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有效的互動,是貫徹落實課程標準新精神、實現(xiàn)課程標準理念的基礎。新課改以來,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互動已經成了一種常態(tài)。課堂中的有效互動讓每個師生個體的生命價值、特殊才能、個性差異都獲得了肯定和尊重。
然而,雖然廣大一線教師對教學互動的必要性普遍達成了共識,在教學實踐也進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探索,但互動的實際操作效果卻常常不容樂觀。其突出表現(xiàn)在一些互動徒具外在形式而不具內在實質。這些互動看似營造出了師生多邊互動的教學情境,調動了師生思想交流對話的積極性,如從深層次剖析,卻大多屬為交往而交往、為互動而互動,缺乏學生思想悟性的深度參與。盡管這樣的互動熱鬧非凡,其教學效果卻乏善可陳。
筆者認為,學生深度參與是教學互動的關鍵。促進學生深度參與,可以從明確互動的宗旨、改善互動的方式、探求學生參與活動和參與效果的互動效應、合理安排互動的教學流程、變革課堂教學的評價方式等方面入手。
第一,明確互動的宗旨。教學互動的宗旨是真知、真行和真用的合一,其宗旨的實現(xiàn)離不開用智慧催生智慧、用情感催生情感、用體驗催生體驗。由此看來,教學互動的理想境界非借助學生的深度參與而不能達成,學生借助深度參與的力量會明白該學什么、該怎么學和該學到什么程度。
第二,改善互動的方式。真正意義的互動不僅能夠建立起教材、教師、學生的密切關系,而且還能夠讓教材、教師、學生的的思路運轉聯(lián)成一條線和形成交叉點。正是憑借聯(lián)成的那條線和形成的交叉點,教學互動才能夠開放有序地運轉,教材內容的廣度與深度才能盡情呈現(xiàn),教師智慧才能盡情展現(xiàn)靈巧與脫俗,學生潛能的發(fā)掘與培育才會盡情出現(xiàn)。教學互動由此形成新穎別致、意趣橫生的方式。課堂教學的時間延續(xù)、場境延展和思維深化既有可能形成重疊,又有可能形成交叉,這樣的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第三,形成學生的參與活動和參與效果之間的互動效應。一般而言,學生的參與活動和參與效果的關系是恰當配合和相互推動。什么樣的參與活動就必然形成什么樣的參與效果,參與活動的恰到好處必然促成參與效果恰抵佳境,如此循環(huán)往復推動教學互動不斷出現(xiàn)美妙圖景。學生的參與活動和參與效果之間應有的平衡是復雜心智的合成,發(fā)乎心理訴求,成于性情推動,說到底是把教材的內容實質、教學的活動本質和學生的稟賦氣質巧妙融合在一起,進而成為有機又有序的課堂對話情境。
第四,改變課堂教學流程。一些教師習慣按既定的教學流程去展開教學互動,由此導致的互動往往使學生參與起來十分被動,課堂教學活動簡化成你問我答的“流水賬”。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感覺到郁悶至極、百無聊賴??朔鲜霰粍訝顩r的法寶是提供各式各樣的話題,既保持開放的視域,又維系思維的聯(lián)系。由此形成的課堂教學流程要盡可能減少前期預設,增加課堂生成,衍生課堂生成的有機統(tǒng)一性。所以,教學互動要求的課堂教學流程不是預先安排好的剛性活動流程,而是師生通過對話交流形成的擇機而動、靈活生成。
第五,變革課堂教學的評價方式。教學互動所要求的評價方式一改既往的以教師為中心和以教學為重心的思想傾向,而把關注的焦點聚集于學生參與的程度和質量。這樣的教學所展開的交往是師生性情氣質的相互影響和彼此幫助,所呈現(xiàn)的互動是師生思想行為的相互暗示和彼此激勵,所渴盼的評價方式是評判師生心靈訴求能否得到滿足,所有這一切莫不依賴學生的深度參與。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的教學行為也必須借助學生的深度參與來推動交往互動的完成。學生的深度參與能夠讓交往互動以高速度、快節(jié)奏和高效率的方式運轉。在這一運轉過程中,教學互動的信息含量和信息價值會明顯增強,活動方式和活動過程會顯著改善,這樣的課堂教學必將讓學生受益匪淺。學生以什么姿態(tài)參與,在什么場合參與,以什么方式參與,抱什么目的參與,都要求教師心中有數(shù)、成竹在胸。課堂教學的互動在什么時間進行,以什么行為互動,以什么過程互動,都要求教師通盤考慮、運籌帷幄。學生的深度參與能否直接或間接推動教學互動的展開,提升互動的品質,改善互動的效果,都要求教師了然于胸、心知肚明。所以,成熟的教師還需要做到盤活教材、教法、學生、教學過程,確保學生以深度參與的姿態(tài)和行為推動教學互動的展開。(作者單位:河南安陽師范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