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兆京
(中交鐵道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8)
為了保證行車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日常維護工作量,鐵道部引進了GE公司的CTS2軌枕式轉轍機用于青藏鐵路,但是在試運營初期道岔轉換不到位的情況時有發(fā)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青藏鐵路現(xiàn)場進行了充分的會診分析研究實驗,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系列改進建議和措施,效果較好,道岔故障率大大降低,滿足了青藏公司對運營的要求。當然,道岔轉換不到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僅就其與CTS2轉轍機本身改進有關的幾個方面做簡單的介紹,供有關人員參考。
CTS2軌枕式轉轍機采用模塊化單元設計,該系統(tǒng)由金屬軌枕單元、電機單元和鎖閉檢測單元3部分組成,如圖1所示。金屬軌枕單元占用一根軌枕的位置并固定在基本軌上,電機單元和鎖閉單元鑲嵌在金屬軌枕單元中,電機單元完成道岔的轉換,鎖閉和檢測單元完成鎖閉道岔和位置檢測。該系統(tǒng)安裝調(diào)試完畢后,其日常維護工作量相當少,能夠較好地滿足青藏鐵路公司對日常維護的要求。
CTS2電機的輸出是通過一個離合器來移動動作桿的,在正常情況下,其充當一個施加推力和拉力的傳動裝置。如果動作桿的運動阻力超過離合器的牽引力,離合器就會自動擠脫,這時只有通過向相反方向操動道岔才能使離合器自動結合。
青藏線12號道岔第二牽引點CTS2牽引力的出廠設定值為550±10%kg,鐵道部最初給GE公司的最大轉換阻力理論值為500 kg,而通過現(xiàn)場儀器測試發(fā)現(xiàn),第二牽引點處的實際轉換阻力遠遠大于500 kg,為此建議提高離合器的牽引力。通過與廠家的溝通和協(xié)商,最后廠家同意將牽引力進行調(diào)整,但是上限不能超過730 kg,避免因調(diào)整過高而引起離合器損壞和電機單元更換。通過這樣的改進措施,解決了一部分第二牽引點CTS2轉換不到位的問題。
青藏線所有12號道岔采用2臺CTS2轉轍機牽引轉換,2臺機器在室內(nèi)用1臺道岔控制器控制,道岔控制器控制輸出的動作電源首先到達第一牽引點電纜盒,然后并聯(lián)至第二牽引點電纜盒,所以,2臺機器幾乎是同時啟動和轉換的。由于2臺機器的動程不同(顯然第二點動程小于第一點動程),而2臺機器又幾乎同時啟動,這勢必造成在第二點即將轉換結束時遇到更大的轉換阻力(第一點因動程大而滯后),當阻力大于離合器的牽引力時,就會因離合器擠脫而導致轉換不到位。基于以上分析,在現(xiàn)場對第二牽引點不能正常到位的機器進行了多次如下實驗。
首先,把手搖把插入第二點CTS2手搖孔內(nèi)來斷開其啟動電路,然后電操動道岔,在第一點大約啟動0.5 s后拔出手搖把,此時第二點開始啟動,結果部分在之前不能轉換到位的機器能夠轉換到位,實驗結果證實了分析的正確性。
之后,我們又對CTS2電路圖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如下解決方案:將第一牽引點拉入狀態(tài)的空余開結點11~12串聯(lián)到第二牽引點伸出啟動電路中,這樣,在伸出轉換時,只有當?shù)谝粻恳c開始轉換且11~12閉合后,第二牽引點才開始轉換;同理,將第一牽引點的空余31~32結點串聯(lián)到第二牽引點的拉入啟動電路中。這樣,第二牽引點大約滯后第一牽引點0.3~0.5 s,比較簡單有效地解決了2臺機器的同步配合問題。由于這兩組空余接點的既有配線已經(jīng)到達電纜盒,因此施工也相對簡單方便。目前,青藏鐵路公司已經(jīng)全部完成此項修改工作。CTS2第二牽引點啟動電路如圖2所示,黑色方框內(nèi)的接點為新串入的第一牽引點接點。
CTS2軌枕式轉轍機的鎖閉條件相當嚴格,鎖閉必須同時具備2個條件:一是必須達到規(guī)定的動程,二是在動程滿足要求后尖軌必須遇到足夠大的阻力(目的是為了驗證尖軌密貼),以便使輥子克服接觸彈簧的彈力而上升完成鎖閉,如圖3所示。
由于青藏鐵路特殊的惡劣自然環(huán)境,晝夜溫差大,常年凍土帶多,這就決定了其線路狀況變化相對較大,這和CTS2轉轍機嚴格的鎖閉條件之間產(chǎn)生了一定的矛盾(例如,軌距稍微變大就有可能因為尖軌遇不到足夠大的阻力而無法鎖閉)。為此,我們設想,如果把接觸彈簧的設計值從250 kg適當降低,在不影響轉轍機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其可靠性,使轉轍機更容易鎖閉,從而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青藏鐵路的自然條件。通過大量的反復實驗,最終確定把新的彈簧設計值定為100 kg,現(xiàn)場實驗效果較好。目前,青藏鐵路公司已經(jīng)對全部正線第二牽引點的接觸彈簧進行了更換。
經(jīng)過GE公司、鐵道部和青藏鐵路公司的共同努力,CTS2轉轍機已順利通過國家驗收。CTS2軌枕式轉轍機的高可靠性及其在青藏鐵路的成功運用,有效地解決了轉轍機在惡劣條件下的少維護和免維護問題,同時其軌枕式的設計也實現(xiàn)了道岔的機械化養(yǎng)路和搗鼓,為我國自主研發(fā)軌枕式轉轍機起到了一定的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