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為民,施志毅
( 1.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北京 100031;2.九江廣播電視大學,江西 九江 330046)
全國電大系統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促進教育資源整合與共享,構建數字化學習支持服務創(chuàng)新體系,搭建社會化終身學習平臺,推進全民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充分發(fā)揮電大作為國家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優(yōu)勢,又好又快地建設社會化公共服務體系,努力探索社會公共服務體系新模式、新機制、新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
1.應用了功能強大的統一技術平臺
奧鵬中心運用先進信息技術,集成數字教育關鍵技術成果,建設了教育資源整合與共享和教學管理與服務的“數字學習支撐平臺”,以及近300坐席、“三網融合”的遠程接待系統和智能化學業(yè)顧問系統;平臺配置了服務廣大學習者的分層海量資源存儲系統、適用于各類學習者的使用便捷的導航系統、學分銀行等軟件支持系統;平臺采用了先進的個性化定制和推送技術,能夠自動調整知識模塊以自適應學員學習進度和偏好的變化,支持學員自主選擇和定制學習內容。它與辦學者平臺對接,解決了應用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和一致性問題,并通過寬帶互聯網與1423余個學習中心形成統一的標準化、開放式的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具有能承擔100萬用戶規(guī)模、20萬用戶在線訪問的服務能力。
學習者可以通過網絡門戶,了解相關教學信息,選擇所需的教育資源及學習支持服務,確定個人學習計劃,進行數字化學習,最終通過學習結果認定,獲取學分,并同時存入學分銀行。此外,它與政府監(jiān)管平臺對接,實現對教學質量、內容、辦學主體、服務運營主體、證書、考試、安全性等的監(jiān)管功能。
2.探索了各類學習者不同的學習模式
各示范點以數字化學習港的建設理念,推進全民終身學習服務為目標,重點面向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和企業(yè)開展學歷與非學歷教育,充分發(fā)揮網絡的作用進行各種學習模式的探索。
接受高等學歷教育的學生多數具有基本的數字化學習技能,采用了基于網絡的個別化學習和多種形式輔導相結合的學習模式。但是,基層的學習群眾接受數字化學習需要有認識和培育的過程。各示范點首先采用宣傳、展示、組織活動和培養(yǎng)小先生等手段,普及數字信息文化、培養(yǎng)數字化學習基本技能。通過為學習者創(chuàng)建良好的、開放式的網絡學習環(huán)境,提供任務驅動等激勵學習手段和良好的學習支持服務,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一個示范點初期問卷調查,有85%的社區(qū)居民學習者從未上過網。通過一年多培訓后,有64.8 6%的人能每周上網學習;有89.2%的人學習意識和能力有了提高。
在此基礎上,針對基層學習者的需求和學習習慣,各示范點分別開展了不同類型的學習活動。社區(qū)示范點采用“網上學習與面授輔導相結合,教學活動與社區(qū)活動相結合,自主學習與小組學習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提升居民文化素質和生活質量培訓的項目;鄉(xiāng)鎮(zhèn)示范點主要針對當地產業(yè)結構的調整,以提高農產品質量與產量和適應轉崗需要技能培訓為重點,實行了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實用技術和技能的培訓;企業(yè)示范點以提高企業(yè)員工工作績效和拓展個人發(fā)展空間為重點,采用網絡學習與個別輔導相結合的形式,開展學歷與非學歷教育。可見,示范點基本形成了在線學習和線下學習結合、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結合的“混合式”學習模式。
3.實行了基于網絡的一站式服務模式
公共服務體系作為數字化學習港的服務運營方,主要基于寬帶網、技術平臺及其管理、服務系統,依托靈活的市場運作機制,將奧鵬中心與資源提供方及各地的數字化學習中心聯系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奧鵬中心將辦學單位各類教學資源和教師輔導通過網絡直接傳送給遠程學習者,使學生在網上自主獲取信息和資源,方便、快捷地與教師進行實時或非實時的信息交互,提交作業(yè)、測試評價,及時接受指導和幫助;奧鵬中心通過網絡平臺和遠程接待系統,實現面向學習者的教學服務、管理服務、校園文化傳播、教材發(fā)放、經費管理和信息咨詢等一體化服務,保證與學習者之間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直接溝通,實施了基于網絡的一站式的服務模式。
