本書,是一位法國母親在智障女兒22歲時寫下的,而書中的照片則是她的攝影師丈夫馬克·呂布拍的。
她仍然記得初為人母時的喜悅:“一個人躺在產(chǎn)房里,我輕輕喘息著,慵懶地玩味那讓人既激動又平靜、既幸福又新奇的念頭——我們有了一個小女兒。這怎么可能,這奇跡竟然就這樣發(fā)生了?快樂鋪天蓋地,廣闊得讓人難以去思去想。我無時無刻不沉浸在這快樂中,脫不了身。在那么多女人成為母親后,我終于也體會到了初為人母的幸福,每一次孩子的降生都如同耶穌基督降臨塵世。我的第一個孩子是個奇跡,一個神圣的謎,叫人措手不及,正如我們無邊無垠的愛?!?/p>
生命如同在峽谷間穿行,這一刻陽光明媚,下一刻也許會幽暗無天日。她不知道,在病魔面前,歡樂是那樣短暫而虛妄。
醫(yī)生準(zhǔn)確無誤地告訴她,他們的女兒克萊芒絲患有先天性智障。她的生命頓時跌入了無邊無際的黑暗深淵。她的第一反應(yīng)居然是,可以讓孩子死嗎?她想逃避,她無法面對,她無法認(rèn)定那樣不完美的孩子是她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她把女兒克萊芒絲送到了安幼育嬰院,交給別人,想擺脫恐懼。
然而,她是母親,她沒辦法丟下那樣弱小的生命。她不得不學(xué)著接受克萊芒絲,也接受自己內(nèi)心的恐懼,她試圖找到與痛苦和解的方式。盡管過程漫長而又令人絕望,但克萊芒絲還是在一天天長大。小克萊芒絲有著她自己的喜怒哀樂。
終于,在這丑陋不堪的生活廢墟上,愛還是緩緩升起來了。
她看著小克萊芒絲天真無邪地成長著,快樂變得無邊無際,和她一起度過的夏天在記憶里永遠(yuǎn)那么耀眼。
也不是沒有令人窒息的黑暗——正如她自己所言,她有她的局限,她也有害怕、厭惡、不耐煩。很多時候我都可以想象,看著小克萊芒絲生活依舊不能自理時她的憤怒、氣惱和絕望,以及夜深人靜時深埋心底、揮之不去的命運是怎樣在暗中不斷折磨著她的心。但就是這樣,她還是筑起了一道愛之墻——不管如何笨拙,不管經(jīng)歷過怎樣的絕望,愛的種子還是悄悄地發(fā)芽了。
她寫道:“你的出生是一道傷,而我們倆終于成功地筑起了一道愛之墻,來抵御最初的驚懼?!?/p>
這一切的情緒,作者卡特琳娜都毫不掩飾地坦誠道來——她一直等到女兒克萊芒絲長到22歲時,才有勇氣回顧這22年來自己的恐懼與收獲。
作家毛尖在提到卡特琳娜的軟弱與坦誠時這樣說道:“雖然‘有我,你別怕是卡特琳娜對克萊芒絲說的話,但在心理學(xué)和社會學(xué)的意義上,這句話其實應(yīng)該是克萊芒絲對卡特琳娜說的。而《有我,你別怕》最動人的地方,也在于這個當(dāng)年奪路而逃的母親能在書的最后,安然講出彼此的局限?!?/p>
更為讓人感動的是,在作者卡特琳娜與女兒共同抗?fàn)幍牟恍概χ?,她們一直不是孤單的。小克萊芒絲的父親是攝影大師馬克·呂布,他一直守護在她們身邊。在書的封底有一段話很感人:“痛苦再度襲來時,馬克就聽我訴說,直到我說完為止。他分擔(dān)我的哀愁,盡管他也有自己的悲傷。后來我才明白,他最擔(dān)心的不是克萊芒絲的智障,而是要不惜一切代價把我從痛苦的深淵中拯救出來。”
羅曼·羅蘭說,這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看清這個世界的真相,然后愛這個世界。這或許是我們?nèi)祟惷鎸ν纯鄷r唯一的救贖。
我們無法阻止噩夢的到來,卻可以用愛與包容去面對,然后我們抬起頭就可以看到:空氣、陽光穿梭在破碎的哀傷中,哀傷變得輕盈,變得從此可以承受。
握住你的手,輕輕地告訴你:有我,你別怕!真的,我們都不用怕,只要愛還在。
這是一本關(guān)于勇氣與愛的書,看過,或許你會用另一種目光看待我們沾滿灰塵的生活,從而找到一條與生活和解之路。
又或者它沒有那么神奇,它只能陪你的心靈走過一個溫潤的下午,這樣也已經(jīng)很好了,不是嗎?
(瀟湘雨摘自《愛人坊》2010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