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歲時,
媽媽教我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媽媽說,
中國的月兒樣子多么美。
我說,
月兒圓圓還很香,
像一塊餅,
好想咬一口。
七八歲時,
老師教我讀——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老師說,
中國的月兒象征著故鄉(xiāng)。
我說,
月兒圓圓還很亮,
像一盞燈,
摘下照回家。
現(xiàn)在的我十一歲啦,
愛上了唐詩與宋詞,
望明月,輕吟誦——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書上說,
中國的月兒代表著情感。
我想,
月兒圓圓多珍貴,
就像一件藝術(shù)品,
珍藏到永遠(yuǎn)。
啊,中國月,中國月,
詩人讓你的美麗,
綿延了千年——
一輪冰潔的玉盤,
十分離人的思念,
千種游子的繾綣,
萬般美好的祝愿。
(指導(dǎo)老師 張怡)
點(diǎn)評
一首頗有韻味的現(xiàn)代詩歌,巧妙地嵌入了大家耳熟能詳?shù)墓旁娒洌苡袆?chuàng)意。恰當(dāng)?shù)匾迷娫~,既可以使作品更有文采,又能夠豐富遣詞造句的風(fēng)格,達(dá)到“借前人之口,抒當(dāng)下之情”的效果。
更難能可貴的是,小作者的用詞非常講究,“一輪”“十分”“千種”“萬般”,顯示出詩歌的建筑美,使得平凡的數(shù)字也具有詩情畫意了。
(點(diǎn)評 教材編委 汪曉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