在服務職責分工上,奧鵬中心主要為學習者提供統一的、標準化、專業(yè)化的信息、資源和技術的支持服務;資源提供方主要提供教學輔導;學習中心主要提供教學活動的支持服務。截至2009年5月,在學歷教育方面,奧鵬中心已與40余所高校遠程(網絡)教育學院建立了合作關系,提供支持服務的專業(yè)就有190多個,在讀學生總數已達30余萬人;
在非學歷教育方面,利用12000余種教育培訓資源為社區(qū)、鄉(xiāng)鎮(zhèn)和企業(yè)提供了162.2萬人次的培訓服務。
此外,還承擔了400余萬人次的試點高校網絡教育統考服務任務。
1.公共服務體系引入企業(yè)管理的方式
中央電大公共服務體系奧鵬中心主要依托全國電大系統這一寶貴的國家資源,發(fā)揮各級地方電大在現代化教學設施、教學支持服務隊伍和遠程教育經驗等方面的優(yōu)勢,以連鎖加盟的方式在各地設立“奧鵬學習中心”,并建設了10余個實驗性、示范性的奧鵬獨資或合資的學習中心;并在省級電大設立“奧鵬管理中心”,按照與奧鵬中心簽訂的工作協議,承擔本區(qū)域內公共服務體系的管理與運行等工作。各級奧鵬機構形成了新型的覆蓋全國的公共服務體系的組織系統,為開展社會化、第三方服務提供了組織保障。
奧鵬中心實行企業(yè)化管理,引入IS09001管理體系,并通過了權威部門的認證;各地奧鵬學習中心按照企業(yè)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建立全面質量管理、崗位責任制。各級機構牢固樹立“心系天下求學人”的服務理念,建設了一支一萬余人的專業(yè)化管理服務隊伍,并引入擇優(yōu)聘任和動態(tài)評價的競爭與獎懲機制,激發(fā)員工高質、高效服務的潛能,按照奧鵬統一的、規(guī)范的管理制度、運作流程和服務標準運行。中央電大公共服務體系從奧鵬中心到覆蓋全國的奧鵬學習中心已經形成統一、協調、有機運行的服務整體,成為社會化、第三方為全民學習提供公共服務的大平臺。
2.創(chuàng)新的管理模式與服務機制
數字化學習港示范點在業(yè)務管理上,是由教育主管部門、奧鵬中心、資源提供方和學習中心等多方參與、協調運作的。所以,數字化學習港的業(yè)務管理改變了學校辦學與管理的方式,實行了“政府宏觀指導、監(jiān)控,公共服務體系奧鵬中心協調運作,資源提供方業(yè)務指導,學習中心組織實施”的業(yè)務管理模式,達到了多方分工協作、責任分擔、利益共享、合作共贏的目的。
在服務運行機制方面,公共服務體系建立了較完善的“需求分析與反饋機制”,探索了“資源整合與供應機制”。改變了辦學者“自產自銷”的形式,使資源提供方與使用方之間形成“供戶群”和“用戶群”的市場對接的信息通道和加工定制的配送渠道。根據教育與培訓產品的不同屬性,數字化學習港采取政府主導和市場機制相結合的多元化運行機制。為社區(qū)居民、鄉(xiāng)鎮(zhèn)農民提供的公益性學習服務,主要由區(qū)、鄉(xiāng)政府社區(qū)教育經費支持;專項培訓采用政府補貼,有關部門提供培訓經費;企業(yè)培訓一般采用“訂單式”的有償服務;學歷教育實行成本分擔,向學習者收費。
3.改革示范點管理和運行機制
許多示范點積極進行學習中心管理和運行機制的改革。馬鞍山電大奧鵬學習中心實施了項目管理制,采用主任負責制、資金獨立核算,并建立了一整套實施辦法,學習中心相對獨立、人員聘任和激勵機制較為靈活、員工積極性較高,提高了學習中心的服務質量和效率;蕪湖奧鵬學習中心建立了與奧鵬中心合資經營的股份制公司,成為一個獨立的法人主體,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經理(主任)負責制,實施企業(yè)化管理,采用市場化運行機制。
此外一些示范點積極探索了面向社區(qū)、行業(yè)的全民終身學習服務的體制、機制再創(chuàng)新。奧鵬蕪湖示范點、奧鵬西安示范點分別與當地的弋江區(qū)、未央區(qū)政府合作,建設了“南瑞社區(qū)數字化學習中心”、“未央區(qū)數字化學習中心”,由政府主導建設和提供政策支持,奧鵬學習中心負責管理與運行,開展各類社會人群的非學歷教育培訓,初步形成了“政府搭臺、奧鵬運營,公益性服務與市場服務并重,政府埋單與個人付費結合,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協調發(fā)展”的新模式。
1.拓展了非學歷教育服務的范圍
