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世界》第4期刊登中新社原駐美記者麥子的文章,披露馬思聰未能回國的詳情。
1985年2月12日,馬思聰獲得平反。當年春節(jié)期間,我和中新社社長熊斐文先生手捧鮮花前往費城近郊的一幢豪華公寓訪問他——這是馬思聰出國近20年來首次接受大陸記者的采訪。在這次采訪中,馬先生把在美國的日子喻為“蘇武牧羊十九年”。他告訴我們:“我想今年秋天回去看看我的同事和學生,看看我的親戚朋友,還想到祖國各地演出,我沒有去過西藏,很想到喜馬拉雅山頂拉琴!”遺憾的是,馬思聰直到1987年5月20日去世,一直未能實現(xiàn)自己的夙愿——回到自己的祖國。
一、臺灣的百般阻撓 1985年春節(jié),中新社播發(fā)了我撰寫的《美國費城訪問馬思聰》,文中傾訴了馬思聰?shù)膬?nèi)心真言,透露了馬思聰打算回國的愿望。這篇通訊在國內(nèi)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當時臺灣的僑委主任曾廣順和“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理事長”谷正綱分別從臺灣打來越洋電話,規(guī)勸馬思聰“千萬不能回去,因為你是受中共迫害而逃亡國外的。”他們還說:“你在危難期間,臺灣對你也不菲?!?/p>
二、《晚霞》回國演出石沉大海 耗時四年零兩個月寫成的芭蕾舞劇《晚霞》是馬思聰晚年的心血結(jié)晶,也是他晚年的巔峰之作。此劇在臺灣演出頗受歡迎。馬思聰認為《晚霞》的故事發(fā)生在錢塘江,并且大陸人才物力都較為雄厚,觀眾也更多,因此希望能在大陸演出。他將《晚霞》在臺灣演出的錄像帶托熊斐文帶回北京,豈料日復一日,石沉大海。2001年,為籌建馬思聰紀念館,我又帶回一張《晚霞》的光盤,親自交給廣州芭蕾舞團團長張丹丹,同樣沒有下文。直到馬思聰去世以后,《晚霞》才由中國歌劇舞劇團在北京公演。
三、大陸某作家的文章刺痛了馬思聰?shù)淖宰鹦?馬思聰平反不久,大陸某作家在上?!段膮R月刊》第5期發(fā)表了傳記文學作品《思鄉(xiāng)曲——馬思聰傳》。由于他沒有親身采訪過馬思聰,只是從馬思聰國內(nèi)親人口中略知一二,因此,有些地方與事實有出入也是在所難免的。比如,文中說馬思聰“住在老人公寓,靠救濟金過活,門可羅雀,晚景凄涼……”這些字句深深地刺痛了馬思聰?shù)淖宰鹦模眉t筆把這些字句畫上圈圈,并在旁邊寫了一行字:“麥子先生,把我寫成這樣,我還有面目回去見江東父老嗎?”
四、無錫“科協(xié)”無端作梗 馬思聰回國的消息傳開后,江蘇無錫“科技協(xié)會”曾兩次寄來邀請函說:“馬思聰先生,聽說你要回國,我們熱烈歡迎?;貒枳∷蕖⒒锸臣奥觅M每人需繳交5000美元,請先生自理?!瘪R思聰把這些信交給我說:“我去臺灣獲得邀請,費用全免,況且我已退休,為什么還要我付這么多錢呢?”
1987年春節(jié)過后,馬思聰?shù)慕】得繘r愈下,起初是感冒,后來肺炎并發(fā),接著心臟病復發(fā),不幸死在手術臺上!2007年12月,馬思聰夫婦的骨灰被送回中國,安葬在山明水秀的白云山山麓的聚芳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