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歆怡
近10年來,圖瓦盧這個全球第四小、總陸地面積26平方公里、人口僅1.2177萬人的蕞爾島國,從默默無聞一躍成為氣候變遷災難的關(guān)注焦點與“精神象征”,緣于有些科學家預測:在未來50年內(nèi),圖瓦盧就會因為氣候變遷導致海平面上升而完全淹沒。
圖瓦盧人究竟如何看待環(huán)境與社會的雙重變遷?面對不確定的將來,又該何去何從?
今年2月28日凌晨,南美的智利發(fā)生里氏8.8級的地震,隨后所有太平洋島國立刻接收到位于夏威夷的美國“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傳來的預警通知。
大浪當前,處變不驚
然而,相對于島上外國人紛紛提著行李、披掛救生衣驚慌奔走(并不忘拍照),圖瓦盧人則顯得一派輕松——絕大多數(shù)人留守在家中聽著收音機或繼續(xù)干活,少數(shù)人則拖著悠閑的步伐來到避難中心,到了就是圍坐聊天、吃東西或倒頭睡覺。4小時后警報解除,眾人依然過著舒緩自得的日子,就像海洋依然潮起潮落。
圖瓦盧人表現(xiàn)出來的“處變不驚”每每令訪客印象深刻。2008年,一名英國國家廣播公司的記者刻意選在圖瓦盧“巨潮”期間的2月底來訪——“巨潮”是圖瓦盧人對每年1月到3月不尋常高潮的命名,此期間由于周邊海域受熱帶低氣壓盤旋與臺風籠罩,潮汐波濤洶涌,大浪可以直接沖進岸上30米的地方,海水往往直逼家門甚至淹進屋內(nèi)。更驚人的是,巨潮期間,海水會從四面八方通過珊瑚礁孔隙,冒著氣泡滲出地表,將幾處比較低洼及近海的地帶(包括機場跑道尾端與島的末端)淹成水鄉(xiāng)澤國。
然而,在一片汪洋中,這名記者看見:機場跑道上,有來自8座外島選手參加的全國橄欖球賽正在開打,雖然海水已經(jīng)漫至場內(nèi),人們卻毫無懼色;有名婦女提著一尾剛從路邊抓到的活蹦鮪魚,準備回家大快朵頤;一場被水包圍的喪禮,牧師小心翼翼不讓穿著涼鞋的腳落入水坑;一名菜園被沖毀的婦女悲嘆著多日辛勞報廢,隨即又慶幸道:“至少我的椰子樹還直挺挺的,而且我才剛要煮椰子酒來喝呢!”
神會保佑我們的島
對于與海共生的島民來說,承受不測風云的能耐或許是環(huán)境磨練出來的。然而,隨著文明的進程,災難的性質(zhì)與定義也轉(zhuǎn)變了——“氣候變遷”對圖瓦盧政府而言,確實是全新而棘手的頭號大敵。
甫卸任的圖瓦盧副總理兼“自然資源與環(huán)境部”部長的Hon Tavau Teii說明了圖瓦盧目前的政策:“我們跟其他小島國家聯(lián)盟同一陣線,希望能達成將地球升溫控制在1.5℃以內(nèi)的全球協(xié)議,同時也希望各國能援助我們興筑擋海墻及保護珊瑚礁,以確保我們現(xiàn)有的土地免受海水侵蝕。”
面對海平面上升的預言,前副總理也解釋了圖瓦盧人的掙扎心理:“科學界的預測很悲觀,然而我們深信,這些島嶼受到神的眷顧,絕對不會消失。何況,我們也不愿意離棄這片土地、任其荒蕪,因為土地就是我們的文化與傳統(tǒng)?!?/p>
也因此,雖然巨潮已經(jīng)進逼腳下,“50年后的事情就交給時間證明。無論如何,不需要現(xiàn)在就鼓吹人民遷移。只有當情況到最壞時,我們才會向國際社會尋求庇護。”Teii堅定地說。
舊創(chuàng)與新傷
不過,不少駐圖瓦盧的外援組織指出,圖瓦盧要邁向永續(xù)發(fā)展,除了向國際社會力爭“環(huán)境正義”與資金技術(shù)援助外,還需要更積極地處理本地人為的污染與破壞,尤以首島為最。
