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聰超
(廣西欽州市中醫(yī)院骨科,廣西 欽州535000)
骨轉移癌是指骨外的原發(fā)腫瘤轉移到骨骼的一種繼發(fā)性惡性腫瘤,是最常見的骨惡性腫瘤,發(fā)病率是骨原發(fā)肉瘤的25倍。大約15%癌癥臨床上出現(xiàn)骨轉移,所有骨轉移瘤中,85%來自于乳腺、前列腺、腎、肺及甲狀腺,發(fā)病年齡多大于50歲,性別無明顯差別,好發(fā)部位是含紅骨髓的骨骼,如:頭顱、椎體、肋骨、骨盆及長管狀骨的干骺端。它所引起的劇烈、持續(xù)性疼痛常是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加速病情進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地治療骨轉移癌,緩解疼痛是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關鍵。目前以放化療控制原發(fā)灶腫瘤、骨吸收抑制劑抑制破骨細胞活性及局部放療、三階梯止痛治療骨痛為主,雖然獲得一定效果,但常有復發(fā)及其副作用使得患者難以耐受,筆者采用中藥止痛散外敷治療骨轉移癌患者40例,效果明顯且無毒副作用,現(xiàn)報道如下。
40例骨轉移癌病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35歲~86歲,中位年齡63歲;原發(fā)灶為肺癌18例,乳腺癌10例,鼻咽癌5例,前列腺癌4例,腎癌2例,甲狀腺癌1例;單發(fā)15例,多發(fā)25例;共100處病灶,其中脊柱占 38%(38/100),骨盆 27%(27/100),肋骨 17%(17/100),四肢骨 14%(14/100),顱骨 3%(3/100);32例伴有其他器官轉移。所有患者均有原發(fā)灶病理診斷,病變骨有CT或MR及ECT輔助診斷。
根據(jù)衛(wèi)生部醫(yī)政司主編的 《核醫(yī)學診斷與治療規(guī)范》將治療前骨痛分為4級,Ⅰ級:無疼痛;Ⅱ級:輕度疼痛,能忍受,睡眠不受干擾,不需服止痛劑;Ⅲ級:中度疼痛,正常生活受到干擾,要求服用止痛劑;Ⅳ級:重度疼痛,正常生活和睡眠受到嚴重干擾,須服用止痛劑治療。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Ⅱ級5例,Ⅲ級17例,Ⅳ級18例。
所有病例均采用止痛散(乳香10 g,沒藥10 g,血竭 8 g,蚤休 20 g,半枝蓮 30 g,山慈姑 10 g,全蟲 10 g,蜈蚣 3 條,壁虎 10 g,生附子 10 g,馬錢子 3 g,蟾酥20 g,透骨草 15 g,白芥子 10 g,冰片 10 g,麝香 1 g等)和適量高度白酒調和后外敷于骨轉移處及按照原發(fā)灶加選特定外敷部位,如肺癌選肺俞與乳根穴,乳腺癌選期門與乳房腫塊處,鼻咽癌選肺俞;前列腺癌選膀胱俞,腎癌選腎俞,甲狀腺癌選肝俞等。
治療后骨痛反應評價標準分為3級:Ⅰ級:全部部位骨痛完全消失為CR;Ⅱ級:至少25%以上部位的骨痛消失,或者骨痛明顯減輕,必要時服用少量止痛劑為PR;Ⅲ級:骨痛減輕不明顯或者無任何變化為 PD。治療后所有病例中,CR 13例(32.5%),PR 25例(62.5%),PD 2 例(5.0%),總有效率(CR+PR)為95.0%。敷藥后出現(xiàn)骨痛緩解時間最早1 h,最晚30h。肝功能檢查谷氨酸氨基轉移酶明顯下降,臨床癥狀明顯好轉。
骨轉移癌疼痛是惡性腫瘤的常見并發(fā)癥,它極大地干擾患者的進食和休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并容易發(fā)生病理性骨折,因此減輕患者的痛苦、預防病理性骨折是臨床醫(yī)師的一項重要任務。雖然三階梯止痛方法可稍緩解疼痛,但毒副作用較大,易損傷胃黏膜或導致患者出現(xiàn)尿潴留、嚴重便秘及神志異常等。中醫(yī)認為癌痛的主要病機為各種原因所致痰凝、血瘀、氣滯等結聚成癌毒,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通則痛,癌毒日久耗氣傷陰損陽,更易招致外邪,導致癌毒加重。止痛散由乳香、沒藥、血竭、蚤休、半枝蓮、山慈姑、威靈仙、全蟲、蜈蚣、壁虎、蟾酥、生附子、馬錢子、透骨草、白芥子、冰片、麝香等17味藥物組成。其中乳香、沒藥、血竭活血止痛;蚤休、半枝蓮、山慈姑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威靈仙能消痰涎、散瘀積,通行十二經脈止痛;全蝎、蜈蚣、壁虎、蟾酥解毒散結,搜剔通絡止痛;生附子、馬錢子攻毒止痛;白芥子祛痰;透骨草引藥達病所;冰片、麝香芳香透皮助藥穿透。諸藥合用,活血攻毒止痛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在治療上中藥外敷可以使藥物經皮膚、腧穴、五官九竅滲透吸收直達病灶,有事半功倍之效又無胃腸道反應及肝腎功能損傷等毒副作用,是治療骨轉移癌疼痛的最佳選擇。
總之,止痛散治療癌癥骨轉移性疼痛療效顯著且無副作用,能夠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是晚期腫瘤骨轉移疼痛患者綜合治療中不可缺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