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發(fā)良,向盛萍,吳平荷,趙彩芳,雷 珍,袁德義,戴海英
(1. 浙江省麗水市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浙江 麗水 323000;
2.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國家林業(yè)局經(jīng)濟林育種與栽培重點實驗室,湖南 長沙 410004;
3. 浙江省麗水市蓮都林業(yè)局,浙江 麗水 323000;4. 浙江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3)
小葉蚊母的光合特性研究
練發(fā)良1,向盛萍2,吳平荷3,趙彩芳4,雷 珍1,袁德義2,戴海英1
(1. 浙江省麗水市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浙江 麗水 323000;
2.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國家林業(yè)局經(jīng)濟林育種與栽培重點實驗室,湖南 長沙 410004;
3. 浙江省麗水市蓮都林業(yè)局,浙江 麗水 323000;4. 浙江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3)
摘要:利用Li-6400便攜式光合測量系統(tǒng)在2008年6-11月對4個不同類型的小葉蚊母(Distylium buxifolium,LW06#、LW07#、LW13#、LW18#)進行光合性能測定,結果表明:小葉蚊母4個類型的凈光合速率日變化的曲線類型在8月呈雙峰型,LW06#在9月轉為單峰型,LW07#、LW13#、LW18#仍為雙峰型,10、11月均呈單峰型;凈光合速率月變化均表現(xiàn)為6-9月逐月下降,10月快速拉升至高點,11月又下降;4個類型小葉蚊母的光飽和點為1 260~1 600μmol·m-2·s-1,光補償點為7.82~25.71μmol·m-2·s-1,具有很高的光飽點和較低的光補償點,屬喜陽耐陰植物,相比較而言,LW06#、LW07#更適應強光環(huán)境,LW13#、LW18#更適合弱光環(huán)境。
關鍵詞:小葉蚊母;凈光合速率;光合特性;光飽和點;光補償點
小葉蚊母(Distylium buxifolium)為金縷梅科蚊母樹屬常綠灌木,原產(chǎn)我國福建、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浙江等地,自然分布在河流溪谷常水位與洪水位的變換交接帶,具有很強的耐水淹和耐干旱能力,對土壤的適應性強,耐瘠薄,具有一定的鹽堿忍耐力,病蟲害少。側根發(fā)達,種植成活率高,一年多次抽梢,發(fā)枝力強,耐修剪,冠形緊密,觀賞性好,是優(yōu)良的鄉(xiāng)土觀賞植物。
目前國內已有對中華蚊母在群落伴生維管植物[1]、采挖與養(yǎng)護[2]、水脅迫對生理生化特性影響[3]、種子特性[4]、防治蚜蟲藥效對比試驗[5]、光合作用日變化[6]以及小葉蚊母園林性狀比較分析[7]等方面研究的報道,但尚未見小葉蚊母樹光合生理方面的研究報道。為此,筆者從2008年6月開始對4個小葉蚊母樹類型連續(xù)進行了6個月的主要光合生理指標測定,對小葉蚊母光合作用日變化和月變化規(guī)律,以及光合作用的光響應等若干光合生理特性進行了初步觀察,以期找出小葉蚊母對光照及其他環(huán)境因子的適應性,為科學栽培和利用小葉蚊母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1.1 實驗園基本情況
實驗園為湖南省長沙市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校本部教學實習基地,111° 54′~114° 15′ E,27° 51′~28° 40′N,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降水量1 360 mm,年平均日照1 677 h,冬寒期短,無霜期275 d,年平均氣溫17.2℃,土壤為紅壤,pH5.0~5.5。
1.2 儀器設備
1.3 測定材料及來源
供試驗測定的植物材料為浙江省麗水市繪景園林發(fā)展有限公司篩選的小葉蚊母LW06、LW07、LW13、LW18(分別用06#、07#、13#、18#表示)4個類型的2年生健康植株,每個類型2株。
1.4 測定方法
于2008年6-11月進行凈光合速率測定,測定時間為每月月中和月底各選擇一晴天,每天測定時間為7:00、9:00、11:00、12:00、13:00、14:00、16:00、18:00。
11月對每個類型小葉蚊母在設定光強度梯度(1 800、1 600、1 500、1 400、1 200、1 000、800、600、400、200、150、100、50、20、0)的條件下進行凈光合速率測定,繪制光響應曲線,測定結果用Excel和SPSS軟件進行處理,得出日變化和月變化曲線,根據(jù)光響應曲線進行數(shù)學擬合,求出光飽和點、光補償點和表觀量子效率等光合特性參數(shù)。
2.1 小葉蚊母光合速率的日變化
植物光合作用受各種生理、生態(tài)和生化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時時都在發(fā)生變化,使光合作用呈現(xiàn)出復雜的日變化和季節(jié)變化。
比如教學《莫泊桑拜師》。當學習到福樓拜教莫泊桑觀察的方法時,我隨之進行了遷移:引導學生利用這樣的方法來觀察身邊的事物,以便發(fā)現(xiàn)不同情況下同類事物的不同特點。學生雖然從課文的學習中知道怎么去觀察,但是似懂非懂,沒有真正掌握。于是,我及時播放了視頻,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觀察任務,讓學生觀察同一只小狗,遇到主人和陌生人時分別是怎樣的,將它不同的特點寫下來。大多數(shù)學生能按要求寫,但還有少數(shù)學生在瞎寫,說明他們沒理解。于是我立即點評,讓他們及時修改,直到真正掌握為止。
