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海事職業(yè)技術學院,南京 211170)
“船舶操縱”是航海專業(yè)的重要專業(yè)課,是航海人員掌握船舶駕駛技術的基礎學科,是STCW78/95公約要求所有海船船員必修的專業(yè)知識,也是“海上搜救”“海事案例分析”等評估項目的重點內容?!按安倏v”內容主要包括船舶操縱性能、船舶設備在操船中的應用、外界因素對操船的影響、特殊情況下操縱船舶方法、應急情況下船舶操縱技術等知識。[1]“船舶操縱”也是海船船員適任證書考試、港口引航員證書考試的主要內容。
隨著計算機技術在海運業(yè)的廣泛應用,航海技術發(fā)生了深刻的變革。目前,許多航海院校都開發(fā)或者安裝了“大型船舶操縱模擬器”供學生進行仿真訓練。模擬器對學生掌握船舶操縱基本理論及實船操縱的基本要領和方法,達到STCW78/95公約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所規(guī)定的操作級駕駛員的適任標準起到了積極作用。[4]但是,我國多數(shù)航海院校目前使用的“船舶操縱”教材還是根據(jù)1998年《海船船員適任考試和評估大綱》(以下簡稱《大綱》),由國家海事局組織大連海事大學和上海海事大學編寫的。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縝密的辯證思維、綜合的航海專業(yè)知識的能力,“船舶操縱”課程必須進行相應的改革。
1.基礎知識不能為專業(yè)知識服務
“船舶操縱”涉及工程力學、高等數(shù)學、船舶原理以及船舶結構與設備等學科的眾多基礎知識。然而,在許多航海院校中,特別是三年制高職高專,在學生沒有學習相關基礎知識的情況下就開設“船舶操縱”課程,導致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學生聽不懂,或者個別教師從根本上忽略了課程基礎知識的講解,學生只能生吞活剝地被動接受知識點的結論,而忽略實際操船的過程和理論來源,這就從核心上偏離了教學目的。
2.教學大綱不能把握知識的重點和難點
《大綱》自1998年頒布以來,其內容幾乎沒有進行大的修改,這就導致許多知識點相對落后于日新月異的船舶操縱技能。如許多船舶操縱教材中還是以雜貨船、散貨船作為船舶試驗案例進行講評,而作為目前主流水路運輸工具的集裝箱船、大型油輪(VLCC)的試驗很少涉及,致使學生經(jīng)常提出“如果用集裝箱船做這個試驗,會得到什么結果”等類似問題,教師只能根據(jù)其自我更新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教材之外的補充。如此拋開書本的教與學,很難把握教學大綱的重點和難點。忽略了基本點、重點以及難點的劃分,一味追求新穎或者一味固守以前的重點,就會導致學生不能領悟本學科真正的教學目的。因此,“船舶操縱”教學大綱應該緊隨知識點進行更新,使學生掌握最核心、最前沿、最有用的知識。
3.海事局船員理論考試中逐漸淡化“船舶操縱”學科
我國加入STCW78/95公約以來,為了使船員達到國際標準,海事局實行了海船船員適任證書考試政策。在二/三副船員適任證書考試中,“船舶操縱”與“船舶值班與避碰”放在同一張試卷,“船舶操縱”占26%。但是,隨著考試形式的深化和考試知識點的變革,“船舶操縱”的考核點逐漸減少。自第43期開始,“船舶操縱”考核點只占6%。由此可見,“船舶操縱”課程在二/三副的考試中將會逐步淡化。
4.教學手段未與時俱進
業(yè)內人士一致認為,“船舶操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但是,在“船舶操縱”課程實際教學中,實踐課程很少。這是因為,船舶操縱的實踐課程需要實船教學,囿于成本及安全等問題難以操作。因此,船舶操縱模擬器應運而生。2008年,海事局將大型船舶操縱培訓列為船員晉升職務的必備證書。然而,能夠自主研發(fā)大型船舶操縱模擬器的院校畢竟很少,購買大型船舶操縱模擬器對多數(shù)院校而言也是比較昂貴的,而且只能安裝2~3個本船,維護保養(yǎng)以及使用費用都很高。因此,很多院校在日常教學中,對大型船舶操縱模擬器只能讓學生觀摩,不允許實際操船,個別院校甚至以觀看相關的模擬器操作視頻來替代。教學手段的落后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5.教學質量程序文件不統(tǒng)一
在航海院校中,能夠承擔“船舶操縱”課程的教師很多,但教師使用的授課計劃、教案、習題集、多媒體課件甚至教材都不一樣。這一方面浪費教學資源,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教師傳授知識的側重點和難點的不同也會導致學生對課程的誤解。如在船舶操縱性試驗中,有些教師側重旋回試驗,有些教師側重Z形試驗,更有些教師側重螺旋試驗,雖然三種方法各有千秋,但因為側重點的不同導致學生對試驗結果的理解也不一樣。
6.課時安排不充足
