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吳軍
古代的科舉考試?yán)?狀元是鳳毛麟角,而狀元駙馬更是寥若晨星,有史可查的狀元駙馬只有唐朝的鄭顥。鄭顥,字奉正,唐朝的滎陽(今河南鄭州境內(nèi))人,但這位高考狀元的婚姻,卻是地道的“被拉郎配”了。
唐武宗會昌二年(842年),鄭顥在京城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考中狀元,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鄭顥做了翰林學(xué)士。這時,皇帝唐宣宗正在為自己的長女萬壽公主招婿,就托白居易的堂哥、當(dāng)朝宰相白敏中介紹合適的駙馬人選。白敏中就推薦了狀元鄭顥。
唐宣宗看到鄭顥這個年輕的狀元儀表堂堂,英俊非常,心里非常歡喜,就決定把自己心愛的女兒萬壽公主許配給他,并馬上派人到鄭顥在長安的家里,去通知鄭顥和公主成親。不料,當(dāng)時鄭顥已和老家的盧小姐訂婚了,鄭家的媒人去盧家送禮,已經(jīng)快走到盧家了。太監(jiān)立即將這意外情況稟報給唐宣宗。唐宣宗不愿意放過這樁好姻緣,下了一道加急的圣旨,一直追到鄭顥的老家,強行把鄭家迎娶盧小姐的隊伍給拽了回來。鄭顥垂頭喪氣地回到家里,白敏中對他百般說合。鄭顥能有什么辦法?只能退掉盧家的婚姻,依照圣旨娶了萬壽公主,演繹了一出“拉郎配”的婚姻。
好在唐宣宗是一個通情達(dá)理的皇帝,萬壽公主出嫁時,唐宣宗告誡女兒,到了婆家,要盡兒媳禮儀,跟老百姓一樣。唐宣宗還親手寫了一張字條給萬壽公主:“無鄙夫家,無干時事,有子而寡,不得復(fù)嫁。茍違吾戒,必有太平、安樂之禍。”意思是說,不得瞧不起夫家,不得干預(yù)政事,如果丈夫死了,留有兒子,就必須守寡,不得再嫁。你若違背父親的教導(dǎo),就會像太平公主、安樂公主一樣,闖下大禍。
可是,萬壽公主沒能按唐宣宗的話去做,她在婚后不守婦道。有一次,鄭顥的弟弟生病了,唐宣宗派使臣去探病,使臣回來,唐宣宗問萬壽公主有沒有去探過病,使臣說公主沒有去探病,她在慈恩寺看戲。唐宣宗大怒,立刻把萬壽公主找來。萬壽公主慌忙跑回皇宮,站在臺階下,唐宣宗的臉色很難看,久久不說話,連看也不看她一眼,把她冷落在那里。公主忍不住哭了,唐宣宗說:“你的小叔子生病了,你這個做嫂子的怎么能去看戲?!”然后,唐宣宗又傷感地說:“我常常埋怨士大夫不愿意跟皇家結(jié)親,如今看來,實在是有原因的。”盡管唐宣宗嚴(yán)格要求萬壽公主恪守婦道,但鄭顥和她的婚姻終歸不是很幸福。
其實,唐朝公主的婚嫁大多都令人發(fā)愁,萬壽公主的“拉郎配”并不是唯一的一個。盡管唐朝也有公主驕縱不法,私人生活不檢點,但這并非是主要的原因,關(guān)鍵是男方對公主沒興趣。當(dāng)時,隨著科舉考試成為選拔高級官吏的主要途徑,高中的讀書人的社會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他們可以免除賦役,與皇親國戚一樣享有特權(quán),“為時所尚,終身為聞人”,身價自然也水漲船高。在這樣的情況下,成為皇親國戚固然有令人羨慕的榮耀,但是,文人只要高中狀元,他就會要特權(quán)有特權(quán),要錢有錢。而如果跟公主一結(jié)婚,禮儀約束就會讓他失去自由,這就是當(dāng)時的高考狀元不愿“被拉郎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