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兆簡歷
1929在堅尼地臺李家祖屋出生
1969與兄長李福慶創(chuàng)辦遠東證券交易所
1986任香港聯合交易所第一任主席
1987爆發(fā)環(huán)球股災,遂宣布聯交所停市4天。年底聯交所改選,改任副主席
1988涉嫌受賄被廉署拘捕
1990被判入獄4年
1993行為良好獲減刑,提早出獄
1994離開香港定居曼谷,每年回港3次
至今離港已有16年,81歲的李福兆在泰國接受香港記者獨家訪問時,談及過去種種,愛引用蘇軾的詩詞自嘲:“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北瘑?似乎是。但看他每日仍然生活得悠然自得。每朝9時起床,在家吃過早餐后會處理一些公事,接聽銀行或投資顧問的電話,11時多出發(fā)去打高爾夫球。他每星期至少打3次,不打高球的日子就去按摩,一個下午一下子就過去了?!斑^了80歲,每一日都是賺來的。”既然是賺來的,就要盡情享受。昔日在香港的種種,對他來說已是過眼煙云。
批評泰國人“做生意好蠢”
“好蠢”是他批評人的口頭禪,只要提到泰國人做生意的手法及當地的銀行體制,他這個口頭禪就會不斷出現?!疤﹪俗錾夂么溃銌栥y行借錢買樓,如果你供不起,銀行要向法庭申請拍賣,成個過程要花10年8年,那為何不開始就將拍賣權交給銀行?”
他又舉例:“我剛來泰國時,有銀行為客戶提供私人銀行服務,服務好到可以幫你打電話買車,只要你有300萬泰幣就可以用這個服務,所以有好多人用。結果因為太多人用,銀行要蝕錢,1997年時突然將整個部門取消,甚至沒有通知客戶。如果是我,我會特選十幾個客戶繼續(xù)提供相同服務,即將部門規(guī)??s小,而不是突然執(zhí)了就算,這樣銀行只會失去信譽,生意不是這樣做的?!?/p>
雖然如此,蠢卻有蠢的好處,因為他曾因為貪利息較高,將一筆錢存在一間財務公司,后來財務公司倒閉,泰國政府居然代為全數賠償,“如果在香港一定好難追回這筆錢,所以我好喜歡泰國政府。”他笑說。
閑來炒股搞酒店
至今,投資股票、基金、債券和外幣依然是他主要的收入來源,不過他喜歡做生意,故兩年多前斥資3,3億元泰幣(約8000萬元港幣)建了一幢130間房間的酒店。此外,又于這7年間分別建了5幢共約千個單位的住宅出租,其中有3幢屬平價住宅。這些項目全部位于曼谷市中心,地價和建筑費不菲,但他不需要做按揭。
月收多少租金?李福兆說不知道,亦不大在意,因為比起其他股票等投資,租金收入不過是九牛一毛,對他來說,這些地產項目不過是玩具罷了。那全部投資的總收入呢?他亦不愿多提,“我現在想保持低調。”從前在香港,李福兆不算是低調的人,他是遠東證券交易所的第一任主席,亦是香港聯合交易所第一屆主席。第一,一向是他的位置,但如今,他說不想再做第一。
獄中參透世情
1988年,李福兆被廉署拘捕,1990年受賄罪成,被判入獄4年,后因行為良好而獲得減刑,前后服刑共32個月。無論有沒有或原因為何,李福兆都因為那32個月的經歷而改變了。
從前的李福兆,性格有一點狂,可能與他出生背景有關。他在1929年出世,當時父親李冠春已39歲,他又是幺子,自是疼愛有加。李福兆形容,父親視他亦子亦孫,事事有求必應。