根據(jù)《大綱》要求,“船舶操縱”課程應該包括船舶操縱性能、船舶設備在操船中的運用、外界因素對船舶操縱影響、港內操船、特殊水域中操船、惡劣天氣下操船、應急操船等章節(jié)知識。然而,已經(jīng)審批為國家級精品課程由上海海事職業(yè)技術學院船舶操縱教研室申報的“操縱”課時只有74課時,其中刪減了第二章“船舶設備在操船中的運用”(至少12課時)及第四章“港內操船”的進出港操船、港內操船、錨泊船舶操縱以及特種船舶操縱等內容(至少8課時)。其他航海院校的“船舶操縱”基本為60課時,個別院校甚至只有45課時。由此可見,“船舶操縱”的授課課時嚴重不足,導致許多教師對規(guī)定必須掌握的知識點進行了刪減。
1.注重基礎課程的鋪墊作用
一些航海院校忽略了基礎課程應該為專業(yè)課程服務,專業(yè)課程與基礎課程相聯(lián)系的規(guī)律。如個別院校將“高等數(shù)學”“船舶結構與設備”與“船舶操縱”課程同步開設,將“工程力學”“船舶原理”課程在“船舶操縱”課程結束之后再開設。很顯然,學生在沒有學習基礎課的情況下接觸專業(yè)課,必然會增加學習難度,導致有些內容不能很好理解。因此,建議將相關的基礎課程提前或者將“船舶操縱”課程延后開設。
同時,“船舶操縱”課程內容本身也應作相應的調整。如幾乎所有“船舶操縱”教材都先講授船舶的操縱性能,再講授船舶設備的原理,這種內容安排不符合認知規(guī)律,缺少科學性?!按安倏v”課教學只有注重基礎課程的鋪墊作用,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才能使教師授課更生動,學生學習更輕松。
2.注重實踐知識點的教學
自船員適任證書考試以來,各航海院校把學生“大證考試”一次性通過率作為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指標。許多院校以適任考試為指揮棒,而不是關注學生真正的適任能力的掌握和提高。特別是近幾期“大證”考試,“船舶操縱”在試卷中只占6分,個別教師認為海事局不再重視“船舶操縱”的教學這顯然是錯誤地理解了海事局對試卷改革的思路。海事局在降低“船舶操縱”學科的試卷分值的情況下,卻增加了“大型船舶操縱模擬器”證書的培訓。作為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過分地深挖理論知識只會導致船舶駕駛培訓陷入誤區(qū)。因此,在沒有考試壓力的情況下,注重實踐教學過程,用實踐案例來說明理論知識點,這樣才能使學生掌握更多的船舶操縱知識。這也是海事局試卷改革的主要目的。
3.編寫既有共性又具個性的教學程序文件
進行同一個層次、同一科目的教學,在授課計劃、教案、多媒體課件、教材以及習題集等方面應有一定的統(tǒng)一性?!按安倏v”教學應編寫既有共性又具個性的教學程序文件。同時,結合各種程序文件,經(jīng)過教師的研討和學生對程序文件的反饋情況,進行學科的精品課程建設,使相應的資源以及經(jīng)驗能得到交流和共享。只有這樣,學科教學才能在監(jiān)督、批評、學習中發(fā)現(xiàn)不足。
4.增加教學課時量
作為船舶駕駛的主要專業(yè)課程,“船舶操縱”課程的實踐內容不但不能刪減,反而應該增加。只有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在從實際操船中理解理論知識,才能真正達到技能訓練的效果,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業(yè)務素質。因此,在《大綱》中一帶而過的“特殊水域中的操船”和“惡劣天氣下的操船”這兩章內容應該增加課時量。
5.增加科研經(jīng)費
在所有的航海專業(yè)學科中,關于“船舶操縱”的科學研究內容最豐富,難點最多,實用價值最高。
因此,航海院校應該從船員證書考試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重視教學和科學研究。當然,這就要求各航海院校增加“船舶操縱”課題的科研經(jīng)費投入。
作為以船舶駕駛為主的航海技術專業(yè),“船舶操縱”是決定學員業(yè)務素質的主要課程。因此,在“船舶操縱”課程改革中應該投入更大的精力、采取更有效的改革模式,在教學科研中更注重實踐,從而從根本上滿足國際公約和國內法規(guī)的要求。
[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海船船員適任考試和評估大綱[M].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1998.
[2]招定友.航海技術專業(yè)工藝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航海教育研究,2008(1).
[3]易太云.淺談《船舶操縱》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7(3).
[4]於 健.船舶操縱模擬器部分替代海上認識實習的實踐[J].航海教育研究,2006(1).
[5]徐 豪.國內外航海教育現(xiàn)狀及未來發(fā)展趨勢分析[J].航海教育研究,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