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充滿真情、動人心魄的小小說。文中敘述一個命運多舛的女孩在失去了親生父親之后,迫于生計,母親帶她再次嫁人。從此,她有了一個見而生厭的繼父。她從未叫過他一聲爹,但丑丑的繼父卻真誠地關愛著她,努力掙錢供她上學。不久母親又因病去世,但繼父并沒有拋棄她,而是一如既往地拼命勞作,繼續(xù)供她上高中,讀大學,直到考上托福出國。后來,繼父突發(fā)腦溢血而死,她從國外趕回奔喪,為他摔碗送孝,終于釋放出憋在心底許久的那一聲哭喊……作品以時間的推移和女孩對繼父情感的變化為線索,推動故事情節(jié)向前發(fā)展,作者運用平緩紆徐的語氣和波瀾不驚的節(jié)奏,向我們娓娓講述了一個飽含親情而又略帶悲情的故事。全文圍繞著女孩對繼父稱呼的改變行文:從開始的“不愿稱叔”到后來的“自愿稱叔”再到最后的用盡力氣“哭著喊爹”、“親親的爹”,謳歌了人間親情,對人們發(fā)出崇尚善良、奉獻愛心、懷揣真誠、懂得感恩的呼喚。
我們說,文中女孩的命運是不幸的,也是令人同情的,因為她十歲時就失去了親生父親。為了生存,更為了她能夠正常上學,未老先衰的母親不得不帶著她改嫁他人??墒悄抢^父又老又丑、粗俗不堪,所以她不愿意稱呼他為“爹”,甚至連稱呼他為“叔”都不情愿。小女孩又是幸運的,因為她遇到了一個真誠善良而又充滿愛心的繼父。盡管繼父在她眼中無名無分,甚至一文不值,可他還是心甘情愿地干著一個父親該干的事,力所能及地盡著一個父親應盡的責任。每個周末接她回家時的關切詢問,每次看望她時假以她娘的名義帶給她許多好吃的東西,使得已經(jīng)十四歲的女孩“小小的心里,有了些許溫暖”,“但那一聲爹爹,她是叫不出來的”。女孩考上高中后,為了照顧她的學習和生活,繼父動員她娘將家搬到了城里,他自己做了個修鞋匠,給她娘擺了個水果攤;為了湊夠女孩上高中的學費,他省吃儉用,還偷偷地去賣了血;在女孩過生日時,他花了十元錢從集鎮(zhèn)上給女孩買了一匹生肖小布馬,并親手給她搟面條吃……這一切的一切,使得已經(jīng)十七歲的女孩深受感動,她“覺得心里哽咽”,“想掉眼淚”,并真誠地說出了“叔,謝謝你”的心里話。當繼父把自己舍不得吃的一個個烤面包或者烤紅薯遞到女孩手中時,“她有了和他相依為命的感覺”。正當女孩和繼父的感情越來越融洽的時候,不幸再次降臨到了女孩身上——“她的娘,突然倒在水果攤上,再也沒有醒來”。女孩傷心地想,她的親生父母都沒了,她以后靠誰呢?繼父似乎看透了她的心思,安慰她說:“孩子,不要哭,有叔呢。”但女孩心里還是直犯疑——現(xiàn)在,她的身邊只剩下這個丑丑的繼父了,這個與她毫無血緣關系的男人還會管她嗎?他是離她而去還是要另找一個女人來做她的繼母呢?他沒有再說什么,而是擔當起了一個為人父母者的所有責任與義務,一如既往地悉心照顧著她的生活。一年后,女孩考上了一所重點大學。當他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喜極而泣,說要喝酒慶祝。這時,女孩真“想叫他一聲爹,但結(jié)果她還是說了一句,叔,我去給你炒兩個菜”。繼父為了供女孩上大學,變賣了自己老家的房子和家產(chǎn),更加努力地勤扒苦做,每個月按時給她寄去充裕的生活費。后來,女孩考上了托福。出國之前,繼父和女孩都哭了,他們的哭都出自于真情。他哭,是擔心女孩出國后舉目無親會受苦;她哭,是惦念繼父老了沒人照顧太可憐。他們彼此都放心不下,但女孩有自己的事業(yè)和前途,又不得不離開。臨走時,繼父交給女孩一個紅色的紙包,那是他日積月累積攢下來的一萬元零零碎碎的“破鈔”。抱著那堆錢,女孩再次被感動得哭了。幾年后,繼父突發(fā)腦溢血而死。女孩回國為他辦理喪事。女孩發(fā)現(xiàn)他的遺物只有幾件打著補丁的衣服,一匹曾是她唯一生日禮物的小布馬,還有一些臟爛的零鈔……女孩為他訂做了比她娘的還要好的棺木,并按照當?shù)氐娘L俗披麻戴孝,還在墳前摔了一個碗。摔碗時女孩用盡平生氣力,哀哀地發(fā)出了一聲震顫所有在場人心靈的哭喊:“爹,閨女為您送碗來了”!
