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溺愛會讓女人慢慢失去能力,而尊重,是比愛更持久的東西。
凌晨下班后坐在沙發(fā)上看美劇———
在美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一個家庭里,精致到頭發(fā)梢的主婦發(fā)現(xiàn)了丈夫的外遇,痛哭之余傾訴著后悔,“當年我也有我的夢想,我明明可以上大學,但是為了他,我……”
哈,不管大家吃飯用的是刀叉還是碗筷,或者是手抓,對女人來說終極困頓都是一個:我們要不要工作,我們?yōu)槭裁匆ぷ?
我總是在節(jié)目里勸全職主婦們重返社會。不是我看輕家庭勞作,而是,現(xiàn)今的生活不適合做全職太太。
第一, 生育不再是重任。大家不再像舊時代或國外主婦那樣,需要不停地生育,不停地帶大BB。孩子三歲入了幼兒園,做母親的生活就會出現(xiàn)大片空閑。
第二, 缺少全職太太的同盟力量。大家不能像《絕望主婦》那樣,有一個固定的主婦小團體,一起學插花烤餅干交流讀書心得。在現(xiàn)今的中國做主婦,往往會將睡衣當成了制服,人越來越懶散潦草,視野也越來越狹窄。丈夫一邊夸著太太賢良,一邊將太太閑置。
第三, 無聊生事端。主婦們一得閑,手里大多只會持三樣東西:麻將,搖控器,電話。前兩者用來打發(fā)無聊,后者用來盤查丈夫行蹤。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三樣東西,卻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使自己越發(fā)不可愛,越發(fā)討人嫌。
女友KIT在香港做主婦,做得還算充實,沒事去健身房,去學營養(yǎng)課、法語,去國外旅游……看似剛剛羅列的三種罪她都不曾經(jīng)受。但是KIT果斷地在BB能上幼稚園之后去工作了。
問她原因,她說:“他不似有些先生那樣,將錢默默打在太太卡上,而是每月要向他討零花錢。家用這些當然理直氣壯,但買一件大衣他會挑剔,多買一只手袋他會嘲諷?!?/p>
“嘲諷?嘲諷什么?”“他問我是不是打算在萬余元的手袋里放兒子的奶嘴、尿片。我一定要工作,賺多賺少無所謂,至少可以多些尊嚴?!?/p>
前幾天和本城最幸福的女人一起晚餐。說她是本城最幸福的女人,不只因為婚姻美滿、物質(zhì)豐足,公婆和藹,孩子聰慧,還因為她有一份體面多金也有閑的工作。
分享家庭管賬經(jīng)驗時,她的經(jīng)驗讓我一愣,“我和先生的錢是分開的,我想做什么投資會向他借,賺得多就多還他一些,賺得少也會分分還完?!敝劣谠颍凹匏麜r,我就比他窮,現(xiàn)在依然沒他賺得多。我希望丈夫給我的不只是溺愛,還有尊重。溺愛會讓一個女人慢慢失去能力,像老虎沒了利牙尖爪,萬一某天溺愛不在,被迫出籠,估計會死得很難看。尊重是比愛更持久的東西。”
我們?yōu)槭裁匆ぷ?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但核心都是同一個遞進公式———被需要,感覺自己重要,維護自尊自信。
(編輯趙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