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牧青
對于礦難,無論紙質(zhì)還是網(wǎng)絡媒體在關于獲救后的通訊報道里,都在重筆濃墨渲染一個見怪不怪的歌頌沿襲:許多被救礦工一出井,都發(fā)出“感謝×××感謝×感謝××”的話,似乎被感謝者都是額外付出和慷慨恩賜的大救星。面對這種善良百姓的感恩戴德習俗,我理解并相信這是發(fā)自肺腑的感謝話,換成我我也會這樣做的——平日你被人幫一把還道聲“謝謝”呢,更何況重獲新生?不過老百姓這種樸素的感恩心情,絕不是公權力迫不及待自我吹噓的理由——況且許多災難的造成,是不是公權力不作為、不檢點等人禍因素所致還未可知哩!
百姓有難政府救援,天經(jīng)地義、理所當然,兩者之間,不是民欠官的,恰恰是官欠民的。大救援就是“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的回報,根本不存在回頭“感激”的道理。作為納稅人養(yǎng)活的公權力,行使這種救援本分是最基本的責任,“感謝”之后更多的應是受之有愧的激勵或自省。倘若理解反了,把官應盡的職責,化作一種對“民”的舍施資本,然后再去大肆宣揚“一貫偉大”,就有點過了。
這些比比皆是的“感謝話”通過某些媒體無限度的擴散,并沒有引起我格外的感動。不過一個年輕礦工的一句“最想打電話告訴爸媽我還活著”,卻最讓我動容。這句親口說出雙方牽掛的心境的話最簡單卻又字字千鈞、字字真情、字字催淚,勝過千金萬銀的饋贈,讓許多望眼欲穿的家庭破涕為笑,讓那些沒有人味的高調(diào)空話相形見絀。我想,這種潛移默化的動情,道出內(nèi)心“感謝××”的實際效果,遠比自我拔高頌揚來得真實。只可惜我們的媒體根本不懂這句最反映人性和親情的話。
其實,那些“感謝×××感謝×感謝××”的頌揚話,不應該發(fā)出在一次次災難尤其是一次次人禍搶救行動之后,而應該是發(fā)出在未雨綢繆減少災難、杜絕事故的責任規(guī)范實效落實之前。也就是說,由于你高度重視防患于未然,避免了天災人禍對人民生命財產(chǎn)的蹂躪,所以可以享受國情下的“感謝”待遇;倘若一些失職瀆職、無視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的人為災難,或為天災助紂為虐的人禍的話,那被劫難后的無尊嚴的人們難道還需“感謝”這些“害人蟲”么?
“王家?guī)X3·28礦難”的確開創(chuàng)了世界礦難救援史上的“奇跡”,但不要忘了,我們的這種“奇跡”,是建立在無休止和無數(shù)個礦難為血的教訓的積累基礎上的“奇跡”,這本身就是一種恥辱,更無尊嚴可言。近來西方一些國家媒體驚嘆這次“奇跡”發(fā)生,是因為這種大礦難、大營救是他們不敢想也不敢有的丑聞“奇跡”。倘若遭遇上一起,就足夠他們的政府被彈劾、被抗議、被折騰一陣子的。但我們的媒體卻可以通過“化學反應”讓“壞事變好事”。
“王家?guī)X礦難”現(xiàn)在已開始著手“問責”了,這很好,該把它作為煤礦安全的分水嶺了,但這只是一個方面。這些年全國屢現(xiàn)礦難,山西首當其沖。我真的不希望借此礦難再重演“換人術”、找“替罪羊”的無能做法,因為那是徒勞的。要想徹底改變這種尷尬帶血的局面,不從體制上釜底抽薪徹底變革,要想真正走向理想境界,換誰也只能是無力的掙扎、枉然的折騰。
插圖 / 施舍 / 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