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欣賞馬嘯天的羅漢藝術(shù)作品,會產(chǎn)生一種超凡脫俗之感,仿佛圍繞著那冉冉升騰的爐香,欲隨眾羅漢向渺渺的天空飛去。
一張白紙、一塊石頭、一根原木、一堆泥土,不需要設(shè)計草圖,在他手中竟然奇跡般地變成神態(tài)各異的龐眉大目、朵頤隆鼻、竭盡禪趣的羅漢,其鬼設(shè)神施,巧奪天工,令人拍案叫絕。
馬嘯天,古城鎮(zhèn)江有很多人知道他的名字。他身高一米八余,頭披長發(fā),長相頗有幾分奇特,性格怪異,言語亦俗亦雅,舉止張狂起來猶如電閃雷鳴,儒雅起來和風細雨,生命的追求是塑造佛教中的羅漢像,所有的智慧和靈感全部傾注在羅漢身上,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羅漢癡”。
人們欣賞馬嘯天的羅漢藝術(shù)作品,會產(chǎn)生一種超凡脫俗之感,仿佛圍繞著那冉冉升騰的爐香,欲隨眾羅漢向渺渺的天空飛去。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榜上有他的美名,世界吉尼斯有他的紀錄,我國佛教文化藝術(shù)史冊上有他的一頁。
我追尋馬嘯天的人生藝術(shù)軌跡,發(fā)現(xiàn)他與羅漢的種種情緣,有著難以被世俗人理解的傳奇色彩。
在寺廟里出生
1964年11月16日,萬籟俱寂的子夜,鎮(zhèn)江東門護城河畔的大印庵(今鎮(zhèn)江市區(qū)夢溪路市氣象臺址),一個男嬰在這里呱呱落地。也許是天意,此時庵堂里唯有的一張白熾燈越發(fā)光亮,四壁羅漢像在燈光照射下顯得分外光彩,有的咧嘴嬉笑,有的抒展雙眉,有的則張開雙臂,仿佛在歡迎這個小生命降臨人間。這個男嬰哇哇落地,便睜開一雙大眼睛,目不轉(zhuǎn)睛地注視著墻壁上的羅漢像,似乎早已相識。這個神奇的男嬰就是馬嘯天。羅漢,梵語音譯“阿羅漢”,其又稱無生、應(yīng)供、破惡。在佛教興起時,印度宗教對應(yīng)受尊敬的修行者稱阿羅漢。按佛教傳說,羅漢都是佛陀的弟子。羅漢最初的任務(wù)是保護佛法,以施行祈福眾人的重任。按照佛意,羅漢是破除一切邪惡,給人間帶來吉祥和如意的象征。
在我國一千多年的佛教發(fā)展史中,佛教的造像可謂數(shù)之不盡,而羅漢造像之多、傳播之廣,恐怕和觀音相差無幾。因為羅漢們夸張有趣的形態(tài)和多樣迥異的性格,在民間逐步成為最受大眾青睞并喜聞樂見的佛教造像。因此,在我國數(shù)以萬計的大小寺廟中,四羅漢、十八羅漢、一百羅漢、五百羅漢等比比皆是。而馬嘯天的祖籍——齊梁故里丹陽,齊梁時期就擁有廟宇700多座,每座廟宇都塑有數(shù)量不等的羅漢像。我國以畫羅漢聞名海內(nèi)外的已故美術(shù)大師呂鳳子先生,就出生在丹陽。也許后來,馬嘯天結(jié)緣羅漢,就淵源于此吧?
