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近日,代表國際輸變電技術最高水平、世界上輸送能力最大的特高壓交流工程——1000千伏晉東南至荊門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成為中國首個“國家重大工程標準化示范”。
由中國自主研發(fā)、設計和建設的1000千伏晉東南至荊門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迄今安全運行近一年,系統(tǒng)運行平穩(wěn),設備狀態(tài)正常。中國國家標準委主任紀正昆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該工程是目前世界上運行電壓最高、技術水平最先進、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交流輸變電工程,是中國乃至世界電網發(fā)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中國在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的特高壓核心技術和設備國產化上取得重大突破,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電力可靠供應具有重大意義。他稱,中國特高壓交流輸電標準體系框架已經初步建成,進一步推動了中國電力工業(yè)的科學發(fā)展,彰顯了標準化工作對重大工程建設的支撐作用。國家能源局能源節(jié)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黃鸝認為,“上升為國標影響是很大的,這條示范線路是國際上的頭一條,對我們電工設備在這個領域里面提高水平有很大幫助,對提升電力裝備制造業(yè)水平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p>
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舒印彪稱,特高壓交流輸電標準體系的全面形成,為中國特高壓交 流輸電技術的規(guī)模應用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同時必將推動中國更好地參與并引領國際特高壓標準的制定。據介紹,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能源電力需求持續(xù)增長。2009年底,全國發(fā)電裝機容量將達到8.8億千瓦,預計到2020年,將增至16億千瓦左右,在現有基礎上翻一番,增長空間巨大。同時,我國能源資源和負荷中心呈逆向分布,大型能源基地與負荷中心的距離一般都在1000到3000公里。受環(huán)境、土地和運輸約束,目前應轉變在東部地區(qū)大規(guī)模建設燃煤電廠的方式,需要從西北、西南能源基地大規(guī)模、遠距離輸送電力。另一方面,未來10~15年,我國的風電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發(fā)電將會迅猛發(fā)展?!拔覈F有500千伏電網已無法滿足大型煤電基地、水電基地、核電基地、風能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基地集約化、大規(guī)模開發(fā)和遠距離外送的要求,特高壓輸電具有大容量、遠距離、低損耗、省占地的固有特性,是符合基本國情的輸電方式。
據了解,這是近三年中國在世界上首次研究提出了由七大類七十七項國際標準和行業(yè)標準構成的特高壓交流技術標準系統(tǒng)框架,全面涵蓋了系統(tǒng)集成、工程設計、設備制造、施工安裝、調試試驗和運行維護等方面內容。國際電工界對中國在特高壓輸電領域取得的創(chuàng)新成就和標準化進展高度關注。中國在國際電工標準領域的話語權大大加強。目前中國特高壓交流系統(tǒng)的標準電壓已被推薦為國際標準電壓。更重要的是,隨著特高壓工程加速開張,相關電力設備公司將獲得大量訂單。舒印彪說,“據我所知,特高壓設備研制成功之后,西安西開高壓電氣、平高電氣、新東北電氣‘三大開’、新疆特變電工、天威保變、西變這‘三大變’的出口量大大增加,國際電工組織和大型跨國電力設備公司也認同了我們的標準。我們有兩項技術已經成為國際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