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 劉蘭芹
乳腺癌是女性發(fā)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目前治療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仍是早期施行根治性手術[1]。根治術術前術后護理對改善患肢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十分重要?,F將對2005年1月~2009年1月56例患者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本組56例乳腺癌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5~76歲,中位年齡54歲。所有病例均經病理檢查確診,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I期23例,II期67例,Ⅲ期16例。
1.2.1 術前心理護理
乳腺癌患者多為中老年人,體質較弱,對于乳腺癌手術治療的科學知識缺乏了解,因而產生焦慮不安、狂躁、恐懼等心理。我們首先要以熱情友好的態(tài)度迎接他們來住院,用親切禮貌的語言詳細介紹責任護士、負責醫(yī)生、病房環(huán)境、同室密友,幫助他們盡快熟悉環(huán)境,針對不同層次的人,給以適當解釋,對患者要和藹可親、沉著穩(wěn)定。多與患者交談,讓患者了解一些乳腺癌的醫(yī)學知識,解除其心理負擔,保持樂觀態(tài)度;其次我們要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他們說明手術的重要性、可靠性及安全性,給他們足夠心理的支持,并對手術預后做出正確判斷,幫助患者樹立手術信心,使其在最佳精神狀態(tài)下接受手術,消除對手術的緊張恐懼心理。對患者和家屬的詢問和質疑要百問不厭,用有說服力的語言進行疏導、解釋,滿腔熱情地介紹同種疾病患者的手術治療情況,并邀請術后的患者講解親身經歷,通過這種交流,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客觀介紹主刀醫(yī)生的高超技術,增加患者對醫(yī)生的信賴,耐心地向患者講解麻醉方法及麻醉效果,努力做到消除患者的憂慮、懷疑心理。
1.2.2 術后心理護理
乳腺癌術后因手術造成女性性征缺陷、恐癌心理、擔心進一步放化療損傷等,造成焦慮和抑郁,使術后配合治療造成一定困難。因此要耐心聽取患者的敘述,以精湛的業(yè)務技術、強烈的責任心和同情心及良好的服務態(tài)度贏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要熱情關心患者,通過解釋和安慰的方法,達到穩(wěn)定患者情緒、使之配合治療的目的。同時鼓勵和安慰悲觀失望、情緒低落、缺乏自信的患者,使她們感到有人能了解自己的痛苦而有依靠。同時,應積極做好患者家屬的解釋工作,有預見性地向患者及家屬說明術后可能出現的情況,以減少其恐慌;一旦出現皮瓣壞死或其他并發(fā)癥。首先向家屬解釋說明,以免家屬的緊張情緒影響患者的心理。
1.2.3 術后患者體位
術后患者應采取仰臥位或半臥位。術后患側前臂包扎固定于身體上,肘關節(jié)輕度屈曲,上臂下方墊小布枕使其于身體同高,手放在腹部,使肩關節(jié)保持舒適的位置。這種體驗即可防止皮瓣張力過大,保持引流通暢,防止切口部死腔發(fā)生,有利于皮瓣成活,也可以增加淋巴及靜脈回流,防止上肢水腫[2]。引流管的護理:為了防止手術創(chuàng)腔積液、皮瓣壞死引起感染,對術中放置的引流管應妥善固定,保持負壓引流通暢。一般術后1~3d每日引流血性液體50~100m l,以后逐漸減少。手術后4~6d引流管可以拔出。若拔出引流管后出現皮下積液。應在嚴密消毒后抽液,并給予加壓包扎,每日1次至傷口痊愈。
1.2.4 術后飲食護理
術后營養(yǎng)護理十分重要,因為手術創(chuàng)傷、失血、禁食和麻醉等因素,患者正氣受損,氣血虧虛,抵抗力降低,可影響傷口愈合。指導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熱量、低脂肪、多纖維飲食,如瘦肉、蛋類、魚類、牛奶、新鮮蔬菜水果等,促進機體恢復,利于切口愈合,并為術后化療打下良好的基礎。
1.2.5 預防患肢水腫的康復護理
乳腺癌根治術后,由于淋巴系統(tǒng)受到破壞,造成蛋白質聚積于組織中,使?jié)B透壓升高,吸收水分而且引起患肢淋巴水腫。患肢水腫的具體防治方法如下:①用枕頭適當抬高患肢,按功能位擺放,避免患肢長時間受壓,影響肢體血運。②術后6h開始由遠端至近端按摩。方法:操作者一手扶患肢手腕處,另一手用大小魚際緊貼患肢皮膚,然后由下向上、由外向內輕輕做環(huán)形按摩,促進血液循環(huán)。③要拍打患側上肢,用拇指和食指沿患肢淋巴走向由下向上、由外向內輕輕對捏,刺激近端淋巴管,促進淋巴液回流。④禁止患肢輸液,告知患者側不能持重、抽血和測血壓等,避免患肢腫脹。
1.2.6 術后功能恢復
