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 寒
她是英國傳教士的女兒,18歲進入牛津大學學習,是學校里第一個學習中國文學的學生。他是個中國留學生,在牛津大學學習的第二年,認識了她。
1939年,他和她在沒有祝福的情況下訂了婚,那年他24歲,她20歲。誰都沒想到年輕漂亮的她會選擇嫁給一個中國留學生,而她選擇愛情,就意味著背叛了家庭,要離開自己的祖國,去一個遠在天邊的陌生的國度開始未知的生活。
得知他們訂婚的消息,她的母親傷心得幾乎崩潰,用幾近詛咒的言語警告她:“你嫁給一個中國人,肯定會后悔,你們的婚姻最多只能維持4年。”母親有她的憂慮,她曾和丈夫一起去中國傳教,清楚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之間的巨大差異,更了解彼此之間在婚姻、家庭倫理觀念上的強烈反差。
只是,任何力量,在愛情面前都顯得那樣微不足道。
1940年,他帶著滿懷憧憬的她登上了前往東方的海輪。怕心愛的人跟著自己顛沛流離,之前他曾征求她的意見:“現(xiàn)在中國的局勢很亂,要不我們暫時分開吧,在一起的話,恐怕你會吃很多苦。”她堅定地回答:“不,我愿意跟著你?!焙髞硭诮o她的一封信里寫道:“上帝保佑你,如果沒有上帝,我來保佑你。”這句話見證了他們至死不渝的愛情。
當時的中國正處在抗日戰(zhàn)爭階段。剛回國時,他們有家難回,只能在重慶、成都、貴陽等地四處奔波,以教書為生。1942年,她在成都為他生下一個小孩兒,他為孩子取名“燁”,有光輝燦爛、明盛美茂的意思。雖然初為人母的她并不會帶孩子,總是叼著煙卷兒,把孩子像只小狗一樣隨便夾著,但孩子的出生給他們的小家?guī)砹藷o限歡樂。那兩年,他們夫婦為了生計,帶著幼小的兒子坐拉貨的“黃魚車”在川滇公路上倒騰了七八次之多,直至1943年他到梁實秋主持的北碚國立編譯館工作,他們的生活才有了轉(zhuǎn)機。而翻譯之路,也改變了他們的后半生。其實他最喜歡的是歷史,但她口頭表達能力不好,只能做讀書、譯書的工作。為了讓妻子能在學術上有所成就,太愛妻子的他,就一直從事著翻譯工作。
新中國成立了,他們一家三口回到北京。1961年,離家20余年的她想回國探親,歷經(jīng)波折后,經(jīng)周恩來總理的批準,得以成行。3個月后,她重新回到他的身邊,之后便再也沒有離開中國、沒有離開過他。
他們誰都沒想到,會有一場災難橫亙在他們?nèi)松牡缆飞稀?968年,他倆以莫須有的罪名雙雙被關進監(jiān)獄。之后幾年里,他和她雖然被關押在同一所監(jiān)獄,卻無緣相見,不過他們彼此倒是都很放心對方,因為他們知道,他和她是彼此最深的牽掛。然而讓他們始料未及的是,他們那已經(jīng)大學畢業(yè)的、唯一的兒子,因經(jīng)受不住周圍的壓力,精神分裂,后來在姨媽家中一把火燒死了自己。
那是他們一生中經(jīng)歷的最大打擊,從那時起,他們的酒喝得更多了,兩人的感情也更加深厚了,更加不可分離。
1974年,他和她共同完成《紅樓夢》的翻譯工作。之后,他們在每部翻譯著作上都挨在一起的名字,很少再共同出現(xiàn)在譯著上——她病倒了,一病就是25年。在那25年里,他幾乎謝絕了所有聚會,一直守候在她身邊,寸步不離。在給朋友的信中,他寫道:“我目前因老妻有病,整天坐著陪她。什么事兒也沒做,除了家務事兒,也從未給朋友寫信,也無法出門,電話倒是常打……有空,歡迎來玩玩……”朋友去他們家,看到當時的她,衰老得完全變了一個人:不能交談,坐在輪椅上,呆呆地看著他們。他與朋友談話時,常常轉(zhuǎn)過頭看她一眼,還偶爾站起來去喂她一口水,再拿小手絹幫她擦擦嘴角……
1999年11月,她永遠離開了他,他的生命仿佛也跟著她走了。“早期比翼赴幽冥,不料中途失健翎。結(jié)發(fā)糟糠貧賤慣,陷身囹圄死生輕。青春做伴多成鬼,白首同歸我負卿。天若有情天亦老,從來銀漢隔雙星。”這是悲慟中的他,獻給亡妻的詩。
一位朋友將這首詩寫好并裱了送去,他便把詩掛在臥室里,整日與之相對,直到2009年11月23日,他追隨她去了另一個世界。自此,人們只能通過他和她穿越了萬水千山和60年風雨的異國之戀來懷念他們了。
他叫楊憲益,是新中國最著名的翻譯家之一;她叫戴乃迭,在近40年的時間里,和丈夫楊憲益翻譯了古今中外100多部獨具代表性的文學作品,他們的譯著幾乎傳播到了世界每一個角落。
在曾經(jīng)的一個采訪節(jié)目中,面對鏡頭,他沉著從容、慢條斯理、不慌不忙地講述了自己與戴乃迭的故事。節(jié)目結(jié)尾,采訪者問:“戴乃迭的骨灰是如何安排的?有墓地嗎?”
他一邊抽煙,一邊慢慢地說:“都扔了?!?/p>
“為什么不留著?”
他指指煙灰缸,反問:“留著干什么?還不是和這煙灰一樣?!?/p>
這是那部片子的最后一句話。聽說他自己的骨灰最終被有關部門保留了下來,其實對于他,物質(zhì)的留或不留沒有區(qū)別,也不重要,他早就迫不及待地趕去與戴乃迭會合,如今,兩個靈魂終于可以融為一體了。
而戴乃迭晚年說的那句“我從不后悔嫁給一個中國人,也從不后悔在中國度過了我的一生”,成為他們愛情的最好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