或許是匯聚的外援充裕,或許是格局相對迷你,首島富納富堤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工整而現(xiàn)代化的:夜間街燈明亮,集中辦公的政府大樓簇新,絕大多數(shù)家庭已將傳統(tǒng)茅屋改建或新建為磚房,且在澳大利亞及歐盟援助下,4年前起每戶人家都免費配有雨水收集器及大容量的儲水桶(圖瓦盧太小,無地下淡水層,無井可挖)。
然而,深入了解,卻發(fā)現(xiàn)首島的環(huán)境負荷早已瀕臨極限。首先得回溯60年前的一筆環(huán)境舊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駐扎在富納富堤島的美軍,為了建設(shè)機場與港口設(shè)施,竟將富島內(nèi)面積最大的豐迦法利嶼(即今日的政經(jīng)中心)上的蔥郁椰林和紅樹林砍掉一半,松動了原就脆弱的巖盤基礎(chǔ),而當時大量開采礫石留下的巨大坑洞,不僅成為藏污納垢的瘡疤,也導致海潮淹覆時無法排出,加重土地鹽化。
其次則是人口的超載:首島擁有較為豐富的教育資源與就業(yè)機會,持續(xù)吸引外島人口移入,從1978年不到1000人激增至目前約5000人,且8成集中在豐迦法利嶼。為了興建住宅,沿岸礁石被大量開采,繼而增加海岸受侵蝕的風險。
一位外籍工作者指出,他在圖瓦盧4年來,感觸最深的是,原本純樸和樂的部落社會,近2年卻爆發(fā)一起奸殺案及一起疑似上吊自殺案,此外也有零星竊盜傳出。他也感嘆,島上垃圾山呈“等比級數(shù)”膨脹,有錢人卻以擁有奢侈的汽車、音響為尚,“并在夜間派對上高分貝放送音樂,已經(jīng)構(gòu)成噪音污染”。
改變,需要時間
圖瓦盧環(huán)境部次長Seve Lausaveve坦承,政府對上述問題的回應能力的確不足。以“保護珊瑚礁”來說,雖然早就知道珊瑚礁能夠作為陸地的天然屏障,也是維系海洋漁業(yè)資源的根本,然而,囿于經(jīng)費與能力,直到今年在南太平洋大學的統(tǒng)籌策劃下,圖瓦盧才準備展開為期2年的“提升珊瑚礁管理能力”計劃,目前還在收集資料與培訓人員階段。
至于廢棄物處理則更是棘手,由內(nèi)政部及市政廳共同負責,并從2000年起陸續(xù)有外來技術(shù)援助。今年8月,新西蘭海軍學校以要求圖瓦盧“提供離島演習”為條件,順道來首島協(xié)助整頓高聳如山、且已蔓延到車道上的垃圾堆,并提供機具將大型廢鐵擠壓收疊,但終究是治標不治本。
“巨潮節(jié)”的期許
今年的2月26日~3月1日,圖瓦盧首島熱鬧非凡,因為圖瓦盧交通及觀光部與多個外援組織合作舉辦了首屆“圖瓦盧巨潮節(jié)”,活動目的除了提升人們對氣候變遷沖擊的敏感度,也在喚起人們對圖瓦盧傳統(tǒng)文化資產(chǎn)的珍惜。
活動期間,8外島的學校師生都被邀請來參與,小朋友們分組聆聽環(huán)境部及各國代表解說各項進行中的環(huán)境計劃,包含垃圾分類、氣候變遷、水資源管理、生物多樣性等。競賽活動則寓意深遠又滿載歡笑:開幕式是鼓吹低碳生活的騎單車比賽——規(guī)則卻是騎“最慢”的人獲勝;獨木舟競賽是為了重新鍛煉人們被電動馬達船松懈的肢體;爬椰子樹比賽是要提醒人們珍惜身邊所有,少喝進口罐裝飲料
活動第三天即遇上本文開頭所述的海嘯警報,給外國記者上了一堂震撼教育,“你們現(xiàn)在可明白了吧,我們真是無處可逃!”主辦單位如是說。
無論如何,這場賓主盡歡的慶典,以及這片土地上每一位敞開胸懷的人,已為圖瓦盧注入新的能量,迎向充滿機會與挑戰(zhàn)的未來。(摘自臺灣《光華雜志》)(編輯/袁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