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 金
一份調(diào)查報告表明:“大部分高考狀元職業(yè)發(fā)展的實際情況與社會期望相差甚遠,他們當中大多數(shù)沒能成為各行業(yè)的‘頂尖人才”。
莫思多卻認為結論本身的假設就錯了,“高考狀元為什么就一定要成功?”“成功的標準是什么?”她覺得拿這樣一個小概率的身份因素去衡量一個人是否杰出“沒有意義”。
1998年9月,頂著“全國高考文科狀元”的光環(huán),莫思多進入北京大學經(jīng)濟學院。班上有好幾名高考狀元。中學時都被逼著去競爭,爭到了狀元,到了大學,各自的價值重心發(fā)生轉(zhuǎn)移。有人致力于出國,有人發(fā)展個人興趣,也有人迷失,好幾門功課不及格,面臨退學。
莫思多刻意抹淡高考狀元這個身份,拒絕進入“高考狀元”這個外表華美的套子。有人和她相似,有些人熱衷提起,有的人則很善于利用這個身份的光環(huán)去謀利。她的幾個北大政治系的師兄畢業(yè)后創(chuàng)辦了一家“象牙塔公司”,其中一項業(yè)務就是利用暑期讓高考狀元巡回演講,1000元/人次。
畢業(yè)后,莫思多放棄保研,進了一家著名的會計師事務所。3年后,她申請去北愛爾蘭讀教育學專業(yè),莫思多覺得自己雖然是中國的高考狀元,上的是中國最好的大學,但所接受的教育卻并不能塑造一個很好的人格。
2005年,莫思多離開中國留學北愛爾蘭。途中,與麥克相逢。打動莫思多的戀人麥克,只有瑞士高中學歷,干凈俊朗、思想成熟。
從麥克那兒,她了解到瑞士的教育體制。高中畢業(yè)考核會根據(jù)全部學年的綜合成績進行計算,最后還有一個綜合考試。成績合格就可以拿到高中畢業(yè)證書。有了畢業(yè)證,不需要考試。國內(nèi)任何一所大學,任何一個專業(yè)都可以申請就讀。
但大學會有嚴格的考核,每一年都會淘汰。第一年淘汰率基本在50%左右,接下來每年還要淘汰20%~30%。如果被淘汰,可以換到其他專業(yè);也有些人讀了一半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喜歡這個專業(yè),可換專業(yè)。
在莫思多看來?,F(xiàn)行的教育制度,是把大學設定為改變社會層級的一道門;為此而生的高考,執(zhí)行的是社會分層的功能,而不是塑造一個人,只是在一味以競爭標準去評價一個人的價值?!昂谪埌棕?,逮著耗子就是好貓,我們只是追求比別人逮得多逮得快,卻忘記了為什么要逮耗子。”
在莫思多看來,對高考狀元這一小概率事件的宣傳和獎勵,和宣傳中彩票無異,給社會和他人的所謂激勵,不過是一種幻覺,“那些在街上被城管趕來趕去的孩子才需要激勵,即使他知道隔壁住了一個高考狀元,他有社會資源和可能性變成高考狀元嗎?”
“以我現(xiàn)在的價值觀,讓我重新去考一次高考,絕不會成為狀元。”
“真的要改變?nèi)藗兊拿\并不是給他們一種幻象,宣傳這個社會上個別的人一夜之間改變了命運,而是改變一個社會的文化、生活方式和價值觀。”莫思多,這個被高考體制鑒定為最優(yōu)秀的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