馬嘯天的父親馬圣榮先生,13歲起在鎮(zhèn)江丹徒寶堰學醫(yī),后在鎮(zhèn)江象山醫(yī)院當醫(yī)生,因單位無房分配,一家人便臨時寄住在這四壁畫有羅漢像的大印庵里,一住就是7年。這7年間,在寺廟里受孕出生的馬嘯天,從依偎在媽媽懷里的嬰兒,到能在地上歡蹦亂跳的幼兒,接受的文化啟蒙,首先就是墻壁上的羅漢畫。年逾七十的馬嘯天母親朱小妹對筆者說:“我一生養(yǎng)了3個兒子,嘯天是我第3個兒子,他從出生到7歲,一直跟我們住在廟里,記得那時,我奇怪地注意到,他每天都多次站在羅漢像前,雙眼目不轉(zhuǎn)睛看著羅漢,有時癡癡地連吃飯都忘了?!?/p>
文革后恢復(fù)寺廟,鎮(zhèn)江千年古剎焦山定慧寺修復(fù)大雄寶殿,少年馬嘯天,曾多次前去觀看泥塑羅漢像。羅漢喜怒哀樂中透露出的佛性之美讓他著了迷,他拼命地看著、吸收著羅漢像的精氣神。在他上小學時,最讓他高興的是,看見學校大門口黑木板上寫著的一句話,那就是:“今天下午老師學習,學生放假半天?!币驗檫@半天能讓他靜下來畫羅漢或者塑羅漢。14歲那年,他讀小學5年級,一天他突然當著老師和同學的面,信手畫了一幅長得濃眉大耳、帶鷹鉤鼻子的羅漢漫畫,引得滿堂喝彩。這幅羅漢像可以說是他的處女作。為此馬嘯天激動得徹夜難眠。
作為俗界凡人的馬嘯天,后來之所以以創(chuàng)作羅漢像作為他一生的愛好和追求,也許正是他天生與羅漢有著特殊的淵源。
踏上與羅漢結(jié)伴之路
誰也沒想到,創(chuàng)作羅漢像成為馬嘯天藝術(shù)生涯的全部,羅漢像成了他的一生情結(jié)。
1988年,馬嘯天就讀鎮(zhèn)江高等師范??茖W校(現(xiàn)江蘇大學)美術(shù)系,學習和掌握繪畫藝術(shù)基本功,3年畢業(yè)后他便正式走上了與羅漢結(jié)伴的道路。
1999年初,馬嘯天在自家的工作室建起了“嘯天雕塑藝術(shù)館”。我看到,在其藝術(shù)館外墻上,爬滿了綠色的充滿生命力的爬山虎。馬嘯天對我說,這是一條遍布荊棘的崎嶇道路,他下定了決心,像“爬山虎”那樣拓荒開道,努力創(chuàng)造出眾多多姿多彩的羅漢,以弘揚祖國的佛教文化。從此以后,羅漢創(chuàng)作成了馬嘯天生命中的唯一主題,并一發(fā)而不可收。
在眾多佛教造像中,羅漢造像并沒有明確的標準,這給馬嘯天的羅漢造像藝術(shù)創(chuàng)作留下了自由想象與大膽發(fā)揮的空間。他在室內(nèi)的四面墻上,信手畫出了眾多羅漢壁畫,畫面安祥、肅靜,呈現(xiàn)出一種佛教文化氛圍,這樣一塊凈土在日益喧囂的都市里實在難得。他除了吃飯、睡覺,一天二十四小時大部分都花在了羅漢藝術(shù)像創(chuàng)作上,如果“心血來潮”,狀態(tài)特好時,他甚至通宵達旦創(chuàng)作,幾乎到了瘋狂地步,無視周圍事物的存在,好像一切文字聲音、一切語言、一切情感傳遞,都對他不起任何作用,都無法進入他的創(chuàng)作境界之中。
1993年初,他開始醞釀用我國福建壽山著名的青田石創(chuàng)作微型石雕羅漢像。他憑借自己的天性,用鑿、戳、刨、鏤、雕、刻、刮、鉆、銼、磨等各種技法,隨石賦形,使高僅寸許的青田石,在他那爍爍閃光的刻刀下,一個個變成了神態(tài)各異、禪趣盎然,可玩賞于手掌之間的小羅漢。其刀法精湛,色彩純正,令雕刻專家瞠目。
到1995年,他共計完成近千尊微型石雕羅漢,且神態(tài)無一雷同。他從中挑選出518尊,先在鎮(zhèn)江焦山定慧寺華嚴閣展出,后又移至鎮(zhèn)江南山竹林寺展出,由于惟肖靈氣,被不少佛門圣地和海外收藏家當場收藏。我國已故佛協(xié)會副秘書長、江蘇省佛協(xié)會會長、焦山定慧寺方丈茗山法師,仔細端詳小羅漢石雕后連聲說道:“善哉,善哉,功德無量!功德無量!”
