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果有一個寂寞的童年,真是最最堪憐,大人說的話他不懂,大人做的事他也不懂,大人的喜怒他更捉摸不定,像一只貓群中的幼鼠,充滿了因寂寞而產生的不安。然而,和老年人的寂寞比較起來,兒童的寂寞似乎根本不值得一提,其中的原因多了。第一,孩子的注意力固然容易分散,卻也容易集中,而且容易疲倦,睡覺的時間占他生命中的一半。雖沒有大人理他,他卻可以跟洋娃娃親切地講話,也可以蹲到水溝旁入神地看蚯蚓。第二,最突出的是,孩子從來不會想到“死”,小心靈中只知道彷徨無主,卻不知道那是悲哀,更不會聯(lián)想到永遠離開這個世界,小腦筋里,還懂不了那么多。
而老年人便不行矣。柏楊先生小時候,隨母親去外祖父家小住。每天早上,東方剛剛有一絲泛白,公雞還沒有叫,大家尚睡得正甜,外祖父卻起來了,咳嗽聲,開門聲,通爐子聲,洗臉聲,鬧得天翻地覆。母親就埋怨他曰:“你為啥不睡呀?”外祖父苦笑曰:“孩子,我睡不著呀!”當時我聽了,大吃一驚,天下還有睡不著覺的人,真是怪事怪事。如果有一天沒人硬喚硬拉,我能一睡三天,連頭都不抬。嗚呼,上帝造人,似乎用了太多的心機,年輕人的瞌睡奇多,不但在教室里能打盹,就是步行走路都能打盹,但偏偏有人左也干涉,右也干涉,不讓他睡個痛快。教室里打盹,即使沒有挨手板的危險,而猛一抬頭,教師的尊眼正瞪著自己炯炯發(fā)光,也真掃興。在家比較自由了吧,卻也難得有個清靜,即便是星期天,還沒有睡到十一點,爸爸也叫,媽媽也喊,好像掉了尊魂。一旦入營當兵,那就更糟,天不亮就吹了起床號(所以阿兵哥都一致盼望號兵老爺得急性盲腸炎)。從前德國訓練新兵之法,更是混蛋,號音落后還沒有起床的,不由分說,一桶冷水當頭就澆將下來,歐洲的天氣,冬天有零下二十度,水還沒有澆完,已結成冰矣。
現在,柏楊先生上了年紀,才品味出外祖父那句“孩子,我睡不著呀!”有多么凄涼,但也輪到下一代年輕人不了解矣。我每天早上起來的時間并不太早,總在六點鐘前后,如果是在鄉(xiāng)下,早吃過早飯,下田鋤了幾筐草了。起來之后,自不能袖手高坐,便先把爐子生著(柏府仍用的是生煤,抱歉抱歉,最近打算籌一筆巨款,以便改燒煤球),燒上一壺水,再把茶杯洗凈,掃掃院中之地,揩揩屋中之桌,于是孫女兒就醒了,醒了就跳腳,說我“搞得聲音嚇死人”,使我回想起母親大人向她父親跳腳的場面,往事不堪回首。
年輕人越勞累,越疲倦,越容易入睡,無論彈簧床上或煤渣地上,只要頭一挨枕,就呼呼呼呼,美夢一個接一個。睡了一覺之后,揉揉眼睛,洗洗臟臉,就好像剛和公主結了婚,精神百倍。老頭便恰恰相反,越勞累,越疲倦,越不容易入睡。柏楊先生有時候出遠門,騎腳踏車騎得腿痛腰酸,又因逆風而行,氣喘如牛;回家之后,連吃飯的力氣都沒有了,心里想,這一下子能睡到明天中午了。誰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上得床來,怎么睡都睡不著,閉上眼睛數羊也不行,羊數得多了,使人擔心臺北沒有足夠大的牧場。想美女也不行,如果模糊地想,根本不管用;如果逼真地想,更是擾亂軍心。于是翻來覆去,好像得了絞腸痧。
有些小子以為老頭們入睡這么困難,醒來也會照樣困難,嗚呼,可悲的也正在此,別瞧入睡不易,醒來卻容易得很呢。不要說雞叫啦,就是狗打噴嚏,都能把他打醒。柏楊先生家是養(yǎng)有一條狗的(專門咬窮朋友之用),那位閣下每天早上一定跑到門口,把頭伸到門底空隙,向街上望幾眼,見有可疑之事,若青蛙跳焉,若螞蟻爬焉,就嗚嗚唧唧,喉中低吼,我睡得再酣都難逃此困厄。
我們可以歸納一下,老年人的特征,有三項焉:一曰寂寞孤單,一曰入睡困難,一曰驚醒容易。不要說是老頭,縱使年輕朋友,一旦身得這三種毛病,也會發(fā)瘋。嬰兒剛生下來的最初幾天,天天大睡,眼都不睜。以后稍大,也是睡的時候多,醒的時候少,一天二十四小時,簡直能睡二十小時或十八小時。大概當孩子時睡得太過了火,上帝據報,勃然大怒,以致進入老年之后,才有還本之舉。人一到六十歲,就把嬰兒時透支的睡眠逐漸扣除,一天二十四小時,他能睡六小時,已算有福矣,普通情況之下,連四小時都難。每天晚上,獨自在床上呻吟;每天凌晨,又獨自干望天花板;好不容易熬到天亮,想找人談談心都找不到。年齡相仿的,不是翹了辮子,就是天各一方,相聚不易;而年紀輕的小子,一瞧你年高德劭,心里就先緊張,態(tài)度會跟著大變,臉上再努力冒出點恭敬,便也趣味索然。
柏楊先生有位朋友,告訴我一件聽起來有點好笑,仔細想想卻悲哀不止的故事。他早年喪妻,撫養(yǎng)兒女二人成人,且分別在大學堂讀書。有時候兒子的同學上門,有時候女兒的同學上門,或擠在客廳里,或擠在各人的房間里,嘻嘻哈哈,有說有笑。該朋友和柏楊先生一樣,也頗有少年之心,不過他的少年之心比我的少年之心正派得多啦,他大概看美國電影看得頗有心得,也想和年輕人擠在一起,談談說說,相交忘形??墒?,別瞧眾小子眾小妞正前仰后合,他一進門,卻好像投進了一顆啞巴彈,大家除了立刻全體肅立,喊他“伯伯”外,便一言不發(fā)。他連忙叫:“請坐請坐?!闭堊驼堊?,坐下來就像坐到釘子上,一個個張口結舌。朋友又連忙曰:“你們談你們的,不要理我?!钡蠹覐埧诮Y舌如故,僵了良久,不是兒子,就是女兒,把他趕了出去,還訓之曰:“老爸,你在這里我們別扭。”老頭被趕出來后,前途茫茫,簡直不知道應不應該去買包巴拉松下肚。
嗚呼,小子怎知老年人寂寞之苦哉。
(周晨摘自現代出版社《教育向聯(lián)考制度開火》一書,喻 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