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虹瑾 王建國
蘄州大橋位于湖北省蘄春縣,是蘄漕公路上的一座重要橋梁。該橋建于1999年,為五跨20 m簡支T梁,三跨和兩跨一聯(lián),全長115.09 m。0號橋臺為肋板式橋臺,鉆孔灌注樁基礎(chǔ);5號橋臺為U形橋臺,擴大基礎(chǔ)。橋面凈寬為凈13.4 m(行車道)+2×1.5 m(人行道)。2003年10月發(fā)現(xiàn)大橋的0號臺錐坡及溜坡下陷,肋板有裂縫,當(dāng)月對該橋臺進行加固。
1)錐坡、溜坡有沉陷現(xiàn)象?,F(xiàn)場觀測到溜坡下陷約5 cm~15 cm,大部分已與橋臺蓋梁分離,溜坡表面有裂縫,裂縫自坡頂延伸到河床;錐坡亦有下陷現(xiàn)象。從溜坡與橋臺蓋梁分離縫觀察,坡內(nèi)的填料為較大的卵石,填料頂面低于橋臺蓋梁底面。錐坡及溜坡較陡,坡比大于1∶1。病害情況詳見圖1。
2)0號臺邊跨T梁及支座有滑移現(xiàn)象?,F(xiàn)場觀測到T梁橫隔板沒有對齊,橫隔板對接處錯開的距離從2 cm~10 cm不等。設(shè)計圖上T梁端部與橋臺背墻距離4 cm,實際觀測均小于2 cm,部分T梁已頂住橋臺背墻。0號臺上所有支座均為四氟滑板支座,現(xiàn)場可看到支座均不在墊石中央,而是移向橋臺背墻一側(cè),且四氟板向橋臺背墻方向滑移約2 cm。病害情況詳見圖2。
3)橋面三道橡膠伸縮縫均已破損,其中0號臺上的橡膠伸縮縫被嚴密擠緊,且向上拱起,已不能發(fā)揮伸縮作用。
4)0號臺為三肋式橋臺,中間肋板上端有自上向下的斜裂縫,縫寬 3 mm~4 mm,縫長約40 cm,外側(cè)兩肋板上端亦有裂縫,縫寬1 mm~2 mm,縫長約10 cm。病害情況詳見圖3。
1)根據(jù)觀測情況分析,錐坡、溜坡下陷原因有:a.由于坡身陡,在各種荷載的作用下,坡身下滑。b.施工時填土沒有夯實,在自重作用下多年沉降導(dǎo)致而成。錐坡、溜坡下陷的不均勻性導(dǎo)致其坡身開裂。2)T梁的滑移是由兩方面原因造成的:a.橋臺支座為四氟滑板式支座,四氟板摩擦系數(shù)極小,易于滑動。在車輛制動力、溫度力等水平荷載的作用下,T梁容易向橋臺方向移動;b.由于施工誤差,0號臺與1號墩上的支座存在高差,0號臺支座頂面比1號墩支座頂面低,從1號墩至0號臺支座頂面形成了一定的向下縱坡,因此存在著T梁自重的水平分力,且該水平分力指向0號臺。加之1號墩為板式橡膠支座,0號臺為四氟滑板式支座,板式橡膠支座比四氟滑板式支座的摩擦系數(shù)大,對水平荷載的抵抗能力也相對較大,故在T梁自重的水平分力作用下,T梁向0號臺方向滑動。3)橋臺伸縮縫的起拱破壞是在T梁的滑移,溫度的升高,車輛的制動力等因素影響下,伸縮縫承受著很大的水平力。同時由于施工誤差造成橋臺背墻和T梁之間的縫隙過小,沒有達到設(shè)計要求的4 cm的安裝縫隙,所以限制了其伸縮能力。這樣在很大的水平力作用下,伸縮縫被緊緊頂死而向上起拱。4)肋板出現(xiàn)裂縫,是由以下兩方面原因造成的:a.T梁的滑移及T梁頂板升溫使梁端伸長頂住橋臺背墻,這樣在各種水平力(如車輛制動力、溫度力、T梁自重的水平分力)作用下,橋臺背墻和蓋梁承受著較大的水平推力;b.臺背填料沒有夯實,且錐坡、溜坡下陷,對上述水平推力的抵抗能力有限。故大部分水平力由肋板與蓋梁承受,肋板與蓋梁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肋板上部尺寸較小,在較大的水平力作用下容易受剪破壞而產(chǎn)生斜裂縫。
1)錐坡、溜坡重做,橫橋向坡比采用1∶1.5,順橋向坡比采用1∶1.25,防止其坡身下滑;換填臺后填土及蓋梁底填土,逐層夯實,防止其在自重作用下沉陷,并可同時提高錐坡、溜坡對水平荷載的抵抗能力。2)針對T梁的滑移,加固時曾考慮了兩個方案:方案一是將四氟滑板式支座換成板式橡膠支座;方案二是從支座墊石到T梁端用砂漿砌到梁底,上墊一塊鋼板,使鋼板與梁底緊貼。兩種方案均是為了適當(dāng)增加支座的摩擦系數(shù),防止T梁向0號臺方案滑移。方案一是一種較徹底的解決方法,但此方案需將梁吊起,施工難度大,不便操作。第二種方案傳力不明確,但易于施工,最后采用的是第二種方案。3)針對橋面伸縮縫的起拱破壞,采取了兩方面的措施:a.更換伸縮縫,以適應(yīng)溫度變化引起的變形;b.重做橋臺背墻,留出4 cm的間距,以利T梁伸縮。施工時將原背墻打碎,留出豎向鋼筋,把豎向鋼筋往后彎折4 cm,中間增加同直徑的一排豎向鋼筋,橫向鋼筋的間距及直徑保持不變。4)針對肋板上部出現(xiàn)的裂縫,采取了補強肋板上部鋼筋混凝土的措施。將肋板上部及其相連的橋臺蓋梁作鋼筋混凝土補強,a.加大其尺寸;b.增強肋板上部的豎向鋼筋及箍筋,以增強其抗剪能力,并保護由于裂縫裸露的鋼筋不繼續(xù)銹蝕。其加固方案詳見圖4。在補強前先把補強范圍鑿毛,并沖洗干凈。
采用上述方案加固后,加固部分各項指標(biāo)均達到設(shè)計要求。經(jīng)過多年的運營后,各部位均無異?,F(xiàn)象,說明病害原因分析是正確的,所采用的加固措施也是合理得當(dāng)?shù)摹?/p>
[1] 張樹仁,王宗林.橋梁病害診斷與改造加固設(shè)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