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師:聽老師朗讀課文,請大家邊聽邊思考,你看到了一株怎樣的百合?(在音樂聲中,朱老師開始了聲情并茂的朗讀)
生:我看到了一株善良、執(zhí)著、向上的百合。
生:我看到了一株有著堅強的信念,并為信念而奮斗的美麗的百合。
生:我看到了默默用行動證明自己一切的百合。
師:聽了一遍課文,同學們對課文的感悟挺深的。下面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注意用筆畫出文中能表現(xiàn)百合特點的詞和句,再在旁邊批注體現(xiàn)了百合怎樣的特點。(生自由朗讀課文)
師:請說說你畫了什么句子,跟老師同學交流一下。
生: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證明我是百合的辦法,就是開出美麗的花朵。
師:你找得很好,但讀的感情還不夠。請你再朗讀一遍,好嗎?(該生再次朗讀)
師:這一次不錯,很有感情。而且重音和停頓處理也不錯。你能說說這一句表現(xiàn)了百合的什么特點嗎?
生:表現(xiàn)了百合的純潔。
師:不錯,這個同學真會讀書,善于從文中找答案。(原文:在它的內心深處,有一個純潔的念頭)
師:你還能感受到百合的什么特點呢?(生遲疑)
師:你把這句話,再讀一遍。(生讀) “我是…… ,不是……。唯一辦法,就是……”從這些句子中你還感受到了什么?
生:百合堅定的信念。
師:你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該生讀)同學們一起把這個句子讀一讀,也要像這位同學一樣讀出感情,讀出感受。(生齊讀)
【片段二】
師: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的第8段。(生齊讀)
師:誰能說說讀這一段的感受?
生:百合堅定的信念打動了我。
生:讀這段話感覺很有氣勢。
師:說說為什么感覺有氣勢?
生:這一段運用了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增強了氣勢。
師:了解了這些,我們再來朗讀這一段文字,看能不能把這種氣勢讀出來。(全體很有氣勢地朗讀)
師:不錯!讀出了百合無比堅定的信念。再讀這段話,“我要開花……我要開花……我要開花……”看看在內容上有什么不同。
生:面對附近雜草私底下的嘲笑,百合說……面對附近雜草公開的譏諷,百合說……面對偶爾飛過的蜂蝶鳥雀的勸說,百合說……
師:這位同學能夠把上下文貫通起來讀,很會讀書!下面老師請三個同學分別讀課文的第5、6、7段,其余同學集體朗讀第8段。
生1: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而是頭腦長瘤了!
師:面對嘲笑,百合自信地說——
生(齊):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
生2:你不要做夢了……你的價值還不是跟我們一樣!
師:面對鄙夷和譏諷,百合堅定地說——
生(齊):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使命!
生3:在這斷崖邊上……也不會有人來欣賞啊!
師:面對蜂蝶飛鳥的勸說,百合自信樂觀執(zhí)著地說——
生(齊):我要開花,是由于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么看我,我都要開花!
【賞析】在新課程實施的大背景下,走進當今的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絕大多數(shù)教師都能重視學生的朗讀,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安排形式多樣的朗讀:有教師的精彩朗讀示范,也有學生的齊讀、散讀、默讀、配樂讀、分角色讀等等。這些設計較好地體現(xiàn)了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主體閱讀教學理念。但深入探究,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由于教師對課堂朗讀教學疏于設計,許多日常的語文閱讀課常常是目標不明、任務不清,致使許多朗讀表面看學生讀得很盡興、很投入、很熱鬧,但實質上基本停留在讀得正確、流利的粗淺層面上,對文本品味感悟明顯不足,更談不上能夠通過反復朗讀穿透文本,讀出文字背后的內涵。
細細品味朱老師這節(jié)課的朗讀教學設計,首先是朗讀安排目標明確,思路清晰,循序漸進,逐層深入。教師先進行精彩的范讀,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的情境。然后,安排自由讀,要求學生既要快讀瀏覽,獲取關于文章的整體印象,做到整體感知文本,又要抓住關鍵,圈畫批注,讀出問題,讀出思考,讀出感悟。在分析研讀課文時,則采取朗讀、吟誦的方式,在吟詠中讓學生體驗情感、獲得感悟。在進行課堂討論時,又讓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指向細讀咀嚼課文,讀出感悟、嚼出味道。綜觀整節(jié)課,教者始終抓住“讀”這條主線,在不同的教學階段,采用不同“讀”的方式,循序漸進,逐層深入,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引領學生一步一步走進了文本的深處,走進了作者的內心世界。其次,朱老師的朗讀教學始終與感知文本、領會文意、品味情感和訓練語言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每一次的朗讀都有明確的目標指向,并在課堂中呈現(xiàn)為一種反復的出聲朗讀與螺旋上升的情感體驗、反復的出聲朗讀與步步深入的理性思索的有機結合。真正做到了讓學生在讀中思,思考文字背后的豐富內涵;在讀中悟,感悟文章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和人生的哲理。用學生的閱讀感悟代替教師的分析講解,讓他們在閱讀中獲得對文本的真切體驗,充分凸顯了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再次,朱老師的朗讀教學注重朗讀方法的指導,把新課標倡導的“三維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巧妙地與訓練語言、培養(yǎng)人文精神有機融為一體。一是精彩示范。教師善于通過自身的朗讀讀出對文本的獨特理解,激發(fā)學生朗讀的欲望和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文本的情境。二是善于培養(yǎng)學生讀中思、讀中悟的良好習慣。學生無論是放聲朗讀、還是閉口默讀,無論是快讀瀏覽、還是細讀品味,都能全身心地沉浸于文本之中,進入到朱熹所說的“斂身正坐,緩視微吟,虛心涵泳,切己省察”的讀書境界。
總之,仔細品讀朱老師的朗讀教學片段,我們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朗讀教學。朗讀,實際上是指向一種可以不斷生成教育意義和教學功能的“教學狀態(tài)”,其本義在于朗讀教學,即“在朗讀中教學”。朗讀教學實質上是一個以朗讀為基礎、以誦讀為延伸、以涵詠為背景的教學流程,是一個朗讀與體驗感悟并行、朗讀與想象創(chuàng)造交織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教師與學生和文本、作者、生活多向互動共同生成的教學情境。(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qū)教育局教研室)■
□責任編輯 徐純軍
E-mail:xuchunj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