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靜
(泰山醫(yī)學院2005級臨床醫(yī)學與英語本科,山東 泰安 271016)
扁平疣又叫青年扁平疣,是一種好發(fā)于青少年顏面、手背皮膚淺表的贅生物,病程慢,發(fā)病率較高,為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所致。皮疹為帽針頭至綠豆或稍大的扁平光滑丘疹,呈圓形、橢圓形或多角形,質硬,正常皮色或淡褐色。一般無自覺癥狀,偶有微癢,常常由于搔抓而自體接種,沿抓痕呈串珠狀排列,即Koebner現(xiàn)象。可需1 ~2 年或更長時間才能自行消退,消退前,疣基底部常出現(xiàn)瘙癢或發(fā)紅,可復發(fā)。臨床治療扁平疣的方法很多,如冷鏈、微波、高頻電的物理治療,化學藥物外用治療,全身注射免疫調節(jié)劑或免疫增強劑治療,還有中藥治療等,但均存在反復遷延不愈等不足[1-4]。我們采用皮下埋植疣體的方法治療扁平疣,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收集2008 年9月~2009年10 月的門診患者120例,男73 例,女47 例,年齡8~40歲,平均21.5歲。病程3周~3年,皮損多分布于面部、手背部,也有前臂及軀干,大多驟然發(fā)生。皮疹數(shù)目少則10個,最多達80余個。多為反復治療無效或復發(fā)者。所有患者近1個月均未使用任何治療方法, 2周內均未服用任何藥物,均無肝腎疾病史,女性均為非妊娠及哺乳期患者。
1.2治療方法 在患者面、頸部隱蔽處選2~3個規(guī)則、凸起明顯、新鮮的疣體(盡量不影響外觀),常規(guī)消毒鋪巾,在局麻下使用眼科剪刀從疣體基底部快速剪起,深達真皮淺層,創(chuàng)面用敷料壓迫止血,無須包扎。將剪下的疣體置于生理鹽水紗布中備用。于上臂三角肌外側緣處常規(guī)消毒,1 %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沿皮紋方向切開皮膚長1 cm,深度達真皮淺層,用消毒后的鑷子捏取剪下的疣體,植入切口內,用8- 0絲線縫合一針,無菌敷料覆蓋,包扎。術后口服抗生素3 d,1周后拆線。
1.3療效標準 痊愈: 3個月內疣體全部消退;顯效: 3個月內疣體消退70%以上;有效: 3個月內疣體消退30% ~70%;無效:3個月內疣體消退30%以下或無明顯變化??傆行蕿槿始由巷@效率。
1.4治療結果 120例患者中痊愈75 例,顯效17例,有效8例,無效20 例。總有效率達76.67%。
1.5不良反應 皮損消退前數(shù)日內,皮損會變大,瘙癢劇烈,皮損消退后,瘙癢亦隨之消失。有4例患者取疣體處出現(xiàn)輕度色素沉著,后漸退。
2.1HPV的致病機理 扁平疣是由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慢性皮膚病。HPV是一種小DNA 病毒,有嗜表皮特征,人類是它的唯一宿主,主要侵犯機體的皮膚或黏膜,導致不同程度的增生性病變,引起良性疣和纖維乳頭瘤,某些型別可引起組織癌變。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HPV的復制增殖與上皮細胞的分化階段有關。上皮細胞分化過程分為基底細胞層 →棘細胞層→顆粒細胞層→角質層。HPV DNA隱藏于基底細胞層。早期基因在棘細胞層開始表達,不產(chǎn)生子代病毒,機體也無法產(chǎn)生有效的免疫反應;晚期基因的表達在顆粒層進行病毒復制階段,并對基底上層細胞組分中進行程序重編,使之適于病毒基因組的高拷貝復制,這時病毒結構基因編碼的主要蛋白L1和次要蛋白L2開始表達,病毒顆粒進行組裝,造成組織病變,HPV可引起棘層及顆粒層角質形成細胞增生、空胞化,導致局部角質形成細胞數(shù)量上的增加和體積的增大,在皮膚表面形成一種新生物[5]。病毒由最表層的上皮細胞釋放至外界環(huán)境。
2.2HPV 的免疫逃逸機制 人類乳頭瘤病毒(HPV) 感染在人群中非常普遍。機體有一整套完善的免疫系統(tǒng)防御各種微生物包括病毒感染。但是HPV 在與人類共同進化的漫長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多層次多水平的免疫逃逸機制。首先,在天然免疫方面HPV 是通過皮膚粘膜的微小損傷進入機體,感染有增殖能力的基底細胞,HPV DNA 以染色體外或整合到宿主染色體的方式存在,并嚴格隨角質形成細胞的角化過程、分化成熟而開始進行病毒早期和晚期基因的轉錄翻譯,組裝形成病毒顆粒,并隨皮屑排泄而脫落分化成熟的角質層細胞很快脫落[6-7],這些角質形成細胞是注定要死亡的,故HPV抗原接觸免疫系統(tǒng)的機會很少,也就不會引起顯著的炎癥反應,免疫系統(tǒng)就會忽視或漠視這種病毒感染。這也是導致HPV免疫原性低,易形成持續(xù)性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在獲得性免疫方面,一般認為HPV 感染的有效免疫應答是局部特異性的細胞免疫應答[8],皮膚中的抗原呈遞細胞主要有角質形成細胞、樹突狀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等。