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行濤
(1.集美大學 航海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1;2.青島海事局 交管中心,山東 青島 266011)
海上認識實習是航海類專業(yè)的一個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隨著航海類專業(yè)招生數量的不斷擴大,能否真正解決學生海上認識實習教學的問題困擾著航海類院校。[1]集美大學依托航運企業(yè),創(chuàng)立校企合作的教學實習模式,較好地解決了這個難題。
集美大學與中海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貨輪公司(簡稱中海貨運)自1993年開始合作,現有“大嶼山”“昆侖山”“玉龍山”“華光”“清華山”及即將改造完工的“清泉山”號船可供學生實習。除“大嶼山”與“昆侖山”即將完成使命外,其他四條船船況目前均較好,每船可同時容納38人上船實習。船舶的航線均為南北線,上半年接納輪機工程技術專業(yè)學生,下半年接納航海技術專業(yè)學生實習,假期提供教師實習。船型多為散貨船,載重3萬~7萬噸。正常情況下,半個月可往返一次。學生上下船多在南方港口。學校編制實習大綱,按規(guī)定完成教學任務。
實習船教學設施的配備:除必要的生活設施外,配有一間教室和一間娛樂室。教學設備主要由中海貨運依照航行安全與節(jié)儉的原則配備。學校自行配置一部雷達和一部GPS導航儀。
船舶教學的開展:靠離泊位作業(yè),將學生分成3組,分別在駕駛臺、船頭和船尾觀摩和輔助操作;航行和停泊時,將學生分為4組,分別跟隨3個駕駛員和水手長參與值班和甲板保養(yǎng);不同分組之間定期輪崗,覆蓋全部崗位。學校配備2名教師負責管理和輔導學生,督促學生遵守船舶紀律,按照大綱完成教學任務,輔導實習報告的完成,并協(xié)調學生與船員之間的關系。
1.緩解了航海院校人多船少的矛盾
中國航海教育規(guī)模在最近幾年飛速增長,然而各航海院校自有實習船的數量不增反降,認識實習教學資源高度緊張。集美大學與中海貨運公司開展校企合作,由企業(yè)出船、學校出錢,把正在生產營運的貨船改造成兼具接納大批學生實習功能的實習船。實習船的教學空間相對開闊,學生有機會進入生產空間;與船員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形成良性互動。在航運企業(yè)的船上完成認識實習教學,可以有效緩解擴招帶來的實習資源緊張等問題。
2.保證了正常的教學秩序
自有實習船的航海院校落實實習計劃仍舊有一定的困難。由于航海院校自有實習船也承擔一些運輸任務,船期不固定,經常打亂正常的教學計劃。此外,買客票到渡輪上實習的院校,不僅票價昂貴,其實習計劃也容易受到旅游、氣象等因素的影響。中海貨運為集美大學提供的實習船,船舶噸位較大,貨種單一,航線固定,船期也相對穩(wěn)定,確保了正常的教學秩序。
3.呈現了真實的海上生產
航運企業(yè)的運輸船舶能夠呈現一個完整的認識實習教學過程。從航線設計到航行監(jiān)控,從貨物配積載到貨物裝卸,從靠離泊作業(yè)到航行值班,從船舶結構到船舶操縱,都真實地呈現在實習生面前,有助于其航海理論和技能的掌握。而專用實習船不能承擔水路運輸任務,只是在港口之間游弋,學生無法認識有關貨物的作業(yè)。與航海院校專用實習船相比,在航運企業(yè)的運輸船舶上實習更接近水路運輸生產實際。
4.節(jié)約了認識實習的成本
學校運作實習船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采用校企合作的運作方式,學校不僅節(jié)省了巨額開支,還可以有針對性地聘用高級船員承擔教學任務,補充了師資力量的不足。對于接納實習生的航運企業(yè),在不耽誤生產任務的同時承擔教學任務,增加了船舶生產的人手,從而實現了校企雙贏。
5.宣傳了航運企業(yè)文化