綜上可以看出,這篇小說致力于在平緩的敘事中蘊涵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語言質(zhì)樸,線索分明,敘事生動,結(jié)構(gòu)完整,具有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不僅如此,雪小禪細致、干凈及其特具女性纏綿溫柔的文風,在這篇小說中也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讓她的文字在這篇小說里彌散出一種凄婉、哀傷,并把她自己對人生一種通透的感悟傳遞給讀者。她一板一眼、從容不迫的平靜敘述,竟使讀者情感跌宕起伏、心潮難平。這是因為她對“繼父”這一人物形象的凸現(xiàn),文字洗練而又情感豐富,情節(jié)跳躍而又意蘊遼遠,引人入勝。作品在簡單的故事中撩撥著讀者的情懷。讀了本文,我們感覺:雪小禪猶如一個技藝高超的琴師,她竟敢卸下許多琴弦僅留一根,奏出一曲馳魂奪魄的“獨弦操”,讓小說中鮮活的人物形象給我們帶來心靈的震顫,讓小說中蘊含的情感超越故事情節(jié)的本身,讓一根單弦奏出了最美妙的樂音,這種獨特的小說敘事手法,不得不令人驚嘆、折服。
在這篇小說中,雪小禪將傳統(tǒng)的小說素材與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實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凸顯作品的主題:崇尚真誠與善良的美好人性,張揚仁愛與感恩的道德圭臬。作者將自己理智的提煉與讀者的情感巧妙地勾連起來,在粗略而又迂曲回環(huán)、疏曠而又如詩如畫的情節(jié)中,塑造至純至善的人物。小說中的“繼父”,雖然外表又老又黑、丑陋粗俗,但他淳樸勤勞、心地善良,并富有強烈的責任感和真誠的愛心。小說中的女孩雖然出身貧寒、命運不濟,但她乖巧懂事、勤奮好學,并能珍視親情、知恩圖報。小說人物這種美好的德行和人性,不正體現(xiàn)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么?在我國社會大和諧的今天,我們認為,懷揣愛心,學會感恩、懂得感恩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在于感恩是一種高尚的情懷,更是一種傳統(tǒng)的美德,學會感恩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準則。尤其是我們青少年,從小就要懂得關心弱勢群體,養(yǎng)成悲憫情懷;從小就要學會知恩感恩報恩,從而使自己充滿愛心仁心慧心,這對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是必不可少的。學會感恩并不難,感恩的方式有很多,甚至,一聲深情的呼喚,一個歉意的表示,一個抱歉的微笑,一句溫柔的話語,一個不經(jīng)意的舉動,就是感恩。央視曾播過一篇感人的廣告:一個大眼睛的小男孩,看到他媽媽給奶奶洗腳,他也吃力地端著一盆水,天真地對媽媽說:“媽媽,洗腳!”這就是感恩,它不僅是一種禮儀,也是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更是一種社會進步、現(xiàn)代文明的體現(xiàn)?!袄衔崂弦约叭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學會感恩,讓我們每個人都分享感恩的快樂,體會感恩的溫馨!
[作者單位:湖北當陽廟前中學]
[附]
丑丑的繼父親親的爹
雪小禪
那年,她才10歲。
10歲生日那天,她的爹再也沒有從井下上來,瓦斯爆炸后,她的爹,永遠地離開了她和娘。
娘幾乎哭瞎了雙眼,一年之中,頭發(fā)全白了。
娘說,孩子,娘帶你走人家吧,這樣你就能上學了。
她哭著哽咽著說“好”,因為再堅持下去,娘也要累死了。
娘帶著她嫁人了,是遠方表姑說的男人。她不愿意離開家鄉(xiāng),那男人就說,那我去她家吧。
她第一次看到他,驚住了——他怎么這么老這么丑?和她親爹比,他好像老了不止10歲,眼睛小得只有一條縫,已經(jīng)滿臉的褶子,有50歲了吧?她看到他就煩。
這個男人娶了她娘后,也去礦上干活了,發(fā)了工資,一分不少地全交給她娘,下了班,買花買糖葫蘆給她,期望她叫他一聲爹。
她偏不。
娘讓她叫爹,她執(zhí)拗地說,憑什么?我爹爹已經(jīng)死了。他站在一邊,尷尬地笑著說,那就叫叔叔吧。
叔她也不肯,嫌他啰嗦,而且吃飯沒吃相,呼哧呼哧的。
14歲,她到鎮(zhèn)上讀初中了,每個周末,他跑來接她。家里只有一輛自行車,娘不會騎,只能他來接。一路上他問長問短,她答得少,因為覺得沒必要和他說。同學問他,那個接你的男人是誰?她冷漠地答,一個遠房親戚。
但他每次來看她,都會帶好多好吃的給她。他說,你娘讓我?guī)Ыo你的。后來有一次發(fā)現(xiàn),娘并沒有帶東西給她,是娘說漏了嘴。娘說,家里用錢緊,這個月就不帶什么給你了。
但是她還是收到了他送來的餅干和奶粉。他說,你娘說了,你正長身體呢,要多吃有營養(yǎng)的東西。
雖然來自農(nóng)村,可她覺得,自己并不比那些城里的孩子吃得差。她知道,是這個男人關心著她。那時,她小小的心里,有了些許溫暖,但那一聲爹爹,她是叫不出來的。
她考上了高中,他說,不如我們搬到城里去吧。
娘反對,說搬到城里做什么?怎么生活啊?
