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明
有一陣子,在國內(nèi)每六周就有一本關于我的新書出版。這些書跟我一點關系都沒有,我也看了一本,它把我寫成一個從不犯錯誤的人,好像我是一個神而不是一個人。事實呢?我失敗過許多次。人人都喜歡談論成功,但我認為從失敗中獲取的經(jīng)驗更為寶貴。
我不知道美國球迷怎么想,但在中國,當你得了30分,球迷就想讓你得40分,當你拿了40分,他們就要50分。我在NBA的第一個賽季剛結(jié)束,中國報紙就已經(jīng)開始談論我需要多少年拿總冠軍,多少年成為“最有價值球員”,所以我會想到失敗。這些目標太大了,如果我不能實現(xiàn),人們就會把我當成失敗者。
對于失敗的看法,我跟許多人不同。如果成功的可能性不高的話,我的許多同胞或許根本不會去嘗試。而我,無論成敗,都覺得要從過程中去學很多東西。
中國有句老話:“勝者王侯敗者寇?!焙芏嗳税阉敵扇松艞l,這說明中國人很在乎結(jié)果。還有一句名言:“歷史由勝利者書寫?!睋Q句話說,如果你沒有取勝,沒人會記得你。這是中國和美國價值觀的另一大區(qū)別。在美國,邁克爾·喬丹和查爾斯·巴克利都是英雄,雖然巴克利從未贏得年終總冠軍。
有一本武俠小說幫了我——金庸的《笑傲江湖》。我喜歡書中英雄的處世方式。他行事非常有原則,知道自己在什么情況下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但他并非不茍言笑,他常開玩笑,很放松。如果我能夠期望和追求一件事,那就是當我身處困境時,也能像書中的英雄那樣放松。
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第二點是主人公的功夫——我不是說自己想練武功,只是對武功背后的哲學感興趣。正如所有門派的打斗,你準備進攻和防守前可以有許多不同的站位。如果我想擊你的臉部,開始時會握緊拳頭,在你面前高高舉起。但如果我什么動作都不做,你就猜不出我要打擊的部位了。對手不知道該如何反擊,是由于無法揣摩出我的意圖。
我就這樣打籃球,出擊的時候我不先出手,我要讓你猜我將會做什么。對手如何反應會向我透露一些關于他的信息,他一定會顯示他的強項,然后我就能據(jù)此設法回應。
我一直相信,假如我成功,將會是巨大的成功;假如我失敗,也將會是一敗涂地。試圖做前人沒做過的事情很有意思,就像去自己從未到過的地方探險,每件事都那么新鮮,令人激動,不管結(jié)果怎樣都能學到很多。
我無懼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