李福兆是大年初一出世,而李家有慣例,當日一早子孫必須向父母叩頭行禮,所以有人就打趣說,李福兆要哥哥和姐姐向他叩頭才肯出世。李福兆對此說自然是一笑置之。不過他說年初一出世有個好處,就是利是特別多,因為親戚去拜年時知道他生日,就會給多一封利是,“攢夠就去買股票。”有傳李福兆自6歲已懂得買賣股票,原來并非謠言,因為李冠春常在家向他“授課”,耳濡目染下他就懂了,只是他強調一向“不炒股票”,投資罷了。
從李家論字排輩之事,可見李福兆已一洗昔日輕狂。話說李家子孫以“作福國民”排字輩,李福兆是“?!弊州叄捎诂F在已排至“民”字輩,李家正討論之后該排甚么字輩,有人建議用“光宗耀祖”,但李福兆極力反對,“太自大,太自我了,如果真的采用,我一定不會跟,要我說,不如用‘安居樂業(yè)。”
華置事件手足決裂
1986年,李福兆將他持有的華人置業(yè)約1成1股份,賣給欲取得公司控制權的馮秉芬家族和稱公司醫(yī)生的比爾韋理,令這間由李家及馮家共同創(chuàng)立、且由李家任大股東的公司控制權一夜之間易手,更令李福兆原本想死守公司控制權的兄長福樹和福慶,還有侄兒國寶被踢出董事局。
幾錢出售?“不記得了?!蹦乾F在與兄長的關系如何?“我們沒有什么,同福慶的年紀近,大家有講有笑,但福善(年紀太大)現在都不太能說話了?!?/p>
李福兆的子女現時全住在香港,只有與他結婚59載的妻子勞曉華,多年來一直陪伴著他。提到妻子,一直暢所欲言的李福兆也不禁害羞起來。問他夫妻相處之道,他居然說秘訣就是不要理會對方!“最好是我不理她,她也不要理我,而且有時面皮要厚,給她說兩句,我當聽不到就算。”說是這么說,做出來卻是另一回事。訪問期間,二人互動甚多,有時互相斗嘴,卻不忘為對方“夾菜”。
有投資大師曾講過,不能跟股票談戀愛,大半生在股市打滾的李福兆,確實深明此理,嘗過事業(yè)高峰再跌落人生谷底,能有今日的閑適,恐怕也是福氣。
心高氣傲罵記者
會計師出身的李福兆,對香港證券業(yè)貢獻良多,被業(yè)內人士稱為“校長”。他于1969年偕同三哥李福慶和其他華商創(chuàng)立遠東證券交易所,打破當時單一交易所的局面。其后于1986年將4個交易所合并成香港聯合交易所,他亦順理成章成為第一屆主席,可算是人生最風光的時刻。
1987年爆發(fā)全球性股災,成為他人生轉折點,當年身為聯交所主席的李福兆宣布停市4天,結果股市重開,恒指大跌逾3成3,他受盡千夫所指。其后他召開記者會,一名澳大利亞記者質疑停市決定是否牽涉其個人利益,令李福兆悖然大怒,拍桌怒斥記者:“這是誹謗!你叫甚么名字?我現在就給你一張傳票?!边@一幕至今仍令人難忘。
但今日悠閑地坐在酒店用餐的李福兆,脾氣似乎全收了。16年,果然可以令一個人改變。
航運打出李家天下
1878年,李福兆的祖父李石朋只有15歲,已開始在船運公司做學徒,由于意識到英語的重要性,遂報讀圣約瑟書院。畢業(yè)后回到船運公司全職工作,更隨貨船到新加坡、廣州和西貢等地,令其眼界大開。1891年,他人股一間租船公司,后更將之收購并易名為和發(fā)成有限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由于和發(fā)成的船沒有被征召作運輸軍火,令公司地位大大提高,為家族帶來可觀的財富。
李石朋的長子、李福兆的父親李冠春,繼承了家族生意,并將之發(fā)揚光大,更于1918年伙同簡東浦創(chuàng)立東亞銀行,成為今日最大的華資銀行。李冠春的后人活躍于香港政商界,如次子李福善是大法官,孫女李志喜是大律師,孫兒李國寶和李國章分別是東亞銀行主席和前教育統籌局局長。
海外星云 2010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