各示范點在做好學歷教育項目的同時,積極通過各種方式整合高校及社會的教育資源,尤其是非學歷教育產品,為學習者提供相應的資源及服務。如天津電大奧鵬學習中心引入了各種非學歷教育10類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計5TB,并依托數字化學習平臺開展了相應的教育培訓。他們吸納、共享了奧鵬中心和兄弟省市提供的社區(qū)類教育資源,為本市社區(qū)教育服務,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引入了IBM的職業(yè)教育資源,促進了大學生的就業(yè);整合了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的教育干部培訓資源,開展了天津市高校教育管理者的培訓服務;并與天津市教委中學處、電教館合作開發(fā)了“天津市普通高中選修課空中課堂”在線學習平臺和相應的學習資源,實現了高中學生網上跨校選課和校際學分互認,促進了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等。為推進天津市學習型城市建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2.積極向農村延伸,為“三農”服務
根據黨中央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fā)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精神,許多示范點將面向農村為農民服務放在重要地位。奧鵬中心在北京市平谷區(qū)數字化學習港鎮(zhèn)羅營示范點的基礎上,復制了該鎮(zhèn)的玻璃臺示范點,完善了示范點的網站和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開發(fā)、整合了一批適應當地開展“農家樂”旅游服務與管理的培訓資源,并舉辦了“新型農民數字化學習培訓班”,培養(yǎng)了一批數字化學習帶頭人和科技致富能手,帶動當地農民群眾數字化學習和走科技致富的道路;大連電大奧鵬學習中心與長??h獐子島鎮(zhèn)政府合作,在獐子島建設“鎮(zhèn)民數字化學習中心”,引人數字化社區(qū)教育和技能培訓資源,滿足了島上居民學習娛樂和提升就業(yè)能力的需要,促進學習型數字化海島的建設。
此外,先后設在寧波小港街道、天津武清縣、天津海燕公寓、西安未央區(qū)、蕪湖弋江南瑞社區(qū)的十余個示范點,面向農村開展為“三農”服務的項目,提高農民務農和轉崗的技能;惠州奧鵬學習中心已成為“惠州市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定點機構”,并面向500名外來務工人員進行了技能提升的培訓;廣州海珠奧鵬學習中心在南華西街工業(yè)區(qū)外來務工人員宿舍區(qū)為這些外來務工人員提供學歷和非學歷的教育服務,提升外來務工人員的勞動技能,受到了務工人員的歡迎。
3.促進地域性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與發(fā)展
數字化學習港和數字化學習示范中心的建設,有效地推動了各地區(qū)域性公共服務體系和終身學習服務平臺的建設。
天津電大根據數字化學習港理念,啟動了“天津市數字化學習超市與學習型城市建設示范”教改項目,在政府主導下,依托天津電大建立了天津市遠程教育中心,投入600萬元依托市電大完成了天津市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www.~jedu.on)的一期工程建設,開通10個應用系統平臺,覆蓋學歷教育、職業(yè)繼續(xù)教育、社區(qū)教育、專題教育和文化活動等多個領域,為市民終身學習服務。
沈陽市由政府“發(fā)改委”牽頭、會同沈陽電大,在考察數字化學習港項目示范點經驗的基礎上,立項開展了“沈陽數字化學習港”建設,項目總投入3000萬元,依托沈陽電大建設遠程教育中心,建設為沈陽學習型城市建設服務的遠程教育平臺。此外,長春市、大連市在當地政府主管部門主持下,正在積極籌建為學習型城市服務的數字化學習港,依托當地電大建設區(qū)域性的公共服務體系。浙江臺州電大奧鵬學習中心、安徽馬鞍山電大奧鵬學習中心等,都發(fā)揮了公共服務體系的社會化服務優(yōu)勢,在資源整合、技術平臺支持、服務與運行模式等方面,有效推動了當地終身學習平臺的建設與發(fā)展。
總之,八年來在教育部的領導下,通過陸續(xù)開展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數字化學習港建設、數字化示范學習中心建設,已經初步建成了一個具有電大特色的“社會化服務大平臺”,并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取得了比較豐富、全面的建設經驗。全國電大系統要繼續(xù)為拓展其社會服務功能、優(yōu)化其效率和效益而努力。
注:任為民、施志毅在《天津電大學報》2009年第4期發(fā)表《建設社會化公共服務體系 打造全民終身學習平臺——21世紀電大系統的新機遇和新挑戰(zhàn)》。本文是編者在此基礎上加工而成,文章題目、摘要、關鍵詞等,均為編者所加,特此說明。
參考文獻:
[1]杜俊震.遠程教育新技術應用的初步研究[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