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柯劍
在歐洲上流社會曾經(jīng)存在過一種傳統(tǒng),有一些貴婦人常常以保護神的姿態(tài)幫助那些有才華的文化人,而那些文化人因為生活的壓力又不得不依靠這些富婆。不管動機如何,她們確實成了文化的催化劑。
靠女人生活,巴爾扎克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曾在給妹妹的信中寫道:“看看周遭,是否能幫我物色個有筆財富的寡婦……在她面前將我夸耀一番——一個極好的小伙子,22歲,長得帥氣,眼睛溜轉(zhuǎn)活潑,全身充滿激情!是眾神曾經(jīng)烹出的一道最好的丈夫的菜?!?/p>
巴爾扎克毫無節(jié)制地生活讓他負債累累,27歲時負債9萬法郎,利息一年就達6000多法郎。他最終還是成功找到一位富有的寡婦做妻子:韓斯迦伯爵夫人。她是俄國聲名顯赫的家族中的一員,有幾千個農(nóng)奴和廣闊的土地。但不幸的是,結(jié)婚5個月后巴爾扎克就因為腦溢血離開了人世。
梅克夫人是一位大資本家的遺孀,擁有萬貫家財,并且對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很著迷。柴可夫斯基經(jīng)過一段失敗的婚姻后,貧困潦倒。梅克夫人知道后,便以后每年為他提供6000盧布的資助。柴可夫斯基曾跟梅克夫人說:“(您)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個,我向您要錢而不會感到害羞的人。首先,您仁慈而慷慨;其次,您有錢?!焙髞恚€邀請柴可夫斯基到自己的莊園里進行創(chuàng)作。這段時間里,他作出了三首小提琴曲與鋼琴曲。
盧梭是經(jīng)一位神父介紹去找華倫夫人的。盧梭寫了一封炫耀才華的信,跟神父的信一起交給華倫夫人,從此華倫夫人開始了對盧
梭的終生資助。華倫夫人曾出錢送盧梭到都靈教養(yǎng)院學(xué)習(xí),他在巴黎四處碰壁時,她還寄去一大堆配方和秘訣,以期他設(shè)法用來致富。盧梭與戴麗絲同居多年后,華倫夫人來巴黎看望他們,此時她已窮困潦倒,還把手上僅有的一枚戒指,硬要戴到戴麗絲的手上。
在盧梭晚年的回憶錄里,華倫夫人貫穿全書的始終。他們倆始終以母子相稱,即使是在同居期間也是這樣。華倫夫人是盧梭的上帝、母親、大姐、朋友、老師、保護人、情人等等。盧梭的說法簡潔:“我把自己看做是她的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