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是我國古代有名的音樂家。他年輕的時候,要寫一首表現(xiàn)大海的曲子,寫來寫去總不滿意。他去請教老師,老師把他帶到一個孤島上。伯牙天天看到的是綠波滾滾的海水,聽到的是浪花追逐的響聲。大海美麗的景色,給他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一日,天空烏云密布,頃刻間白色閃電照亮海面;接著雷聲、風聲、雨聲、浪聲,跟島上的松濤聲混成一片……伯牙眼睛一亮,興奮地跑回屋子,旋律像流不盡的泉水,從腦海中涌了出來。
伯牙之所以能寫出美妙的曲子,是因為他有了生活體驗。下面,我們來看一位同學寫的一個片段:“自從我家來了個龐然大物——鋼琴,我快樂的童年便消失了。練琴先要塑造手型,手心像握個雞蛋,不能改變,一個小時下來,手臂又酸又麻,琴鍵上也濕漉漉的。手指上起泡了,疼得不能碰鍵,我就躲到衛(wèi)生間去。媽媽聽不見琴聲了,一陣‘電閃雷鳴’,嚇得我又回到鋼琴旁。樓下,飄來一陣陣歡聲笑語,我的眼淚便止不住地往下掉。鄰居們都說我命苦,舅舅、舅媽都上門勸我媽媽,媽媽虎著臉說:‘考級還不是為了她將來好……’”這位同學寫出了自己的生活,也反映了當前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現(xiàn)狀。其實,不管什么人,要寫好文章,非深入生活不可。
怎樣把生活和寫作結(jié)合起來呢?
首先,要熱愛生活。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山川湖海,風云雷電,古今中外,人間滄桑,這些都是生活。你對生活有了濃厚的興趣,有了向生活學習的熱情,就會變得對生活有心有意。正是有了從日常生活中攫取原料的迫切愿望,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你才能捕捉到這樣典型的材料。
其次,要觀察生活。僅僅熱愛生活還不夠,還得留心觀察生活。觀察不僅僅是用眼看,還要用鼻聞,用耳聽,用舌嘗,用手摸,動用全部感官。觀察時要注意事物的特征,不但要抓事物的相同點,更應該抓事物的不同點;不但要抓事物的外部特征,更應該抓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特別要指出的是,觀察中要注意觀察自己,也就是說,在看別人怎么做、怎么說的同時,還要留心自己當時的認識和態(tài)度,留心自己當時的情感及其變化。前例中的作者如果只留心媽媽的反應,而忽視了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是寫不出這樣扣人心弦的習作來的。
再次,要積累生活。你應當把自己深有感觸的所見所聞隨時記下來,記下你對它們觀察的感想。同時,把日常進行讀書看報等活動時遇到的有用材料收集起來,堅持不懈地做下去,存入自己頭腦里的認識“倉庫”,到表達時隨時取用“庫存”。
最后,要分析生活。習作不是對生活的簡單摹寫、復制,在生活和習作之間,還隔著作者對客觀生活的認識和感受這一座“大山”??梢哉f,世界上沒有和真人真事完全一模一樣的文章,文章中的人和事,絕不是生活原貌中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