據(jù)我所知,從1994年到1998年五年間,馬嘯天先后用長一百米和一百五十米的宣紙,繪出了中國畫線描518尊和1118尊全身羅漢像,其線條流暢自如,如刀刻般鋒利有力,準確如燈聚影,具有極強的佛教玄秘色彩,令人叫絕。一位知名畫家說,嘯天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習慣與眾不一,干起來和他的姓氏一樣,像匹奔騰的駿馬,既讓人不可思議,又讓人從心底里佩服。
眾羅漢趣鬧“如意殿”
馬嘯天在羅漢創(chuàng)作上,有一種特異的思維方式,在沒有明確下一步目標之前,吃飯沒味道,走路沒精神;或沉默寡言,或說起話來一改儒雅時的和風細雨,舉止變得張狂。當他在冥冥之中,一旦找準了新的創(chuàng)作目標,仿佛尋找到了一條高雅的心情釋放渠道,于是就開始手舞足蹈眉飛色舞起來。正是這種“怪癖”促成了他創(chuàng)作羅漢的“天才”。用重一噸的整紅木雕刻《眾羅漢趣鬧“如意殿”》,這個創(chuàng)意就是在他這種冥想狀態(tài)下應(yīng)運而生的。
“如意”,原始涵義是生殖崇拜,是佛門的一種法物。隨著歲月的推移,如今“如意”已演變?yōu)橄笳骷榈钠魑?,變?yōu)橐环N長命富貴的非語言符號。
1996年6月春,馬嘯天著手雕刻“如意殿”。開工前,我奇怪地發(fā)現(xiàn)馬嘯天在他的工作室里,給自己設(shè)計了一張?zhí)厥獾墓ぷ髋_,式樣、尺寸,都很有講究。馬嘯天說,桌面長1.964米,表示他是1964年出生;桌子寬1.023米,這是他農(nóng)歷10月23日生日紀念;桌子高度1.116米,這是他按公歷計算的11月16日生日。不知是巧合,還是天意,他一坐上這張工作臺心情就感到特別舒適。他感慨地告訴我說:“奇怪呢,不知什么原因,我一坐到這張桌子邊,就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內(nèi)心沖動,靈感自然就來了,好像有使不完的勁。“
在這期間,我見證了他雕刻《眾羅漢趣鬧“如意殿”》的創(chuàng)作全過程。他首先將千余公斤重的泰國整紅木打造成了“如意殿”形狀,然后,在上面開始518尊羅漢群像雕刻。十幾件極為簡單的刀具和一把自制的粗大木榔頭,就是他創(chuàng)作的所有工具。他事先不畫草圖,雕刻到哪就算哪,任意東西。不管酷暑炎熱,也不問天寒地凍,當他觸摸到紅木,拿起刀具、榔頭,心境就會變得異常虔誠,通體就像有佛神調(diào)節(jié)他的體溫,全神貫注,眼睛犀利,手法靈動,憑著自己的抽象思維和審美意向自由流動。他能感到刀下的羅漢形象如水般地漫向心界,往往一干就是十多個小時,所有焦慮和一切煩惱都隨著“嗵!嗵!嗵”的捶打聲煙消云散。圓雕、浮雕、淺雕等繁復(fù)刀法齊上,一尊尊生動異常的羅漢,前呼后擁進入“羅漢殿”。
1997年6月,經(jīng)過兩年時間的精雕細琢,馬嘯天最終使這根千余公斤重的整紅木,刀雕鏤空成一尊僅有300公斤重的“如意殿”。
細看“如意殿”,刀法精美,色彩純樸,上面的518尊羅漢個個形態(tài)獨特,他們大多以連體或連頭的姿態(tài)凸現(xiàn),每個大小如一只拳頭,有的是全身,有的是半身,有的僅僅是一個頭像,有的則只有半邊頭像,他們肩并肩地緊挨著,立于驚濤拍岸的礁石之上,苦海的浪紋清晰可見,一排排海礁犬牙交錯。
再看羅漢像,面貌神奇怪誕,衣著寬大隨和,或沉思、或怒目、或嬉笑、或莊嚴;圓臉、扁鼻、尖腮、闊嘴;正面、側(cè)面、背面、俯面,面面俱到,嬉笑大鬧,不亦樂乎。
在羅漢像之間,馬嘯天還雕刻了30尊瑞獸、近百種圖案,其中有蜘蛛、云紋、水紋、佛手、佛珠和菩提樹等。頎長的“如意”身體,由紅木雕刻的四尊六齒神象負馱,遠望如一座赭紅色睡佛,近瞧則似一座玲瓏的羅漢群雕,凡觀者無不稱絕。