從圖1可見,4個類型小葉蚊母的光合日變化在6、7、8月均表現(xiàn)為明顯的雙峰型,其波谷出現(xiàn)時間大致為11:00-14:00,出現(xiàn)了明顯的“光合午休”現(xiàn)象,其中7、8月日變化曲線中的主峰值出現(xiàn)在上午而次峰值出現(xiàn)在下午,6月2個高峰均出現(xiàn)在12點以后,且波谷深度較淺,說明午休程度較輕,這是因為6月高溫剛開始,溫度還不是很高的緣故。9月4個類型分化日變化曲線差異較大,其中06#已呈單峰型,其他3個類型還呈雙峰型。由此可見,小葉蚊母不同類型的光合速率具有共同特點,即在夏季高溫季節(jié)都呈現(xiàn)出雙峰型的日變化,且不同類型變化曲線較為相似,體現(xiàn)了該物種的光合日變化特性,各類型之間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變化幅度、凈光合速率絕對值、光合午休現(xiàn)象結束時間的遲早等方面。不同月份小葉蚊母的凈光合速率日變化曲線不同,這主要與植物生活節(jié)律及環(huán)境變化有關,是植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表現(xiàn),在10、11月中午的溫度和光強比6-9月低,植物沒有明顯的午休現(xiàn)象,因而日變化曲線呈現(xiàn)單峰形狀。從圖中還可以看到植物每天的凈光合速率最大值出現(xiàn)在上午,這是由于在上午葉肉細胞內糖和淀粉的儲藏少,葉綠體合成的光合產(chǎn)物既可運輸?shù)饺~片又可在葉肉細胞內儲藏,光合產(chǎn)物運輸通暢,使光合作用可正常完成且旺盛[12]。
2.2 小葉蚊母凈光合速率的月變化
圖1 6-11月小葉蚊母不同類型凈光合速率日變化曲線Figure 1 Diurnal variation of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of the four cultivars from June to November
從圖2可以看出,4種類型小葉蚊母在6-9月凈光合速率Pn值逐月下降,到9月達到最低,10月迅速提高達到最高值。這是因為6-9月氣溫高,光照強,植物為了減少水分蒸發(fā)關閉氣孔導致光合作用出現(xiàn)午休所致。就單純氣溫而言,9月的溫度應該低于7、8月,而實驗所測到的Pn值不升反降,這可能是以下原因所致:一是9月的氣候條件仍然不利于小葉蚊母的光合作用,這一點在圖1的日變化中已得到證實,其中07#、13#、18#3個類型9月光合作用午休現(xiàn)象明顯,其午休程度甚至超過6、7、8月,這可能預示了小葉蚊母的光合作用午休現(xiàn)象具有一定的慣性,即其午休變化節(jié)律與氣溫變化并非同步,而是落后于氣溫變化的步伐,且其午休深度也有一定的積累效應,這也許又是植物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一種表現(xiàn);二是9月白晝時間變短,除去午休時間外,9月的日實際有效光合作用時間較6、7、8月短,而10月氣溫下降,午休解除,全天候的光合速率迅速提高,有效光合時間變長,使小葉蚊母的月Pn值迅速增大,進入11月,冬季來臨,盡管植物在中午不再進入午休狀況,但由于整天氣溫很低,光強也明顯低于前段時間,相對濕度也比較低,因此植物光合作用整天都弱于前段時間,凈光合速率也就小于前段時間,導致由10月進入11月凈光合速率下降。
2.3 小葉蚊母光響應測定
由圖3可看出,4個類型小葉蚊母的光合光響應變化趨勢相似,過高的光強對光合作用有抑制作用,可能是高光強破壞了光合系統(tǒng),或是CO2供應不足,或是同化物來不及運輸?shù)仍蛩耓13]。
圖2 光合速率月變化曲線Figure 2 Monthly variation of photosynthetic rate
圖3 光響應曲線Figure 3 Light response curve
通過對測定值進行曲線擬合,在低光強區(qū)(光強小于150 μmol·m-2·s-1)用直線線性擬合,此時PAR—Pn的曲線斜率就為表觀量子效率(AQY),此時Pn值隨PAR的增強呈線性增加;當PAR大于150 μmol·m-2·s-1時,用二次曲線(r在0.89以上)進行擬合,葉片Pn與PAR之間的回歸方程見表1,用擬合曲線求出4個品種的光飽和值、光補償值、光飽和點的凈光合速率、表觀量子效率、暗呼吸速率等指標值見表2。從表2可見,4種類型小葉蚊母的光補償點都很低,其中最高的類型7#的光補償點也僅為25.83 μmol·m-2·s-1,大大低于一般耐蔭植物的光補償點[8],這說明了4個類型小葉蚊母均可在弱光環(huán)境中生存生長,這一結果與我們對該植物的實際應用試驗結果是一致的,同時也可以為該植物的內膛葉片很少枯落提供理論依據(jù)。小葉蚊母4個類型在具有很低的補償點同時,光飽和點均較高,其中最低的類型18#光飽和點也達1 260 μmol·m-2·s-1,達到一般喜光植物的光飽和點的水平[9~11],說明小葉蚊母的喜光習性。由此可見,小葉蚊母既具有良好的耐蔭性,又有很強的耐強光能力,對光具有很強的適應性。這與我們的生產(chǎn)試驗結果相一致。
表1 小葉蚊母葉片Pn與PAR之間的回歸方程Table 1 Regression equation betweenPnandPAR
表2 小葉蚊母光合作用對光的需要特性Table 2 Light response parameters ofD.buxifolium
(1)小葉蚊母4個類型葉片凈光合速率日變化曲線在不同的月份不同,在6、7、8月表現(xiàn)為雙峰曲線型,9月06#已轉為單峰型,07#、13#、18#仍表現(xiàn)為雙峰曲線型,10、11月4個類型均為單峰曲線型。
(2)小葉蚊母不同類型葉片凈光合速率月變化從6-9月均呈逐月下降趨勢,到9月達到低點,10月隨著午休的結束,月光合速率快速回升,11月由于溫度下降而回落。
