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磊
當中國的互聯(lián)網產業(yè)正在以加速度由創(chuàng)意產業(yè)淪落為制造業(yè),各種類型的門戶新聞網站,越來越變得和傳統(tǒng)媒體趨同時,2010年微博的異軍突起,毫無疑問成了推進和塑造中國人公眾生活最有力的武器,它及時地扛起了互聯(lián)網最具魅力的兩大價值:自由和平等。
微博的技術并不復雜,它僅僅是開創(chuàng)了一種更便捷更具互動性的信息傳播方式,免費的分享精神是其依賴的最根本的文化,所以,Twitter的創(chuàng)始人斯通說,Twitter并不是技術的成功,而是人類精神的成功。
在它的發(fā)源地美國,用戶們樂此不疲于分享一手的信息、好玩的事情、名人的八卦。但當新浪網真正將微博帶人中國主流社會的公共生活后,中國化的微博也從信息傳播的利器很快變成了個人言說的工具。
考量微障在中國的成長路徑,毫無疑問,宜黃拆遷事件是最具里程碑的一幕。微博極大地拓寬了人們參與公共生活的途徑,降低了參與成本,但它更大的功能還在于,讓公眾體驗了自由言說的快感。這樣在現(xiàn)實公共生活中難得一見的場景,在微博的世界變得司空見慣,當然,我們也不可避免地承擔了這種肆無忌憚的自由帶來的傷害。所以,有人這么描述微博: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年輕人不再蒙昧地相信權威;然而這又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反抗權威的言論又輕易地被相信。
至于那些不負責任的謠言,社會名流、大小知識分子之間充滿戾氣的互相咒罵,更是讓國人第一次體驗著,言論自由到底有多好,言論自由又有多糟。但無論如何,這樣的公共生活實踐,有助于推動中國社會最終走上理性的自由。
就在兩年前,人們還在爭論,作為一個信息傳播的載體,互聯(lián)網會不會打敗那些經過嚴格編輯的報紙?現(xiàn)在,這些問題已經完全不用討論了,F(xiàn)acebook、Twitter這些互聯(lián)網世界層出不窮的新技術,不斷刷新著我們的生活方式。
互聯(lián)網總是不斷地創(chuàng)造著各種形式,為信息、辯論創(chuàng)造新的公共領域和空間,但它又總是呈現(xiàn)出一種中性的面目,它本身不提供價值判斷和導向作用,既包括鼓勵民主的潛在行為,同時也為新的操縱、社會控制和傳統(tǒng)地位的鞏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微博電不例外,這個集理性言說、憤世嫉俗和無聊八卦于一身的小玩意兒,豐富著全社會的公共生活,卻義不可避免地削弱著人們的行動力,“圍觀政變中國”正在成為一句流行的口號,當人人都樂于表達,習慣同觀,而耽于行動時,社會的活力表面上看起來在增加,但事實卻是在喪失。
面對“事不關己”的社會不公時,多少人會在電腦屏幕前,熱火朝天地聲援、討論,那種參與感和道義感都無比刺激,可是,如果真的到達現(xiàn)場,很多時候,你郝會為眼前平淡甚至是隆淡的場景,感到無趣。
這不是中國的問題,而是世界潮流,有權威統(tǒng)計,到2030年,全球一半人都會變成宅人,越來越多的人對于去圖書館聽演講,去議會投票,去大街上游行這類公共事務喪失興趣。
當人們晚上躲在電腦屏幕后罵娘,圍觀,起哄,而白天照例要去上班、去賺錢還房貸。你真的很難說,我們進步了還是退步了,新技術是壯大了推動我們這個國家變革的力量,還是消解了它?
但無論如何,我們的2010年應該記住微博,因為它席卷了我們的公共生活,為全社會創(chuàng)造了話語活力。只有清醒地認識到新媒介的影響,我們才能建立理性,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決定它的發(fā)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