《眾羅漢趣鬧“如意殿”》大型雕刻作品,引起社會的廣泛關(guān)注。1997年12月,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確認,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馬嘯天獲得其頒發(fā)的證書,上面寫著一段文字:“最大紅木雕刻如意,長3.15米,圓徑1.08米,周徑最小0.81米,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p>
黃墻走筆繪就“羅漢世界”
2008年10月,鎮(zhèn)江東郊千年古剎大圣寺大雄寶殿內(nèi),出現(xiàn)一個為祈福國泰民安的龐大丙烯壁畫《釋迦如來住世十八尊者八百羅漢圣圖》。整個壁畫長60余米,高5米,其畫面上的818尊羅漢尊尊神態(tài)各異,氣勢恢宏。這是馬嘯天藝術(shù)與佛教結(jié)緣、與羅漢結(jié)緣的又一世界之“最”成果。
2008年,馬嘯天羅漢創(chuàng)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禪趣。1月8日,他在北京的工作室創(chuàng)作完成了木雕羅漢30多尊、水墨羅漢百幅、巨幅布上丙烯《五百羅漢圖》等一大批作品后,從北京返鎮(zhèn)江的列車上,伴隨火車飛馳發(fā)出的“哐當、哐當”的聲響,他在半夢半醒間仿佛進入一種禪定的狀態(tài)。
也許是機緣巧合,回到鎮(zhèn)江后,他便受到鎮(zhèn)江市丹徒區(qū)佛教協(xié)會會長、鎮(zhèn)江千年古剎大圣寺法師釋昌法的邀請,去該禪院作客。
釋昌法出家于我國四大名山之一普陀山法雨寺,雖然常年深居佛門,但喜歡廣交社會文人墨客,弘揚佛教文化。多年前的一次偶然采訪,釋昌法與作者成知交。這天上午,馬嘯天在作者陪同下,來到了地處鎮(zhèn)江東郊的大圣寺禪院,參觀尚未開光的大雄寶殿。一跨入大殿,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空空無一的四周黃壁,頓時他覺得自己飄飄欲仙,仿佛一幅幅精彩紛呈的羅漢壁畫圖已呈現(xiàn)在眼前。他情不自禁地朝黃墻雙手合十,對著陪同觀看的釋昌法法師說:“大師,我想在墻壁上畫一幅羅漢長卷圖,不知可否?”不等馬嘯天話音落下,釋昌法奪口而出說:“太好了!這事我早已想到了,只是不敢貿(mào)然提出?!本瓦@樣,他與釋昌法大師一拍即合,當即達成了在該寺大雄寶殿墻壁上,用永不褪色的丙烯材料,創(chuàng)作巨型羅漢群壁畫的協(xié)議。
兩天后,馬嘯天帶著畫具,來到大圣寺大雄寶殿,開始在黃墻上走筆羅漢世界圖。
馬嘯天雖然接受過多年正統(tǒng)美術(shù)專業(yè)教育,但他個性張揚,不受束縛,畫筆游離于束縛訓練之外。筆者親眼所見,他在壁畫現(xiàn)場所描繪的羅漢圖像全部采用腹稿畫就,其在墻壁上懸筆自如,放筆直取,使自己超然于世俗之上的氣質(zhì)漾溢在畫面上。這種畫法,不僅表現(xiàn)了讓人難以想象的力度感,而且又讓這巨大的力度隱蔽起來、深埋起來,好像烈焰于火山口之內(nèi)奔騰,一旦爆發(fā)立即可造就烈焰騰空、翻江倒海之勢。這種內(nèi)含的巨大震撼力,是一般畫家們難以表達的。
特別是那線條流動酣暢、細膩、嫻熟,極富生動、雅麗、脫俗感,把羅漢那種超越時空、佛法無邊的氣韻和禪味,刻畫得出神入化。經(jīng)他鬼斧神工的創(chuàng)作,形象生動、多姿多彩、栩栩如生的818尊羅漢,一一走進了大雄寶殿,層層疊疊,倚壁立坐,或靜或動,有的談經(jīng)論道,有的凝心思索??侦`的梁檀之間,似乎能聽到羅漢們侃侃的談笑聲。尤其是許多見證了這一巨型壁畫創(chuàng)作過程的僧侶和居士,每看一次羅漢壁畫,都情不自禁地頂禮膜拜一次。
