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強,李 軍,田益農,盤 歡,覃劍峰
(廣西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廣西 南寧 530001)
木薯是我國南方地區(qū)的重要經濟作物,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海南、云南、福建等省,全國年種植面積約46.67萬hm2[1]。木薯塊根含有豐富的淀粉,可作為食物、飼料和工業(yè)原料。近年來,隨著生物能源的開發(fā)利用,木薯又成為了重要的生物質能源作物之一,木薯產業(yè)的地位得到日益提升[2]。但是,我國木薯品種單一,主要種植品種仍是20世紀30至40年代從東南亞等地引進的南洋紅(華南201)、細葉(華南205),品種老化、單產低[3]。隨著木薯生產和加工的發(fā)展,迫切需要高產、高淀粉、適應性廣的品種。為此,廣西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從泰國羅勇大田作物研究中心引進大量木薯實生雜交種子和品種資源,歷經多年的品比試驗,從中選育出高產、高淀粉品種桂熱引1號,為我國木薯良種化生產提供了新的品種資源。
在廣西的氣候條件下木薯較難正常開花結實,無法開展雜交育種,只能從國外引進木薯雜交實生種子或優(yōu)良品種進行試種選育,篩選出適合廣西生產且優(yōu)于本地主栽品種的優(yōu)良木薯品種。
1994年廣西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從泰國羅勇大田作物研究中心引進羅勇1號和羅勇90號雜交后代——KU50,并進行試種試驗。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或拉丁方排列,株行距100 cm×80 cm,或80 cm×80 cm。1995年在廣西亞熱帶作物研究所進行單行系比,每行5~10株。1996年在廣西亞熱帶作物研究所進行初級系比,每個小區(qū)種植30株。1998~2000年連續(xù)3年在廣西亞熱帶作物研究所進行高級品比試驗,每小區(qū)種植90株,設3個重復,該品種表現出高產、穩(wěn)產的良好性狀。
2002年KU50開始在不同地區(qū)進行區(qū)試和小范圍的生產試驗,3年試驗測定結果表明,KU50豐產、穩(wěn)產性狀突出,適應性強。2005年該品種通過廣西科技成果鑒定,成果達到國內同類研究的先進水平。2008年木薯桂熱引1號通過廣西農作物品種審定,并在國內廣西和國外開始進行推廣種植。
植株株高1.8~3.0 m,平均莖粗3.9 cm,莖桿青灰色,老熟莖桿基部為褐灰色。葉片7~9裂,葉色濃綠,葉柄淺黃色。結薯集中,薯塊大小均勻,長圓錐形,薯皮薄,外皮褐色,內皮白色,薯肉白色。
木薯品種桂熱引1號歷年品比試驗產量統(tǒng)計見表1。1996年單行系比,桂熱引1號收獲5株,折合單產37.85 t/hm2,比對照南洋紅增產23.08%。1997年初級系比,桂熱引1號收獲25株,折合單產41.50 t/hm2,比南洋紅增產48.74%。1998~2000年高級品比試驗平均產量41.00 t/hm2,比對照南洋紅增產35.22%。2002~2004年區(qū)試13個試點平均產量40.27 t/hm2,比對照南洋紅增產53.07%。歷年品比桂熱引1號平均產量40.27 t/hm2,比對照南洋紅增產43.37%。
表1 桂熱引1號歷年品比試驗產量統(tǒng)計
試驗各年度桂熱引1號和南洋紅(對照)的淀粉含量測定結果見表2。結果表明,品種桂熱引1號的淀粉含量在30.8%~32.8%之間,平均淀粉含量為31.7%,比對照南洋紅平均高6.6個百分點,屬于高淀粉含量品種。
表2 歷年種植桂熱引1號和南洋紅(對照)的淀粉含量比較 (%)
經多年觀察記錄,品種桂熱引1號耐瘦瘠性強,植株分枝小,在瘦瘠地種植產量往往高于其它參試品種。但在肥水條件較好的土壤上種植植株容易徒長,容易倒伏,品種抗風性不強[1],施肥增產效益不明顯。因此,桂熱引1號尤其適合瘦地種植。
桂熱引1號可在廣西所有木薯植區(qū)種植,此外廣東、海南、云南以及福建、江西、湖南、四川和貴州南部的部分地區(qū)均可種植。尤其適合在肥力不高的土地類型區(qū)域推廣種植。
3.2.1 選地和整地 桂熱引1號耐瘦瘠,適宜在瘦地和一般肥力土壤種植,若在太肥土壤種植,則植株容易徒長,造成倒伏。種植時要注意選地栽培,避免選擇太肥的旱地和水田種植。整地要求深耕,耕層深 30~40 cm[4]。
