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婚,在人間婚姻殿堂里,她的“幸福指數(shù)”更高,“愛情之樹”常青,只有用真情,用健康不斷登攀的人,才能抵達這座“殿堂”。
元旦前,特意去買了一本大日歷,將它掛在書房內(nèi)。
2010年,新年的第一天,我翻開了日歷上的第一頁,紅紅的“元旦”兩個字,非常搶眼地躍入了我的眼簾,注目良久,我用微笑,深情地面對日歷上的“2010”,隨之而來的,是一種喜悅,一種激動,因為,2010年,是我與老伴的“金婚”之年,走過了半個世紀,整整的50年,終于迎來我人生中具有特別意義的2010年。歷史老人,仿佛在向我祝福:“你們用風雨人生,又用美滿幸福,迎來了‘金婚’。”“時光姑娘”仿佛也特意地向我走來,并且陪伴我,一同穿越時光的隧道,她又把時光定格在上個世紀的50年代和60年代。那時候,我和老伴正值青春年少,同在抗大式的干校一起讀書,經(jīng)常相約在揚州的解放橋。曾和許多同學一起,在解放橋上唱過歌、扭過秧歌、打過腰鼓,當年打腰鼓的照片,至今還被珍藏著。有時我們兩人相約散步在解放橋,那不是什么花前月下的散步,而是純情地、彼此心靈上的一次次溝通,一次次交流。干校畢業(yè),分配工作后,各自忙于自己的工作,經(jīng)過多年的愛情長跑,直到1960年,我們終于牽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沒有隆重排場的婚禮,也沒有高朋滿座的婚宴,古街深巷中的一間不到12平米的廂房,成了我們的新房。從此,我們進入了“兩人世界”,一年后便有了“三口之家”,七年后又成了“四口之家”。
五十個春秋冬夏,五十次寒來暑往,半個世紀過去了,如煙的往事,像輕煙般地淡淡散去,又如薄霧般地被陽光蒸發(fā)?;厥滓呀?jīng)走過的路,留下了什么樣的痕跡和印記呢?童年的、青年的、以及老年的,許許多多抹不去的記憶,仍然像那輕煙薄霧,游絲一樣地深藏在我的心中,永遠地留在了我的記憶中。迎來了“金婚”紀念的2010年,終于使我有機會梳理梳理心靈上的陳年往事,用以感悟人生、感恩社會,并將“金婚”作為我人生中的又一個新的起點。
人在各個不同的年齡段,生活的內(nèi)容、人生的經(jīng)歷、追求的目標都不一樣。特別是人到老年,人到“金婚”時的年紀,已經(jīng)是步入了所謂的“超然脫俗境界”,不念記急功近利,也不再為名韁利鎖所累,有充裕的時間,把自己的心境和社會生活拉近,努力與時代同行,“金婚”的老人,用“金婚樂”與“夕陽紅”結(jié)伴,去迎接屬于自己的金色的老年,幸福的老年。
金婚,是人生中的幸福樂章,她屬于人類愛情的樂章,她是用不老的愛情奏響的一曲人生中最美麗、最動聽的樂章。
從某種意義上說,金婚也是一塊“金牌”,她是人生中的一塊“金牌”,她是愛情中的一塊“金牌”,世間,許許多多的人都憧憬她、仰慕她,但是,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得到她,擁有她。因為,金婚需要雙雙手牽著手,相依為命,相親相愛,才能登上金婚的“頒獎臺”,才能真正地擁有她。
金婚,在人間婚姻殿堂里,她的“幸福指數(shù)”更高?!皭矍橹畼洹背G?,只有用真情,用健康不斷登攀的人,才能抵達這座“殿堂”。
金婚紀念那天,三代同堂的我們一家人,在同喜同樂之后,相繼散去,我和老伴,帶著喜悅的心情,帶著幸福的微笑,來到“冰壺書屋”稍事休息,兩人同坐窗前,共飲清茶,觀賞著窗外天空的彎月和星星,接著又把話題聚焦于“金婚”,打開了各自心底里的“話匣子”——從“金婚”談到人生,又從人生談到“金婚”,兩人都有人生不易,金婚更不易的同感,從而進一步地讀懂了人生。50年,并非是“金婚”的簡單符號,也不是與金婚之間簡單的等號,“金婚”需要真情,需要真愛,需要彼此之間兩顆相擁相愛的赤誠的心。“冰壺書屋”象征的“一片冰心在玉壺”,就是我與老伴走進金婚的一個見證,這“冰壺書屋”,雖是斗室,卻是一個“精神家園”,是我與老伴共同營造起來的“精神家園”,我們的許多知識,曾經(jīng)在這里汲取,我們的心境,也一次次地在這里得到陶冶。知識的課堂,溫馨的書房,又一次見證了我們這對“金婚”老人的一片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