角質形成細胞以內源性方式捕獲病毒抗原,以MHC-Ⅰ類的途徑呈遞抗原。但HPV 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干擾角質形成細胞的抗原呈遞過程,如HPV 的E5 蛋白可酸化吞噬溶酶體,HPV的E6 蛋白可與接頭蛋白AP 復合物相互作用干擾囊泡的轉運機制、干擾抗原呈遞等[9]。特異性的CD8+CTL 趨化至皮膚炎癥灶后,與MHC-Ⅰ-病毒抗原肽復合物的角質形成細胞相互接觸,在輔助分子及細胞因子如IL-2 等的共同作用下,以顆粒酶、TNF-α-TNFR 和Fas-FasL 的方式殺滅HPV 感染的角質形成細胞而清除病毒[10]。但HPV E7 蛋白在皮膚角質形成細胞的表達可誘導E7 特異性的CTL 前體細胞耐受[10],因此不能發(fā)揮有效的細胞毒作用。
2.3自體疣包埋術的治療原理 自體疣包埋術的治療原理正是通過手術方法人為地將自體疣(即完整的病毒體)包埋于皮下脂肪層內從而刺激機體產(chǎn)生特異性抗體或特異性免疫應答,釋放細胞因子,激活自然殺傷細胞及吞噬細胞[11],通過疣體埋植產(chǎn)生一種持久性的抗原,不斷刺激機體細胞免疫功能,同時還產(chǎn)生IgM、IgG抗體,人為破壞其自身封閉狀態(tài),觸發(fā)指導其免疫反應,從而使疣體組織排斥而脫落[12]。自體疣包埋術屬于人工自動免疫中的一種主動免疫方法。這種方法免疫產(chǎn)生較慢,一般在手術后4周才出現(xiàn),但維持時間較長,可達半年或更長。
自體疣包埋術是一種具有操作方便簡單、安全、費用低、痛苦少等優(yōu)點的治療方法,術后不需服藥治療,效果佳。為長期治療效果不佳的扁平疣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和手段,適合臨床推廣應用。在一定程度上與宮頸癌的治療性疫苗有相同的效果,有一定的啟迪意義,不過有待進一步研究。
[1] 付明建.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加液氮、冷凍治療面部扁平疣臨床觀察[J]. 嶺南皮膚性病科雜志, 2006, 13 (1) : 29-30.
[2] 常金鳳.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皮損內注射治療尋常疣[J]. 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 2003, 22 (3) : 243.
[3] 孟軍,王紅艷. 消疣湯聯(lián)合斯奇康治療扁平疣[J].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 2005, 21 (7) : 511.
[4] 謝柳云,劉建平,姚風華,等. 微波聯(lián)合聚肌胞局部注射治療尖銳濕疣140例臨床觀察[J]. 實用全科醫(yī)學, 2006, 4 (1) : 56.
[5] 朱學駿. 現(xiàn)代皮膚性病診斷手冊[M]. 2 版. 北京: 北京醫(yī)科大學出版社, 2001: 68-69.
[6] Stanley M. The immunology of genital human papilloma virus infection[J]. Eur J Dermatol,1998, 8 (7 Suppl) :8 - 12.
[7] Frazer IH, Thomas R, Zhou J, et al. Potential strategies utilised by papillomavirus to evade host immunity[J]. Immunol Rev, 1999, 168 :131 - 142.
[8] 王春森. 皮膚性病免疫學[M]. 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158-159.
[9] Alcami A, Koszinowski UH. Viral mechanisms of immune evasion[J]. Immunol Today, 2000, 21 (9) :447 - 455.
[10] Frazer IH, Thomas R, Zhou J, et al. Potential strategies utilised by papillomavirus to evade host immunity[J]. Immunol Rev, 1999, 168 :131 - 142.
[11] 梁虹,熊臘元,付繼成,等. 自體疣移植術治療疣患者臨床及免疫學觀察[J].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00, 16 (4) : 240.
[12] 曹碧蘭,郭瑞珍,肖慶邦,等. 自體疣植入治療扁平疣及其相關機制研究[J].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04, 37 (9) : 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