3.2.2 種植和收獲期 桂熱引1號在桂南的適植時段為2月下旬至3月下旬,桂中為3月上旬至4月中旬,桂北為3月中旬至4月下旬。
3.2.3 種莖選擇 宜選擇充分成熟、粗壯密節(jié)、髓部充實并富含水分、芽點完整、不干枯、無病蟲害的主莖作種苗。在一條種莖中,選擇主莖的中、下段為好,種莖以長 10~15 cm,含 4~5 個芽點為宜[5]。
3.2.4 種植密度 木薯桂熱引1號分枝大,生長勢強,不宜密植,一般株行距為1 m×1 m或1.1 m×1.1 m,種植 600~700 株/667m2。
3.2.5 施肥和田間管理 一般基施有機肥100 kg/667m2,植后30 d,苗高15~25 cm時追肥效果最好。追肥施尿素 10~15 kg/667m2,氯化鉀 10~20 kg/667m2,過磷酸鈣 10~30 kg/667m2;或者追施 15:15:15的復合肥20~30 kg/667m2。苗期要及時除草,防止草荒。
3.2.6 防倒伏 桂熱引1號分枝大,生長勢強,植株易倒伏,不抗風。種植時要注意適當深植,防止倒伏而造成減產。
產量和淀粉含量是衡量木薯品種優(yōu)劣的重要指標。木薯栽培技術對木薯的產量和淀粉含量有著重要的影響。韋威旭等研究表明,地膜覆蓋后,木薯的塊根長度、塊根直徑、單株塊根數、單株塊根重和小區(qū)鮮塊根產量分別較對照增加了17.79%、14.61%、14.28%、76.14%和76.09%;地膜覆蓋后木薯的淀粉含量較對照降低2.0%,但相同面積木薯的淀粉產量較對照增加65.35%[6];IBA和CC可使木薯塊根產量提高14.6%~33.8%、塊根淀粉含量提高1.7%~7.1%[7];在合理利用天然降雨、不漬水不淹水而保持良好的土壤耕作生態(tài)條件下,木薯種植容易獲得高產[8]。該研究表明,桂熱引1號歷年品比平均產量40.27 t/hm2,比對照南洋紅增產43.37%;桂熱引1號的淀粉含量在30.8~32.8%之間,平均為31.7%,比對照南洋紅平均高6.6個百分點,屬于高淀粉含量品種;經多年觀察記錄,品種桂熱引1號耐瘦瘠性強,適合瘦瘠地種植;關于地膜覆蓋、植物生長調節(jié)物質的使用、土壤耕作生態(tài)條件的選擇等農藝措施對桂熱引1號產量和淀粉含量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此外,該品種先后在泰國、越南、柬埔寨、老撾等國獲得大面積推廣,是亞洲目前推廣最成功、種植面積最大的品種。在國內多點試種,豐產性能穩(wěn)定,具有很強的適應性。但是桂熱引1號分枝大,生長勢強,植株易倒伏,不抗風,種植時要注意適當深植,防止倒伏而造成減產。
[1] 李 軍,田益農,盤 歡,等.泰國木薯優(yōu)良新品種的引進和區(qū)試報告[J].廣西熱帶農業(yè),2005,5:1-4.
[2] 班美玲,周生茂,韋本輝,等.廣西能源木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優(yōu)勢、問題和對策 [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35(33):10 824-10 827.
[3] 黃 強,李 軍.廣西木薯種質資源的收集利用和品種選育[J].廣西熱帶農業(yè),2007,1:35-37.
[4] 黃 潔.木薯豐產栽培技術[M].???,三環(huán)出版社.2007,47.
[5] 李 軍,田益農.木薯新品種GR911的選育[J].廣西熱作科技,1999,4:1-3.
[6] 韋威旭,韋民政,覃維治,等.地膜覆蓋對木薯生長發(fā)育和產量及淀粉含量的影響 [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37(19):8939-8940,8943.
[7] 周鳳玨,許鴻源,蘇愛娟,等.吲哚丁酸和氯化膽堿對木薯形態(tài)、產量和淀粉含量的影響[J].作物雜志,2005,(3):22-25.
[8] 韋本輝,何虎翼,俞 健,等.旱地土壤耕作生態(tài)對木薯生長及環(huán)境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38(2):668-671,690.
[9] 張永發(fā),杜前進,張冬明,等.木薯營養(yǎng)規(guī)律的研究[J].湖南農業(yè)科學,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