(3)4個小葉蚊母類型都有較高的光飽和點和很低的光補償點,這說明4個類型的植物都為喜陽耐蔭植物,但相比較而言,13#、18#具有較低的光補償點和光飽和點,13#、18#利用弱光的能力越強,更能適應庇蔭環(huán)境栽培。
參考文獻:
[1] 謝大軍,何平,鄧洪平,等. 三峽庫區(qū)消落帶搶救植物中華蚊母群落伴生維管植物研究[J].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7,35(11):3 337-3 338, 3 361
[2] 田榮國,吳正華. 中華蚊母的采挖與養(yǎng)護[J]. 花木盆景,1995(1):28.
[3] 彭秀,肖千文,羅韌,等. 淹水脅迫對中華蚊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J]. 四川林業(yè)科技,2006,27(2):17-20.
[4] 楊麗,鄧洪平,韓敏,等. 三峽庫區(qū)搶救植物中華蚊母種子特性研究[J].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0(1):79-94.
[5] 段渝萍. 防治蚊母蚜蟲藥效對比試驗[J]. 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07,13(14):168, 172.
[6] 陳桂芳,蔡孔瑜,婁利華,等. 中華蚊母樹光合作用日變化初步研究[J]. 西南林學院學報,2008(3):1-3.
[7] 練發(fā)良,樓爐煥,曹建春,等. 新優(yōu)地被植物小葉蚊母的園林性狀比較分析[J]. 技術與市場:園林工程,2005,19(10):31-35.
[8] 何小勇,練發(fā)良,李因剛,等. 3種紫金牛屬植物光合光響應特性研究[J]. 浙江林業(yè)科技,2008,28(1):14-18.
[9] 楊江山,種培芳,常永義. 櫻桃葉片的光合特性研究[J]. 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6(4):49-51.
[10] 張振賢,艾希珍,鄒琦,等. 生姜光合效率日變化的研究[J]. 園藝學報,2000,27(2):107-111.
[11] 孫磊,章鐵,李宏開,等. 柿樹光合速率日變化及其影響因子的研究[J]. 北方果樹,2006(2):4-6.
中圖分類號:S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3776(2010)04-0006-04
收稿日期:2010-02-08;修回日期:2010-04-07
基金項目:浙江省科技廳重點農(nóng)業(yè)項目(2006C22084)和麗水市科技局農(nóng)業(yè)招標項目(2009NCH0209)
作者簡介:練發(fā)良(1967-),男,浙江麗水人,碩士,高級工程師,從事園林植物研究。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Distylium buxifolium
LIAN Fa-liang1,XIANG Sheng-ping2,WU Ping-he3,ZHAO Cai-fang4,LEI Zhen1,YUAN De-yi2,DAI Hai-ying1
(1. Lishui Forestry Institute of Zhejiang, Lishui 323000, China; 2. Key Lab of Non-wood Forest Products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China; 3. Lishui Liandu Forestry Bureau of Zhejiang, Lishui 323000, China; 4. Zhejiang Forestry Academy, Hangzhou 310023, China)
Abstract:Determinations were conducted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4 cultivars ofDistylium buxifoliumby Li-6400 portable photosynthesis system.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diurnal variation of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of 4 cultivars were double-peak curves from June to September and one-peak ones in October and November. Monthly variation of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decreased from June to September, but increased quickly to the top in October, and decreased in November. Light saturation point and light compensation point of the four cultivars were respectively 1 600, 1430, 1350, 1260 and 25.71, 25.83, 12.89, 7.82μmol·m-2·s-1, indicating thatD.buxifoliumis a light-loving and shade tolerant plant.
Key words:Distylium buxifolium;net photosynthetic rate;diurnal variation curve;light saturation point;light compensation 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