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讀過這樣一個童話——
一個圓身上掉了一塊,它變得不完美了,它想要找回完整的自己。于是,它不停地四處滾動,去尋找丟失的碎片。因為殘缺,它滾動得非常慢,可以聞到路途上芬芳的花香,可以和蟲子們聊天,可以在陽光下玩耍。但是,圓一直沒有忘記自己追求的完美,于是,它一直在尋找……終于,它找到了。然而,作為一個完美無缺的圓,它滾動得太快了,它忽略了身邊發(fā)生的一切事情。它變得不再快樂,整天郁郁寡歡……
如今,有這樣一些父母,他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完美無缺。父母的完美主義教育,可能會促使孩子產生不現實的苛求完美的心理,讓孩子覺得自己無論已做得多么好,還是不能讓人滿意。有的家長會說:“其實我們覺得孩子已經很優(yōu)秀了,但是又怕他們會因為自滿而懈怠,所以才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笔獠恢?,孩子的心靈畢竟很脆弱,他們經過自己的努力仍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就會對生活失去信心……
銳多多的博客
最近真的很煩惱。我是班里的學習委員,是老師心目中的“尖子生”。父母對我的期望很高,事事都要求我做到最好。學習上,爸爸媽媽要求我每門功課必須在98分以上,有時考了95分,雖然在班里已經名列前茅,但他們仍不滿意,還是會責怪我。生活上,爸爸媽媽要求我做到事事完美,如被子要疊得非常整齊、坐姿要特別端正、寫字要十分工整……我的周末比平時上學還忙:鋼琴班、英語班、美術班……漸漸地,我在心里開始懷疑自己,總覺得每一件事都做得不夠完美……這該怎么辦呀?
家長看過來
在這樣“完美要求”中成長的孩子,往往做事認真、成績超人,是父母和老師的驕傲。但當孩子長大一點,長期形成的“完美習慣”就會變本加厲,導致強迫癥:有的孩子做作業(yè)稍有涂改,就全部撕掉重做;有的孩子要求自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檢查,以至于做題速度越來越慢,甚至考試時做不完題目;更有甚者,開始變得對自己不滿意了,無論身材、長相,還是學識、能力,他們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希望能通過努力使自己在方方面面都變得更好、更完美。在父母的嚴厲管教下,孩子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漸漸感到力不從心、疲憊不堪……
要求孩子完美可能帶來哪些危害?
1.它會使孩子不堪重負,失去學習興趣和生活樂趣。
2.它會給孩子帶來過重的心理壓力,使孩子很難正常地參與競爭。
3.它會使孩子失去前進的信心,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氣。
4.它會使家長對孩子最終產生一種深深的失望感,并傷害兩代人之間的感情。
家長幫幫辦
別要求孩子做事達到完美無缺
◆孩子不是父母夢想的延續(xù),不要讓孩子來做你沒有做成的事情。
◆多關心孩子表現優(yōu)秀的一面,并不斷地給予鼓勵。
◆家長對孩子提出比較高的、比較嚴格的要求是必要的,但應當把握好“度”,要根據孩子的實際能力和水平,提出適當的要求。
◆給孩子多一些了解、寬容、耐心和幫助。
◆與孩子建立一種全新的、沒有過度控制的關系,讓孩子的自我慢慢地成長。
◆告訴孩子:或許你并不完美,但只要懂得珍惜,你就會快樂。
親子互動
讀個故事給家長聽
從前,有個漁夫從海里撈到一顆大珍珠,他愛不釋手。然而,珍珠上面有一個小黑點。漁夫想,如能將小黑點去掉,珍珠將變成無價之寶。于是,他就想用刀子把黑點刮掉??墒?,刮掉一層,黑點仍在,再刮一層,黑點還在,刮到最后,黑點沒了,珍珠也不復存在。
人們往往堅持完美而扔掉了一些他們原本可以擁有的東西。然而,最好的球隊也有丟分的記錄,最差的球隊也有輝煌的一刻。我們的目標是盡可能讓自己得到的多于失去的。正如羅蘭說的:凡事不妨保留一點缺陷,有了缺陷才希望變得更好。有缺陷,才會產生想要把缺陷補足的欲望,才可能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恒心及動力。
與其讓孩子在痛苦的圓滿中生活,不如讓孩子在快樂的殘缺中生活。
妙語解愁
父母對子女期望值過高所導致的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
(東方)
十一姐姐贈語
任何一個孩子,都不會因為一些小小的不足和缺點,而成為不合格的人。也許正是因為不完美,才會懂得珍惜生活中的許多快樂。我們只能盡可能地在有限的生命里,讓自己不斷進步。因此,我們可以:既讓孩子看到他人的長處,也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優(yōu)勢,不為自己的弱點欷歔哀嘆,讓他們學會正視自己的不足,揚長避短,努力發(fā)揮自己有優(yōu)勢的一面,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