船舶是航運企業(yè)的窗口。船舶上從日常生活到值班作業(yè),從管理制度到企業(yè)文化,從水手到船長,都有可能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同時,主流企業(yè)文化的熏陶與滲透、高級船員的多年管理與操船經驗以及航海切身體驗,都為學生以后的學習與擇業(yè)奠定良好的基礎。
1.船舶設備配置有限,不能完全滿足實習需要
較之于國際航線的船舶,沿海航行的船舶配置低,多是老齡船,船舶本身存在一些缺陷,例如通信導航設備簡陋,“清華山”號船通信報警設備中就沒有中高頻電話DSC及窄帶直接印字電報,僅有C站和VHF-DSC,不適應國際航線。船舶各方面的管理都低于航行于國際航線的船舶要求。由于海區(qū)的限制,船舶在沿海的固定航線航行,船舶僅配置中文版海圖及圖書,缺少英版航海出版物。無疑這些不利于海上認識實習的教學。
2.不能實現英語環(huán)境下的操船
航海專業(yè)離不開英語環(huán)境。目前實習船航行在中國沿海,很少用到英語,駕駛員即使有甲類海員適任證書,也基本用不到英語對話。整個實習過程中難以體現英語的重要性,而英語正是我國船員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學期間就體會到英語對航海的重要作用,對英語的學習和提高十分關鍵。
3.不能感受國際船舶檢查
針對中國沿海航行船舶的檢查,無論是公司組織的安全檢查還是海事主管機關進行安全檢查,檢查的力度、側重點與國外PSC等檢查不同,從氣氛、禮儀、語言交流等方面都感受不到國外港口國檢查的特點。因此學生得不到國際上對船舶、船員要求的準確信息,不利于得到感性認識。
4.存在產教分離現象
船舶生產與實習教學分別屬于兩個不同的單位,企業(yè)重船舶效益,學??磳W生成績,各自的關注點不同。作為實習船上的船長和高級船員,首要任務是做好船舶生產,顧及不到對大量學生的指導;作為學校派出的指導教師,沒有參與船舶生產的任務,不能隨便動用船舶的設備與設施,因此認識實習教學活動的范圍和深度受到限制。
5.存在一定的負面效果
在國內航行,航行時間短,勞動強度大,海域航行條件惡劣,氣象多變,再加上近洋船員待遇低,在港生活單調,無法感受到國外的人文環(huán)境,這些都對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在不了解真正航海的情況下產生悲觀情緒,甚至有部分學生上船實習后,就不想再參加海員適任證書考試。
1.選擇短航線的外貿運輸船舶作為實習船舶
韓國的航海教育值得借鑒,他們把韓國到大連航線上的客滾船用作航海類學生認識實習。我國的航海院??梢赃x擇短航線的外貿運輸船舶,最好是國際班輪作為實習船舶。一方面相對穩(wěn)定的船期方便教學計劃的實施,另一方面外貿運輸船舶可以提供較好的設備和國際航行環(huán)境。
2.增配專用教學設備與設施
在運輸船舶上進行認識實習教學,需在船舶法定配置的設備基礎上增配專門用于認識實習教學的設備和設施,如雷達、導航儀、航海圖書資料和海圖標繪儀器、多媒體教學設備等,其配置與安裝應該既便于教學又不能影響正常的船舶生產。
3.實行兼職船員或兼職教師制度
為克服實習船舶產教分離方面的不足,可以嘗試實行兼職船員或兼職教師制度。航海院校的持證教師擔任實習船的實際職務,在承擔船舶生產任務的同時,負責認識實習教學,最終實現動態(tài)生產與認識實習教學相結合,學生的認識實習與船舶生產勞動有機結合。同樣,也可以直接聘任航運公司在職船員擔任實習指導教師,在教學任務完成和學生管理方面也會收到同樣的效果。
4.將海上認識實習教學化整為零
在新加坡理工學院,航海專業(yè)的學生入學并取得普通船員適任證書后,分散到不同公司的船舶上服務一年,然后再轉入教學。[2]一年的實習經歷使學生基本上掌握各項實操技能,接下來進行船舶駕駛員和輪機員方面的理論學習和考證。這一做法也值得航海院校借鑒。
[1]吳進潮,但高勇.海上專業(yè)認識實習的問題及對策[J].航海教育研究,2002(1):77-78.
[2]趙 健,張吉平,何慶華.新加坡航海教育及船員培訓體系考察與借鑒[J].航海教育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