更讓人驚訝的是,這個長60米、高5米的巨型“壁畫世界”,是馬嘯天單槍匹馬,用了50多個工作日一氣呵成創(chuàng)作的,整個壁畫共用去彩色丙烯150瓶,消耗毛筆達百余支。
巨型壁畫《釋迦如來住世十八尊者八百羅漢圣圖》問世,成為寺廟中一道亮麗的風景,在宗教界和藝術(shù)界引起強烈反響。許多人聞訊后,從四面八方趕來觀賞。省宗教局巡視員馬冬清和《江蘇民族宗教》雜志主編張華等一些宗教界人士,觀后都認為,羅漢壁畫在我國古代寺廟屢見不鮮,然而,像這樣龐大的羅漢壁畫尚不多見。尤其是在21世紀的今天,可以說絕無僅有,是個了不起的奇跡,是佛教界的一大盛事,必將載入我國佛教文化史冊。
我國羅漢畫像泰斗、已故教育家呂鳳子大師的嫡孫、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民間美術(shù)大師”呂存,專程從丹陽趕來大圣寺,觀看這一巨型壁畫后激動地說:“我沒有想到,馬嘯天先生筆下出現(xiàn)這一氣勢恢宏的壁畫羅漢群,這些羅漢像佛性十足,表現(xiàn)出馬先生對人生的終極關(guān)懷,太美了!”江蘇大學藝術(shù)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dǎo)師沈榮說:“歷史上不乏塑造羅漢形象的高手,但馬嘯天并沒有畏懼前人創(chuàng)造的高度。也許是生命里維系的羅漢情結(jié),使他不停地用各種材質(zhì)和形式來表現(xiàn)羅漢世界,從立體石雕、木雕和布上繪畫,到板上、墻上、紙上等,或工或?qū)?,運用多變的技藝來塑造表情豐富、姿態(tài)各異的羅漢形象,可喜,可賀!”
創(chuàng)造世界奇觀“羅漢山”
眼前是一座大型紫砂雕塑羅漢山藝術(shù)模型,遠看猶如一座龐大的睡羅漢,近看似洛陽龍門石窟或山西云岡石窟。按照此模型規(guī)劃和計算,建成后的紫砂羅漢山,用浙江黃石和太湖石壘成,長30米,寬8米,最高9米,占地總面積240平方米,修得“正果”的818尊羅漢,將分別披著黃色、黑色、褐色、土黃色和中國紅等丙稀彩裳,一一落座在山窟內(nèi),每尊羅漢的底座有三五種不同的荷盤、缽、佛珠和如意等各式法器配件組合。潺潺的流水穿繞其間,使羅漢山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一派禪境,壯觀無比。
這座具有震撼力、堪稱當今世界佛教文化之“最”的紫砂羅漢山,將于2012年演繹于鎮(zhèn)江千年古剎大圣寺佛教廣場,迎接中外游客。令人驚嘆的是,這座用了約150噸紫砂泥雕塑出的佛教宏大工程,仍由“怪才”馬嘯天一人打造。
90年代末,馬嘯天在拜望鎮(zhèn)江金山寺方丈慈舟法師(現(xiàn)已故)時,聽慈老說道:“過去金山藏有清代紫砂五百羅漢,每尊高約1尺,精美絕倫,可惜文革中被毀。”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當時剛剛完成世界之最《五百羅漢巨型木雕如意》創(chuàng)作的馬嘯天,聽了大和尚一番話語后,毅然蒙生出有朝一日打造出一座巨型紫砂羅漢山的宏愿。
8年后的2008年6月中旬,馬嘯天對紫砂羅漢山的創(chuàng)作開始付諸實施。然而,當他來到我國陶都宜興丁山的第一天突然高燒不止,連夜到醫(yī)院掛水治療。有人說是羅漢們暗中顯靈相助,第二天他的高燒突然退了,且精神特別好,出現(xiàn)在當?shù)氐囊患易仙皬S里。令人稱奇的是,一堆紫砂泥土,經(jīng)他雙手把弄塑造,一尊身高1米、重達80公斤的達摩羅漢被刻雕得惟妙惟肖:身穿袈裟,半圓盤狀絡(luò)腮胡,一手拿佛塵,一手握禪杖,一串佛珠掛在胸前,禪味十足,栩栩如生,震驚了在場所有的紫砂工匠和群眾。
