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雯 張寧寧
近幾年來,自密實混凝土在我國逐漸得到應用和推廣,所以我們必須花大力氣研究自密實混凝土的性能,科學的配制自密實混凝土。本文主要對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進行討論和總結。從我國自密實混凝土研究的文獻上看,配合比計算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下面就這些方法進行簡要的介紹和總結。
1)選定密實因數(shù)PF,計算粗、細骨料用量;2)根據(jù)混凝土配制強度計算水泥用量;3)選定水灰比,計算水泥用水量;4)計算礦物摻合料用量;5)計算總用水量。
這種方法新穎獨特,簡單易行。砂率較大而粗骨料和膠凝材料用量較少,這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流動性和穿越鋼筋間隙的能力,而且節(jié)約成本。但該方法只適于配制中低強度自密實混凝土。
其簡要計算步驟如下:1)確定試配強度;2)確定水膠比;3)計算用水量;4)計算膠凝材料用量;5)計算砂率及粗、細骨料的用量;6)確定外加劑摻量。
該方法是一種定量設計法,它推導出了高性能混凝土單方用水量和砂率的計算公式。采用該方法往往砂率較小而粗骨料用量較多,可以節(jié)省膠凝材料,但對拌合物的流動性不利。
這種方法我國吳中偉院士和其他學者都曾做過介紹[3],其簡要計算步驟如下:1)設定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石子的松堆體積為0.5 m3~0.55 m3,得到石子用量和砂漿含量;2)設定砂漿中砂體積含量為0.42~0.44,得到砂用量和漿體含量;3)根據(jù)水膠比和膠凝材料中的摻合料比例計算得到用水量和膠凝材料總量,最后由膠凝材料總量計算出水泥和摻合料各自的用量。但水膠比和摻合料的用量如何確定沒做具體規(guī)定。
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基于經(jīng)驗設計配合比的方法。日本、荷蘭、法國、瑞典等國都有過類似的方法,EFNARC對此制訂了詳細的規(guī)范和指南,其中的配合比設計程序較國內(nèi)同類方法更為詳細:
1)確定含氣量:一般為0.2%;有抗凍性要求時,確定更高含氣量(4%~6%);2)確定粗骨料體積:一般占總體積的28%~35%,松散體積為50%~60%;3)確定砂含量:砂的最佳體積含量為砂漿體積的40%~50%,決定于凈漿性能;4)確定凈漿的組成:凈漿的最佳組成為:水泥+粉煤灰+硅灰,可充分利用不同微粒特性,獲得最佳性能。水膠比根據(jù)強度、耐久性和抗?jié)B性要求決定,水膠比體積比一般介于0.8~1.0之間,最佳比例需要通過砂漿流動度和V形漏斗試驗來分析確定。目標值為:流動度達到24 cm~26 cm,漏斗流空時間達到7 s~11 s。
該方法與前述各種方法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在保證強度的基礎上,體現(xiàn)了按工作性要求設計自密實混凝土的原則。
1)確定自密實混凝土配制強度;2)確定自密實混凝土的水膠比;3)計算石子用量;4)計算砂用量;5)計算用水量;6)膠凝材料組成與用量的計算;7)由混凝土流動性、填充性、間隙通過性和抗離析性要求確定高效減水劑的用量。
該方法中仍通過用水量計算公式將漿體體積與傳統(tǒng)的水膠比聯(lián)系起來,混凝土配合比的參數(shù)可全部定量按公式計算,計算公式和步驟簡單,公式的物理意義明確。
該方法是天津大學提出的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1],下面做一些簡要的介紹:
其中共涉及四個參數(shù):粗骨料系數(shù)α用于計算石子用量;砂撥開系數(shù)β用于計算砂用量;摻合料系數(shù)γ和水膠比W/B反映了漿體的組成,聯(lián)立方程可以得到各材料的具體用量。高效減水劑的用量視拌合物的工作性而定,不參與配合比計算,但其中的含水量應在計算所得的用水量中予以扣除。
在這四個參數(shù)中,α,β分別體現(xiàn)了粗、細骨料對于混凝土性能的不同影響,它們同時還決定了砂率值、漿骨比和砂在砂漿中的體積含量,這就比單獨使用上面三個參數(shù)意義更豐富,控制作用更強。α,β的取值根據(jù)骨料質量(如粒徑、顆粒形態(tài)、級配、細度模數(shù)等)和水膠比的變化而變化,這比固定砂、石體積含量法更符合實際情況。
