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功武
要說公權力孱弱了,不僅草民會怒目相對,連那些公權力在握者,也必定會以冷眼鄙視了。誰不見公權力的巨大威力?公權力強拆時,任爾鋼筋水泥結構的房屋,瞬間可以傾斜倒塌,夷為平地;公權力征地時,任爾農(nóng)田良地,不日就能圈為己有,并飛速長出林立的高樓大廈來。可這回,公權力的確是孱弱了。
據(jù)《南方都市報》刊載,日前一男子因窮且病,躺于廣東中山市古鎮(zhèn)車站的水泥地面上,任太陽炙烤,高溫烘焙。兩日內,有群眾三次報警,但警察與醫(yī)生來了三次,又走了三次,并未將男子送入醫(yī)院救治;后記者與中山市救助站聯(lián)系,又與古鎮(zhèn)社會事務辦聯(lián)系,希望救助該男子,均無作用。第四次群眾報警后,男子才被送入醫(yī)院。不日,該男子不治身亡,魂斷他鄉(xiāng),嗚呼哀哉!
至此,終于真相大明,原來公權力的強大與孱弱,是分此一時彼一時的。其當強大時,定會強大;其當孱弱時,定會孱弱。能伸能縮,好不自如。
公權力何時會強大?種種跡象表明,有利可圖時自會強大;公權力何時孱弱?無利可圖或者需要小小的付出時,其自會顯出孱弱的病態(tài)來,甚而變得奄奄一息。這公權力就如一條變色龍,當大利來臨時,其狀如狼似虎,恨不能盡吞于己;當“不利”置于前時,其便冷眼相待,甚而逃之夭夭。
公權力如此伸縮自如,趨利避害,其到底是倚仗了什么法寶?以現(xiàn)代的法治理念觀之,便是權利與義務的嚴重不對等。公權力在握者,其權力可以盡情發(fā)揮,極盡擴展欲望之能事,或雖有限制,但收獲終比付出大得多,權力也就如雄鷹的翅膀,無所顧忌地展翅高飛;而當公權力在握者需要承擔一定的義務時,其便推三阻四,或如一個沒有吃飽飯的孩子,有氣無力了;而對其不行義務的懲罰,要么無所依據(jù),要么只是毛毛雨,不足以“吊起”其承擔義務的胃口。
公權力在握者,只要權力,而不顧義務之做法,在現(xiàn)實中時常會上演。如法院里有一個組織名為“審判委員會”的,這個組織對于案件有生殺予奪之大權,定什么罪,判多重的刑罰,皆能一槌定音??梢坏┌讣噱e,或為冤案,這個組織及其中之個人卻又能置身事外,潔身自好了。權力與義務如此不對等,難怪連一個識法不多的農(nóng)民也忍不住怒問:“你們不審我的案子,憑啥斷我的案子?”
上述的兩個例子只是冰山一角,有權無責,或者權重責輕,在我國的公權力界普通存在。要破除此怪癥,惟有立法為公,執(zhí)法為民,讓非法的權力不得囂張,法定的義務不被漠視。如此,公權力不應威武時,便不敢威武;公權力不應孱弱時,便自會強大起來。
插圖 / 強權 / 查爾斯·羅伯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