他說,為了孩子啊,孩子要到外面租房子住,我們怎能放心得下!
再說,城里的錢要比這里好掙些,礦上馬上不行了,我得給你們娘倆掙點錢,孩子還要上大學呢。
那時她17歲,擰著衣角想哭。上高中的費用很高,他湊不夠?qū)W費,就去賣了血。抽屜里,有他賣血的單子,她偶爾看到的,那上面寫著他的名字——劉大蒼。很俗的名字,看得她想掉眼淚。她說,叔,謝謝你。
他不好意思地笑笑,搓著手說,一家人,說什么謝不謝的?他不善言談,卻總是和她找話說。有一天她聽到他和娘說,這孩子多可憐,10歲沒了爹,如果我不對她好點,心里說不過去啊,明天是孩子的生日,你問問她喜歡什么,咱倆送給她。
那是第一次有人給她過生日,是他親手搟的面條,還有他送她的一匹小馬,布的,花十塊錢從集鎮(zhèn)上買來的,因為她屬馬。她吃著面條,覺得心里哽咽。
為了她,他們?nèi)野岬搅顺抢铩K诮稚献隽诵扌?,娘擺了個水果攤。她天天路過娘的水果攤和他的修鞋攤。他永遠在忙碌著,有時看到她,他總是說,你等等。
他的鞋攤旁邊,挨著一個面包店,還有一個烤紅薯的。有時,他會給她買面包,有時,會買一塊烤紅薯,然后笑呵呵地繼續(xù)修鞋。
他一笑,眼睛就更小了,她呆呆地站在風中,舉著那塊烤面包。她知道,他離面包房很近,可她肯定,他一次也沒有舍得吃過烤面包。
那時,她有了和他相依為命的感覺。
不幸的事在她高二的時候再次發(fā)生了。
她的娘,突然倒在水果攤上,再也沒有醒來。她想,她是個苦命的孩子,沒了爹,又沒了娘,從此,她靠誰?
他說,孩子,不要哭,有叔呢。
是啊,她還有個叔!她的丑叔!她和這個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男人將會如何?沒了娘,他還會管她嗎?還會在家里待下去嗎?是不是還要娶一個女人做她的后娘?
他什么也沒有說,還是早出晚歸,給她做飯,囑咐她多吃飯。她學習忙,她的衣服全是他洗干凈后疊好的。
一年后,她考上了重點大學,他拿著那張錄取通知書哭了,他說,叔準備喝點酒慶祝慶祝。
那時,她想叫他一聲爹,但結(jié)果她還是說了一句,叔,我去給你炒兩個菜。
她上大學,要很多學費。他回了趟老家,把家里的老房子賣了。他說,以前總想老了還鄉(xiāng),現(xiàn)在不想了,賣了以后供你上學,只要你上出學來,叔就放心了。
她是帶著他賣房子的錢去上大學的。
他每月寄來生活費,她知道,那是他一塊錢一塊錢攢下來的。那些錢,經(jīng)歷了多少風吹日曬啊,他的頭發(fā)已經(jīng)白了,臉更黑了。
后來,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托福,去美國之前,她回家與他告別。
他流淚了。那是她見到他第一次流淚。他說,孩子,外國要是不好就回來,不要擔心叔,我會過得很好的。
她也哭了,說,叔,我擔心你一個人……他就哽咽著說,沒事,叔是鐵打的人,你放心。
她走時,他去送她。她說,叔,回吧,您多珍重。他揮手,風吹起了白發(fā)。臨走,遞給她一個包,紅色的紙里包著什么東西呢?
在火車上打開,她驚呆了,是一萬元錢。有一百的,有十塊的,有一塊兩塊五塊的,很爛的一堆破錢。她抱著那堆錢,哭了。
幾年后,她飛了回來,是為他辦理后事的。
他突發(fā)腦溢血,死在了修鞋攤上。
收拾他遺物時,只有幾件衣服,有的還補著補丁。
還有一件,是他買給她的那匹小馬,他一直留著。白色的馬,還是那樣漂亮,那是她收到的唯一的生日禮物。
錢不多,照樣是那樣臟,在柜子底下藏著。
她為他訂了最好的棺木,比娘的還要好。按照當?shù)氐娘L俗披麻戴孝,并且在墳前摔了一個碗,那都是女兒應該做的事情。
好多人說,看人家,從美國留學回來還能對一個繼父這樣。可她知道,她欠他的,還遠遠無法補償,她總想讓他過上好日子,以償還這半生恩情,可她現(xiàn)在明白,他早就是她的親人,而且在他心中,她就是他最親最親的女兒。
摔碗的時候要喊親人,所有人都以為她會喊叔,她喊了那么多年叔,可她用盡力氣哭著喊——爹,閨女為您送碗來了!
那一聲爹,讓她泣不成聲!
爹,您聽到了嗎?女兒在呼喊您,爹啊,那丑丑的親親的爹!
(摘自《時代青年》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