成功的喜悅,使從未涉足過紫砂雕塑的馬嘯天,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愉悅和滿足。也許在他心中,羅漢給了他無窮無盡的悟性和智慧。他用卡車從宜興購回紫砂泥,經(jīng)過兩個多月準備,請電工師傅在他的雕塑工作室里安裝起紫砂電窯爐。8月24日,首開紫砂羅漢雕塑燒制第一爐,電表從1度逐步上升到1170度,經(jīng)過36小時烈火洗禮,第一尊達摩羅漢修煉成“正果”,帶著天竺僧人容貌和破除一切邪惡的使命,披著褐紅色光彩,從灼白火光中降臨人間,其身用撥輕彈發(fā)出清脆金屬聲,令人們望而興嘆。
八百尊羅漢,需要雕塑出八百種不同的形態(tài)。2008年10月起,“怪才”馬嘯天不遠萬里,云游全國諸多古剎名寺,“拜會”大眾耳熟能詳?shù)摹傲_漢”。他來到香煙繚繞、古穆莊嚴的千年古剎云南筇竹寺,一跨入寺院正大門,一尊尊彩塑羅漢就進入了他的視線,既感陌生,又仿佛是久違了的老朋友。他一面向羅漢凝神注目,一面情不自禁地用手中的數(shù)碼照相機記錄下這些神態(tài)各異的羅漢藝術(shù)形像,一一印刻在自己腦中。
在前后兩個多月時間內(nèi),馬嘯天除參觀了云南昆明筇竹寺羅漢外,還先后拜謁了北京香山碧云寺1500樟木羅漢、北京雍和宮500紫檀羅漢、蘇州西園寺500泥塑羅漢、武漢歸元寺500羅漢,常州天寧寺500泥塑羅漢,以及首都故宮500金銀銅鐵錫羅漢(現(xiàn)尚存300尊)等,這些多姿多彩的羅漢形象,后來便成了他八百紫砂羅漢創(chuàng)作的重要素材。
隨著時間的推移,馬嘯天的800紫砂羅漢雕塑創(chuàng)作漸入佳境。每當他手捏紫砂泥,心、眼、手三者自然合在一起,夢中的羅漢便一尊尊浮現(xiàn)在眼前。他以超越時空、佛法無邊的氣韻和禪性,將羅漢刻劃得出神入化,以細膩、生動的形象奪人心魄。奇怪的是,這些剛剛出生的“羅漢”,個個兩眼炯炯有神地注視著他,仿若是他熟悉的老朋友。
在雕塑紫砂羅漢像過程中,不知馬嘯天經(jīng)歷了多少個隆冬酷暑,尤其是盛夏難耐時,他將大自然的熱,化成心中的火,燃燒著自己,并將這股火從每一尊羅漢“體內(nèi)”推擁而出,使手中的每一位羅漢“魂兮歸來”。在鎮(zhèn)江大圣寺,人們看到數(shù)百尊已經(jīng)“有名有姓”的羅漢,在等待著入住羅漢山,個個沉浸在含蓄、寧靜、幽深和淡薄的境界,在這里展現(xiàn)出各自的迷人風采。可以說,這些紫砂羅漢造像,無論藝術(shù)價值還是歷史價值,在我國眾多羅漢造像中都絕不遜色。
你瞧,他頭部微仰,聳肩、拋袖,前后衣襟、袖口的褶痕與飄動,雕得十分自然,不留一絲痕跡;他高額頂、壽卷眉、暴突眼,兩只又大又圓、又慧又兇的眼珠子在傳神,仿佛閃爍著震撼一切的光亮;他長發(fā)披肩,發(fā)尖卷翹,長著一張充滿“悟”性、神機妙算、似乎可以主宰一切的臉;這尊羅漢大頭、大耳、大嘴、大肚,胸掛佛珠,肩扛元寶,身披袈裟,手拄禪杖,赤腳立于奇石之巔;他那兩道有力的八字胡之下,還長著半圓形密匝匝的絡(luò)腮胡,一手拿著佛塵,一手握著禪杖,肩背雨帽,一副匆匆趕路的神態(tài);他顴骨高聳,撇嘴唇,翹下巴,鼻大耳闊,雙眼緊閉,在沉沉睡態(tài)中,蘊藏著千鈞魔力……
佛典故事說,羅漢的使命是救苦救難,普渡眾生。羅漢要在人間做好事七萬年,才能功德圓滿。作為俗界凡人的馬嘯天,塑造了如此眾多的羅漢形象,他也許是想通過這種不懈的努力來修煉自己,像一個虔誠的香客,為的是祈福消災(zāi),保佑平安,讓家庭,讓全社會走向幸福,走向和諧吧!
(本文圖片攝影:王致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