這種方法由東南大學依據(jù)“最大堆積密實度理論”[5],將自密實混凝土看成由固液兩相組成的四層體系。由圖1可以看出,自密實混凝土需要的組成材料顆粒從小到大的順序。
圖1 自密實混凝土需要的組成材料顆粒從小到大的順序
該方法擬以固定砂石體積含量的計算方法為基礎,采用設定單方混凝土中粗集料用量和砂漿中砂子體積含量范圍,根據(jù)“最大堆積密實度原理”,提出改進的固定砂石體積含量理論計算法。其配合比設計步驟和公式如下:
1)配制強度;2)水膠比;3)計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粗骨料用量和粗骨料密實體積;4)計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砂漿密實體積、砂密實體積、膠結材料漿體密實體積;5)計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砂用量;6)計算膠凝材料的表觀密度;7)計算水和膠凝材料的密實體積;8)計算 1 m3混凝土中各材料用量(重量)。
該方法是浙江大學根據(jù)骨料比表面法和富余漿量理論研究[6],確定了如下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步驟:1)確定石子用量。單位石子絕對體積取0.28 m3~0.35 m3。2)測定石子、砂子的表觀密度、堆積密度并計算空隙率。計算砂率,砂的富余系數(shù)取1.20~1.25。3)計算骨料比表面積。4)計算骨料的總表面積。石子的比表面積由石子的計算比表面積乘以比表面積修正系數(shù),石子的比表面積修正系數(shù)取1.0~1.15。5)確定自密實混凝土的配制強度。6)確定自密實混凝土的水膠比。7)根據(jù)石子和砂子的質量、表觀密度、堆積密度、骨料的總表面積及自然粘附于骨料表面的水泥漿層厚度,計算漿體體積、填充體積、包裹體積。8)計算水泥漿富余系數(shù)。水泥漿富余系數(shù)建議取值范圍為1.5~1.56。9)確定膠凝材料用量。確定礦物摻合料摻量,結合水膠比,根據(jù)體積法計算可得膠凝材料用量。10)確定單位用水量。由膠凝材料用量和水膠比,可得自密實混凝土的單位用水量。11)確定高效減水劑用量。高效減水劑種類和用量根據(jù)外加劑與水泥相容性試驗及水泥砂漿減水率試驗確定。
該方法制作的自密實混凝土收縮性能、抗氯離子滲透性能、抗碳化性能均較優(yōu),并且有良好的抗?jié)B性能。該方法考慮到了骨料的性能,計算所得的配合比較合理,而且可以降低成本。
綜上所述,各種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各有其針對性和側重點,配制自密實混凝土不能照搬照抄。但其中有許多設計思想值得借鑒,認真對比各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取長補短,因此,應用更廣泛、更合理的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1] 吳紅娟,左金庫.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研究[J].混凝土,2008(6):17-18.
[2] 陳建奎,王棟民.高性能混凝土(HPC)配合比設計新法——全計算法[J].硅酸鹽學報,2000(4):51-52.
[3] 吳中偉,廉慧珍.高性能混凝土[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9.
[4] 余志武,潘志宏,謝友均.淺談自密實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計算方法[J].混凝土,2004(7):48.
[5] 馬冬梅,吳文清,秦鴻根.自密實高強混凝土的配制原理和配合比設計方法研究[J].中外公路,2008(4):25-26.
[6] 王海娜.自密實混凝土的骨料比表面法配合比設計及其基本性能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17-25.
[7] 白震偉.自密實混凝土的研究與應用初探[J].山西建筑,2007,33(13):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