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末,書法學術界提出如何實現書法創(chuàng)作由傳統(tǒng)書寫向現代書法援引下書風嬗變和審美探究的話題,今天依然有著積極的探索意義,因為對這個問題的探究遠沒有結束,能夠真正代表時代精神的作品依舊沒有出現。執(zhí)意的傳統(tǒng)書寫似已不合時宜,一味的追摹時風又迷失自我。確切地說,書風的時代嬗變和多元化審美實際就是書法的時代筆墨精神的再體現和再創(chuàng)造。從書家個體來說,如何在多元的書法語境下,找準自己的切入點。不斷深化個性藝術語言,博覽約取、取精用宏,是當下青年書家求學問道的關鍵所在。
江蘇青年書家紀松是我所熟悉的一位,十幾年來憑其對書法藝術的一往情深和不懈努力,于人于書,初顯才情,漸為書界道友所識。我和紀松的交往緣于數年前,我們在西安的一次展覽上初次相識,雖匆匆一面,但他率真、誠摯、坦蕩的精神氣質還是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后,我們南北相望,偶有通話。去年初秋,紀松告訴我,因終究難舍對書法的摯愛,終又考取了南藝書法專業(yè)研究生。他依舊是單純的真誠,聊起書法時掩飾不住內心的執(zhí)著,他的那份真誠和癡情,一如往昔,令人感動。
紀松的書法作品尤重寫情,是在寫一種情趣、一種情性、一種情韻。一句話,他在用情揮寫。在對前人的學習上,他沒有照搬古人,也沒有固守某家某帖?!俺鋈敕〞Р?,吐納精氣二百年”。他從大量的古碑帖中吸取精氣,去偽求真。對魏晉書法和明清書風的揣摩研習,使他筆下漸而褪去了原有的浮淺和流俗,書風面貌變得更為扎實和豐富。他一面不斷地溯源尋流,追承古人法帖精華,一面又緊隨時代,努力吮吸時代審美思潮的養(yǎng)分。書法一道,技法修煉不可謂不重要,困書家的心性正是通過豐富而堅實的筆墨功夫來體現傳達出來的。如何子貞的體勢寬綽,趙之謙的筆勢勁斂,八大山人的意態(tài)蕭散等。書法講法,是說中國傳統(tǒng)書法的技巧太豐富了,今人遠沒有窮盡,如果手頭沒有深厚的筆墨技法功夫,在創(chuàng)作上則無技可循,空有激情與靈性亦與書無益。紀松在錘煉技法的同時更多的是用一種情性在書寫,是古人所謂的“情性所致,妙不自尋”。所以,我們看他的行草作品,用筆靈動、結體奇崛,通篇章法散淡自然,一氣呵成,在創(chuàng)作上充分顯露了他難得的才情和潛力。近年來,他的作品多次入展全國各類書法大展并屢有獲獎,便是對他書藝的最好肯定和褒獎。
藝術創(chuàng)作肯定與作者的生活環(huán)境和成長閱歷有著關系。紀松生于江蘇泰州一個詩書家庭,從小就受到江南大地儒硯墨香的熏陶,又加之考取書法專業(yè)研究生后,于其藝術學習創(chuàng)作上增益良多,每每精進。書法寫到最后,書境墨韻的揚露,終究還是要回到書家的學問修養(yǎng)和精神氣度上來,在這一點上,紀松或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