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食品分析是高等學校食品專業(yè)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通過教學實踐證明,對理論教學方法和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進以及對考核方式的改革是切實提高食品分析課程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實驗技能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食品分析;教學改革;理論教學;實驗教學
食品分析是高等學校食品專業(yè)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它是研究和評定食品品質并保障食品安全的一門科學。該課程內容多,涉及面廣,技術性、實用性強。其教學目的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對食品的分析檢測能力和訓練學生自己動手的科研能力。以往的教學方式使食品分析課十分乏味無趣,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了使學生更主動、積極地掌握這門課程,筆者在理論教學方法和手段、實驗教學內容和方式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合理利用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理論教學質量
由于理論課時相對較少,而內容又相對較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科學地選擇和靈活地應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調動教與學的雙邊互動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本人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課件文字形式多樣,有利于重點的突出;而對一些知識難點,采用動畫畫面,有利于學生對這些知識難點的理解;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還有一個突出的優(yōu)點是省去了教師書寫大量板書的時間。另外,將那些實際操作的實驗內容以多媒體課件形式演示給學生,使枯燥乏味的實驗內容和操作過程形象逼真、直觀簡潔,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了課堂上的知識容量,豐富和充實了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為了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這門課的學習中來,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角色互換方法進行學習,也就是說對于相對較簡單的內容,讓學生提前預習,在下一次上課時由學生進行講解,這樣學生就會主動的去掌握這一部分內容,并對其中的內容加以理解、消化,對這一部分的內容記憶更加深刻。
用生動的事例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到食品添加劑及有毒有害物質的測定時,可以讓學生了解曾經發(fā)生過的、在國內造成了很壞的影響的“蘇丹紅一號事件”、“吊白塊事件”、“瘦肉精事件”及“三聚氰胺事件”等;另外,讓學生了解我國出口到國外的農產品經常因為農藥殘留或黃曲霉毒素超標而被退貨的情況,通過這些實例讓學生知道學習食品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改革實驗教學
1.突出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該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加強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是食品分析課的根本。在以往的實驗教學中,由于實驗課時較少,實驗樣品、實驗儀器準備、藥品配制等均由實驗教師準備好,學生只是按照實驗步驟來具體操作和觀察實驗現(xiàn)象以及獲得實驗結果,因此學生不能主動思考,而是被動做實驗,實驗做完后對整個實驗過程的印象不深。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提高了實驗課時所占的比例,由以往的理論課時與實驗課時比例為2:1提高至1:1(總學時為45)。
2.實驗以課題形式給出,實驗報告用論文形式書寫
例如可以給學生定“大豆粉中的營養(yǎng)成分分析”這一題目,這是一個綜合性實驗,這個實驗把水分、灰分、油脂、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測定等都包含于其中。從宏觀上講,這個實驗課題還包括鈣、鎂、鋅、鐵等元素的測定。通過這一綜合實驗,把實驗指導書中分散的、單個的實驗整合在一起,例如測定完水分含量的樣品可以再接著測定油脂的含量(索氏抽提法測定樣品中油脂含量時要求樣品干燥);采用凱氏定氮法測定蛋白質含量時,樣品消化液也可以用來測定其中的微量元素。實驗前,教師把整個實驗過程和思路向學生講述一遍,供學生參考。給學生4周時間,由學生自主完成。在這4周中,每周的三、五、六及日實驗室全天對學生開放,實驗時間學生可自由選擇。實驗過程中,教師只起監(jiān)督作用。必要時提供適當?shù)闹笇?。學生接受實驗課題后,都表現(xiàn)出很高的積極性,他們反復看實驗指導書,安排實驗進度。學生根據(jù)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因此在實驗過程中,扭轉了過去的被動狀態(tài),學生的自覺性、積極性明顯提高。在課題完成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實驗技能,也進行了一次科研訓練,提高了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學生完成實驗課題后,要參閱較多的相關文獻來撰寫論文,提高了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同時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3.重視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yǎng)
現(xiàn)在的學生普遍存在實驗操作不規(guī)范問題,最常見的如移液管的使用及酸堿滴定的操作等。在學生完成實驗課題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操作進行監(jiān)督,規(guī)范其操作。經過完成實驗課題這一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使學生掌握如何準確地稱量樣品、配置溶液及對濃度要求較精確的溶液進行標定;此外,通過實驗使學生掌握分析天平、分光度計、酸度計等常見儀器的使用方法;了解高效液相色譜法儀、氣相色譜儀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使用原理及注意事項等。
改變考核方式
以往的課程成績是以理論考試為主,實驗成績按一定比例(20%)折算記入理論課成績,因此學生對實驗不重視,做實驗往往敷衍了事。現(xiàn)在的課程成績由四部分組成:理論考試占30%;實驗技能占35%;實驗報告(論文)占25%;平時表現(xiàn)(主要是學習態(tài)度和每次實驗后實驗室的清理工作)占10%??己朔绞礁淖兒?,杜絕了那種平時不重視實驗操作,考試靠死記硬背拿高分的現(xiàn)象。
通過兩年的實踐證明,本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不僅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以后畢業(yè)論文的完成及就業(y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萬國福,食品理化檢驗技術教學方法探討,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8,(20):192
[2]張會宜,提高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效果的幾項措施,實驗室科學2006,(4):33-35
[3]李曉文,吳蘇喜,盛燦梅,食品分析課程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中國輕工教育2003,(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