乳癌根治術切除胸部肌肉及腋窩淋巴組織,使患肢關節(jié)活動受到很大影響,給患者將來的工作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使患者生理、心理上受到影響,故指導患者在術后早期活動很重要。應禁止在患側肢體上抽血、注射、輸液、綁袖帶等,以免影響肢體回流,防止患側肢體水腫。協助患者制定患肢功能練習計劃,一般術后2~3d即指導患者手指作捏拳動作,4~5d后鼓勵患者用患側手刷牙,適量做上舉運動;7~10d后作以下功能練習:①爬墻練習:用手指在墻上做爬格動作,向上或側上練習,每日2次,每次30m in;②毛巾操:長條毛巾置于背部,雙手握住兩端,反復上拉下滑,每日2次,每次30m in。術后堅持手臂鍛煉,注意勞逸結合。
術后我們提供精心的護理,患者堅持功能鍛煉,2~3年做完化療治療,隨訪3年。本組病例順利康復,術后6個月后都可正常生活和工作,目前未見出現功能障礙及其他并發(fā)癥,收到了滿意效果。
乳腺癌是全世界婦女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總發(fā)病率占女性全部惡性腫瘤的23%,死亡人數約占總癌癥死亡的14%,嚴重威脅著廣大女性的健康和生命[3]。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西方化,乳腺癌的發(fā)病率正以每年0.5%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10年,全球乳腺癌的年新發(fā)現病例數將有可能達到140萬[4-5]。我國雖然是乳腺癌低發(fā)區(qū),但近年來發(fā)病率也呈迅速升高且患者的年齡呈年輕化趨勢,特別是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和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據流行病學資料顯示,2000~2005年中國女性乳腺癌的患者數增長了38.5%,死亡人數增長了37.1%[6]。目前治療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仍是早期施行根治性手術。
乳腺癌根治術雖然能夠切除腫瘤及侵及的淋巴組織,但破壞了女性特征,導致患者情感障礙、生活質量大大下降。術前、術后的心理護理能有效減輕患者痛苦、增強生活的信心,有助于患者全身康復,幫助其早日回歸家庭、回歸社會。另外,此手術復雜、范圍廣、創(chuàng)面大,增加了術后感染的幾率,術后護理直接影響到手術的效果和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7]。術后密切觀察皮瓣血運情況,保持切口引流通暢,通過術后早期康復護理和功能鍛煉,有效地減輕了患肢水腫,大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乳腺癌術后患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護理工作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護理人員除了要提高臨床基礎護理知識與技能,減少并發(fā)癥外,還要求護士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責任心,要有精心的護理、精湛的技術、高水平的理論基礎。
[1]吳孟超,吳在德,吳階平,等.黃家駟外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160-1162.
[2]任學敏.乳腺癌術后患側上肢分階段、分級別功能鍛煉的臨床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19):4582-4583.
[3]Parkin DM,Bray F,Ferlay J,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02[J].CA Cancer J Clin,2005,55(2):74-108.
[4]Bray F,McCarron P,Parkin DM. The changing global patterns of female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J].Breast Cancer Res,2004,6(6):229-239.
[5]Fremgen AM,Bland KL,Mcginnis LS,et al.Clinical highlinghts from the national cancer data base[J].CA Cancer J Clin,1999,49(3):145-158.
[6]楊玲,李連弟,陳育德,等.中國乳腺癌發(fā)病死亡趨勢的估計與預測[J].中華腫瘤雜志,2006,28(6):438-440.
[7]Melinda MM,Philip DS,Vijay PK,et al.Immediate breast reconstruction after mastectomy increases wound complications:However,initiation of adjuvant chemotherapy is not delayed[J].Arch Surg,2004,139(9):98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