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小巫
21世紀的人們都在干什么?答曰:拿證。雖然這些證不過是一張?zhí)厥獾募?。有細心的網(wǎng)友分門別類列舉出中國人一生需辦的證件多達80個之多!很多是吧?不多,據(jù)統(tǒng)計顯示,中國目前的各種證件達2000多種。21世紀的今天,是名副其實的紙器時代。
在中國,辦證的開銷非常大,辦理過程紛繁復雜,有時候小小的一個證件,就會折騰得你精疲力竭甚至抓狂。且來看看這龐大的證件團隊吧:準生證→出生證→身份證→學生證→團員證→黨員證→學位證→畢業(yè)證→暫住證→結(jié)婚證→房產(chǎn)證→駕駛證→健康證→工作證→保險證→醫(yī)保證→下崗證→上崗證→職務證→資格證→榮譽證→通行證→退休證→老人證→死亡證。我們的生命怎么對紙如此厚愛?
《南方周末》曾在《千里追蹤希望工程假信》一文中,敘述了這樣的一幕:貧困生向蘭菊的母親雙腿癱瘓,本來她的農(nóng)業(yè)稅是可以減免的,可他們家拿不出辦殘疾證的50元錢,鄉(xiāng)干部對用雙手爬來的向蘭菊的母親說:“你不是殘疾人,因為你沒有殘疾證!”啥叫寸步難行?這就是!
其實,普通老百姓要辦任何一個“證”都相當不容易。前不久,《廣州日報》報道,在廣州工作超過10年的劉東明(化名)在往辦證點跑了12趟之后,仍然沒能辦好居住證。第一次,劉東明拿著照片和證件去辦證,工作人員告訴他,要到指定地點拍數(shù)碼照片才能辦理;第二次,他上交了申請表格和照片等,工作人員又告訴他,需要提供房東簽名的居住證明;第三次,工作人員又告訴他,規(guī)定有變,還需要工作單位的工作證明和單位負責人的簽名;第四次,工作人員又索要未婚證……
從這一個小小的居住證上可以發(fā)現(xiàn),有很多時候,在很多地方,人們想要證明自己的合法存在是多么難。從某種程度上說,正是這種證件迷信導致了假證窩點遍布中國各地,讓考證族為之鋌而走險。誰叫我們中國人沒有證件就寸步難行呢?
改革開放后,因為物質(zhì)豐富,物流暢通,我們終于可以和糧票、肉票、布票等票據(jù)告別了。然而接踵而來的卻是證件(紙器)時代,每個中國人都成了大量不同證件的持有者,雖然有些證件是計劃經(jīng)濟的產(chǎn)物,在辦了之后可能一輩子也用不到,可這并不妨礙這些證件在我們的生活中插上一杠子。
石器時代,人們的生產(chǎn)工具都是石制工具。青銅時代,人們大量使用青銅器。紙器時代,人們一生都在為紙而奮斗,用紙證明自己的存在和價值,因為管理方式的滯后以及服務理念的缺失,以捍衛(wèi)公民利益為主旨的證件的鑒別功能在被人漸漸忽視,附加的限制功能卻在不斷增強。對證件的追加越來越多,無論是對管理者還是對被管理者,都是一件愁心事。
從票到證,變的是名詞,不變的是為尊嚴生活的奔波。在人性化管理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的今天,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困惑:我們到底是為證而活,還是證在主宰著我們的合理存在?
(陶 玉摘自《小品文選刊》2010年6月下,鄺 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