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榮里,袁振華
(1.中鐵建工集團,北京 102488;2.中鐵十局,濟南 250022)
新建鐵路德禹特大橋跨越徒駭河部分,設計為四個水中墩基礎。徒駭河為季節(jié)性河道,主要用于農田灌溉或排泄瀝澇。河面寬度約為140 m。線路與徒駭河斜交,河道與線路中心線夾角為81°。水中墩號分別為 O56#、O57#、O58#、O59#,鉆孔樁基礎,矩形臺階式承臺,下臺高度2 m,上臺高度1.5 m,底臺平面尺寸為11 m×8 m,上臺平面尺寸8 m×4.5 m。
徒駭河水中樁基礎采用筑島圍堰進行施工,水中承臺基坑開挖深度約為8 m(最大深度),擬采用薄壁鋼筋混凝土沉井進行承臺施工。
徒駭河河槽寬390 m,河面寬約140 m,最高水位21.06 m,最大流量1 362 m3/s,施工水深2.5 m。
南北河堤頂高程分別為22.6 m和23.0 m,一般沖刷線高程11.99 m,局部沖刷線9.67 m,筑島高程最大16.8 m。
幾個橋墩承臺底、頂高程見表1。
表1 施工承臺高程一覽
德禹特大橋 O56#、O57#、O58#、O59#墩承臺設計埋深較大,上臺階高程位于河床以下,開挖難度大。最初擬定采用鋼板樁施工方案,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從技術、經濟及安全角度比選,后擬定采用鋼筋混凝土薄壁沉井進行施工。
采用薄壁沉井施工有類似工程的施工經驗,造價成本較低(與鋼板樁施工方案比較),可確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質量。
O56#等墩基礎的施工流程:
筑島圍堰——鉆孔樁施工——承臺開挖處平整——測量放線承臺尺寸線及中心——首節(jié)沉井現場澆筑施工——首節(jié)下沉——次節(jié)沉井施工——次節(jié)下沉——臨時支撐安裝——封底混凝土施工——鑿樁頭、檢測——鋼筋綁扎——底臺階施工——拆除臨時支撐——上臺階施工。由此可以看出沉井在施工中的作用。
沉井設計應滿足下述要求:
1)確保沉井結構滿足力學要求,即沉井設計荷載按照最不利情況考慮,力學計算圖式接近實際情況,沉井設計厚度及配筋均滿足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
2)確保沉井下沉符合現場操作條件,即沉井設計滿足結構要求后,在現場施工過程中,須切實可行,便于操作。
3)確保承臺施工滿足進度要求。
擬采用的薄壁矩形沉井,其長×寬 ×高的尺寸為11.3 m×8.3 m×8.0 m,厚度 0.15~0.30 m,井壁內側做成臺階式,分四節(jié)制造和下沉。沉井材料:混凝土強度等級C35(攪拌時摻入早強劑),鋼筋采用熱軋鋼筋 HRB335 φ12、φ20。橫向鋼筋間距 15 cm、20 cm、25 cm,其中刃腳鋼筋間距20 cm;豎向鋼筋間距40 cm,起架立筋作用。沉井剖面及平面見圖1。
圖1 沉井構造示意
2.3.1 計算荷載
不考慮地面堆積活荷載作用,施工時清除承臺邊緣堆載。
計算荷載為外側土壓力和地下水位以下的水壓力的合力,水、土壓力在沉井豎向近似按三角形分布(圖2)。水、土壓力采用重液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式中,PW+E——計算合力(kN/m2),面荷載;
γL——水、土混合重液的重度,一般 γL=13 ~17 kN/m3,本文取 13 kN/m3;
HL——計算點距重液面高度,取8.0 m。
圖2 沉井設計荷載圖式
2.3.2 沉井壁設計計算
1)力學圖式
取深度1.0 m的沉井為計算單元,視沉井結構的轉角處為剛性節(jié)點,計算時將沉井壁簡化成相應的平面結構后再進行內力計算。其力學計算圖式見圖3。
2)內力計算及配筋
依據文獻[1],采用剛節(jié)點處的設計彎矩。經計算,設計彎矩為561.2 kN·m。
主筋選取雙排(雙面)φ20@100 mm水平布置,架立鋼筋按照構造鋼筋布置,采用φ12@400 mm。
2.3.3 沉井下沉計算
圖3 沉井力學計算圖式
設井壁重度為25 kN/m3,則第1節(jié)沉井自重Gk=882 kN;設井壁與土體的摩擦力為17.5 kN/m2,則第一節(jié)沉井的摩擦力Ffk=1 060.5 kN。下沉系數 Gk/Ffk=0.83。
根據文獻[1]所述,分節(jié)澆筑下沉的沉井時,應在上節(jié)沉井混凝土澆筑完畢而未開始下沉時保持下沉系數小于1.0,以防止突然下沉。在具體施工過程中可采用重物助沉。
由于本結構為臨時結構,沉井結構的變形計算及抗浮不另計算,施工過程中如沉井發(fā)生少量裂縫或少量滲水,不影響沉井的設計功能。
本沉井設計通過具體施作,解決了徒駭河水中承臺的施工,為以后同類工程積累了經驗。
[1]段良策,殷奇.沉井設計與施工[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6.
[2]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TB 10002.5—99 鐵路橋涵地基和基礎設計規(guī)范[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