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rticle/圖 Pictures_曾慶磊
但凡有些名氣的城市,必定有一個足以讓人稱道的地標,尤其是那些歷史文化名城,隨便翻出一件便是珍貴的文物。
南陽的地標,既不是城西的武侯祠,也不是城東的醫(yī)圣祠,而是日漸被高樓大廈掩蔽的一座假山。老南陽人都知道這樣一首民謠:“南陽有個王府山,巴巴差差挨住天;社旗有個春秋樓,半截還在天里頭。”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王府山作為南陽城中最高的建筑物,俯瞰全城將近600年。
王府山高23米,正好與它的建造者唐王朱檉在兄弟中的排序巧合。公元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封其23子朱檉為唐王,封地南陽。年僅5歲的朱檉尚且不知道南陽在何方,更沒有想到他的子孫在那里風(fēng)光了200多年。8年之后,朱檉目睹了四哥朱棣搶奪侄子皇權(quán)的內(nèi)戰(zhàn),4年血雨腥風(fēng),朱棣攻入南京,趕走了建文帝,登上了皇帝寶座。天下一統(tǒng),唐王也已成年,該到封地上任了。自幼在江南長大的朱檉懷念京都的繁華富庶,就藩之前,自然忘不了要在貧瘠的南陽城中營造一座富麗堂皇的王府,并在王府中建一座玲瓏剔透的假山。建造假山的石頭是從1000公里之外的太湖運來,水陸轉(zhuǎn)運,晝夜不停。
朱檉在建造王府的時候,他的同父異母的兩個哥哥也在大興土木。四哥朱棣在發(fā)跡之地燕京建造皇宮,準備遷都;五哥朱橚在禹州的一座深山中偷偷建造地下寢陵。野心勃勃的老五同樣懷有逐鹿之心,只是沒有老四那樣手氣好,耿耿于懷之下,暗中建造超豪華的陵墓,生前沒有坐上皇位,死后的排場也要超過皇上,當(dāng)然,這種越軌的做法是要承擔(dān)很大風(fēng)險的,湊巧的是年長朱橚一歲的朱棣駕崩一年之后,朱橚也患病而亡,他的野心也隨之埋入地下。如今,朱元璋的三個兒子為我們留下的文物都有幸保存了下來,從北至南依次是:金碧輝煌的紫禁城、深藏不露的周定王陵、傲居鬧市的王府山。
1404年,南陽唐王府建成,耗時數(shù)載的王府假山也拔地而起,鷹視全城。據(jù)南陽地方志記載,王府山占地一畝有余,山體呈圓錐形,除主峰外,另有4座支峰,取“五峰并峙”和“四峰拱朝”之意。王府山秉承了傳統(tǒng)假山造型中瘦、漏、皴、透的疊山手法以及對形、色、質(zhì)、紋的觀賞要求,參差錯落、巧奪天工。每個支峰下邊均有奇巧的洞窟,洞窟之間,崎嶇貫通,一步一景。穿洞走穴,盤旋而上,可達主峰山頂,另有一陡峭山路,經(jīng)60余級臺階,亦可登頂。山頂有一亭子,名曰“接天亭”。登上“接天亭”,全城風(fēng)物盡收眼底,遠處更有“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一座假山,為唐王府平添了幾分王者之氣。
在南陽民間,王府山曾經(jīng)是荒淫暴虐的象征,據(jù)說朱檉就藩南陽后,常登山觀景,看到城中誰家娶親,就把新娘搶到王府先睡一夜,如若不從,就投到王府山的老虎洞中。城中百姓從此不敢白天娶親,夜間娶親也是偷偷摸摸,不放鞭炮,不吹嗩吶,這樣的習(xí)俗一直延續(xù)到南陽解放后。一座假山,改變了一個城市的風(fēng)俗,想來是有后人附會的成分吧?
從朱檉開始,南陽唐王府經(jīng)歷了九世十一王,他們大多躺在祖宗的庇蔭之下,競享榮華,碌碌無為,然而有一個人卻是值得一提。崇禎年間,義軍四起,清兵南下,大明江山風(fēng)雨飄搖之際,末世唐王朱聿鍵橫空出世,總算為朱元璋掙回了幾分顏面。朱聿鍵一生三次入獄,雖歷盡坎坷,卻始終胸懷大志,1645年6月,南明皇帝朱由崧降清,漂泊江南的朱聿鍵被明禮部尚書黃道周、南安伯鄭芝龍奉迎入閩,即帝位于福州,改元“隆武”,從此扛起了抗清興明的大旗。鄭芝龍之子鄭森年少英武,被朱聿鍵委以重任,賜國姓,更名成功,可見朱聿鍵中興大明的苦心。然而,歷史一旦打了死結(jié),是沒有人能夠解開的。1646年8月,兵少將寡的朱聿鍵在福建汀州被清軍俘獲,不屈而死。朱聿鍵死后,鄭成功率部在東南沿海又堅持抵抗了十幾年,最后退守臺灣,抱病而終。歷史的烽煙過后,朱聿鍵已被掩埋在史冊深處,而鄭成功卻因收復(fù)臺灣而百世流芳。
一個王朝的消亡,宣告了南陽唐王的終結(jié)。王府山作為唐王府中唯一幸存的建筑,依舊在鬧市中經(jīng)歷風(fēng)雨滄桑。在隨后的400年中,王府山失去了皇族庇護,暴露于市井之間,屢遭毀損凌辱。據(jù)康熙年間《重修臥龍崗諸葛廬記》載:“城之西北隅,為前唐藩舊址,有石山尚存,荒煙蔓草中,拆取什一,駕牛車而適其所。”如今的武侯祠中,尚存有當(dāng)年從王府山拆取的太湖石。抗日戰(zhàn)爭期間,王府山作為城中的制高點,數(shù)次遭到敵機轟炸,所幸僅有一顆炸彈落在山上,造成東側(cè)山體垮塌,而主峰屹立不倒,可見當(dāng)時造山工匠技藝之高超?!拔母铩逼陂g,王府山又一次遭受劫難,洞中神像被砸,登山石階、山頂亭子皆有損壞。20年前,當(dāng)我第一次路過王府山時,那里荒草叢生,垃圾滿地,亂石堆積,山體頹廢,很難想象那竟然是一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明代建筑。慕名拜訪的游人扼腕嘆息,不遠千里而來的太湖石黯然失色。
近年來,隨著旅游業(yè)的興起,南陽市政府加大了對古建筑的保護力度,為王府山建了圍墻,修繕山體,美化環(huán)境,使這座歷經(jīng)滄桑的假山煥然一新。然而,時至今日,深居鬧市的王府山依然鮮為人知,不光是外地人,就連很多南陽人也不知道王府山的存在,不過也好,它那羸弱的身軀還能經(jīng)受起多少人踩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