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宗榮李 俊
(1.重慶三峽學(xué)院學(xué)報編輯部,重慶萬州 404100)
(2.重慶三峽學(xué)院,重慶萬州 404100;四川師范大學(xué),四川成都 610068)
孤獨的聲響
——論孤獨體驗對杜拉斯創(chuàng)作的意義
鄭宗榮1李 俊2
(1.重慶三峽學(xué)院學(xué)報編輯部,重慶萬州 404100)
(2.重慶三峽學(xué)院,重慶萬州 404100;四川師范大學(xué),四川成都 610068)
孤獨是杜拉斯永遠揮之不去的一種情感體驗,寫作拯救杜拉斯于孤獨之中。童年時冷漠的家庭生活,外人的隔離和排斥,造成杜拉斯無法逃避的孤獨。她將這種孤獨投射到筆下的大使夫人、勞兒·V·斯泰因、副領(lǐng)事等人物身上,表達孤獨是人類永遠無法逃離的一種情感。
杜拉斯;孤獨;投射;逃離
伴隨著杜拉斯一生的,就是孤獨。“從60年代末起,她什么人都見,卻生活在巨大的孤獨之中?!盵1](14)“我始終相信孤獨無所不在。它占據(jù)了一切,和大家一樣,沒有孤獨便無所事事,便不再注意什么東西。那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推理方式,但使用的卻是日常的那種思維?!盵2](16)“每當有人來,我既感到孤獨感少了一些又覺得更被人拋棄。到了夜里才能體會這種孤獨?!盵2](13)不管是在人群中還是獨處,她經(jīng)常覺得孤獨。為了減輕孤獨,她酗酒。但是,“飲酒使孤獨發(fā)出聲響”,同樣不能帶給她快樂和安定,“酗酒的孤獨是令人不安的。心臟,就是它。它會突然跳得很快?!弊詈螅业搅宋ㄒ坏恼确绞健獙懽?。她說:
身處一個洞穴之中,身處一個洞穴之底,身處幾乎完全的孤獨之中,這時,你會發(fā)現(xiàn)寫作會拯救你。不為任何書的理由,沒有任何書的念頭,這就是置身于、再一次置身于一本書的面前。一種空靈的無限。一本可能的書。不在任何東西的前面。像一種生動的、不加修飾的寫作,可怕得無法逾越。[2](8)
杜拉斯覺得,“寫作,那是我生命惟一存在的事,它讓我的生命充滿樂趣”。杜拉斯依賴寫作,至死都在叫嚷著要寫作,寫作成為她的一種生存方式。她說:“我可以用寫作來代替維持生命,廢寢忘食?!薄皩懽鳎酥?,什么也別做?!?/p>
孤獨變成了她的故土,“沒有孤獨,就無法寫作?!币虼?,她把全部的努力用于減輕自己的分量。她使自己變得無足輕重,以便讓書變得至關(guān)重要。[3](15)對寫作的偏執(zhí),幾乎達到了執(zhí)拗的地步。一個女人,選擇寫作成為她的生存方式,或許是為了抵擋因孤獨而帶給她的恐懼。孤獨是無法避免的。對平淡生活的厭倦,人喜新厭舊的本性,社會性的約束……感情遲早會變質(zhì),找不到可靠的東西,只有陷入更深孤獨。
但是,寫作的過程也是孤獨的?!半x開寫作時的那種孤獨,作品就不會誕生,或者支離破碎,毫無生氣,不知如何發(fā)展下去?!薄皩憰撕退車娜酥g始終要有所分離,這就是一種孤獨,是作者的孤獨,是作品的孤獨。這種身體感受到的孤獨變成了作品不可侵犯的孤獨。在最初的孤獨階段,我發(fā)現(xiàn)我該做的就是寫作?!盵2](4)在晚年的著作《寫作》中,她多次談到寫作面臨的孤獨。她說:“在生活中,你會對一切產(chǎn)生疑惑:婚姻、朋友、尤其是夫妻倆的朋友。這種疑惑在身邊擴大。這種疑惑是唯一的,它就是孤獨的疑惑。它產(chǎn)生于孤獨?!盵2](9)
所謂“孤獨體驗”,是“一種深刻而強烈的智慧內(nèi)省,是個體生命與廣泛聯(lián)系的外部世界暫時中斷聯(lián)系而潛心考慮生命個體、生命意義問題時,所意識到的與他人無法重合的個別感、特殊感,是人的自我意識深化的一種心理反應(yīng)?!盵5](159)
馬斯洛曾這樣描繪孤獨的藝術(shù)家:“他們比較不受文化習(xí)俗的型塑;也正因為如此,他們似乎也就比較不怕別人會說什么、不怕別人會問些什么,也不怕別人會笑什么。他們比較不需要別人、對別人的依賴也較少,因此,他們比較能夠不害怕別人,對別人的敵意也比較少?!瘪R斯洛還進一步指出:“然而,更重要的也許是,他們對于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自己內(nèi)在的沖動、情緒、思想無所畏懼。他們比一般人更能接受自我。這種對內(nèi)在自我的認可與接受,使他比較能夠更勇敢地去覺察世界的真實本質(zhì),而其行為也比較能夠純?nèi)坏匕l(fā)乎本性,(且比較不受控制、不受壓抑、不是計劃好的、預(yù)想的,或事先設(shè)計好的。)他們比較不害怕自己的想法,即使自己有點‘瘋癲’、或傻氣、或瘋狂。他們比較不怕別人笑話,也不怕別人非難。他們能夠一任情緒浮沉而無煩惱?!盵6](189)
正因為如此,杜拉斯既抗拒孤獨又享受孤獨。
瑪格麗特·杜拉斯小時候,生活是不幸福的?!啊N做法是重復(fù)不幸的各個插曲——這屬于傳記的范圍,另—種做法是指出家庭的一致超過了家庭引起的破裂,第三種做法是發(fā)現(xiàn)這種不幸形成了作家的個性”。[3](34)相互冷漠、隔絕的家庭環(huán)境形成了杜拉斯孤獨的、獨立特行的個性。[7]
“我只能生活在那樣的家庭里。它的冷酷無情、可怕的困苦、惡意狠毒,只有這樣才能在內(nèi)心深處取得自信,從更深的深度上感受到我的本質(zhì)的確定性?!盵6](63)杜拉斯童年和少年時代的生活是復(fù)雜的。她與第一個情人的關(guān)系使她遠離了她本應(yīng)該在的團體。“有一天,命令下達,禁止她們(法國學(xué)校的同學(xué)——筆者注)和沙瀝女校長的女兒說話。在課間休息時間,她成了孤零零一個人,背靠在室內(nèi)操場的柱子上,望著外面的馬路?!盵6](74)“后來我沒有再去,因為,我的姨母因為我行為不檢不愿意讓她們的女孩子見到我?!盵6](79)外人對她的孤立,使她更多地生活在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里。雖然有兒時的朋友海倫?拉戈奈爾,但是她們彼此不能接受對方的想法,她還是孤獨的。
杜拉斯15歲的時候就想寫作,告訴母親時,第一次母親沒有反應(yīng),“后來她問:寫什么?我說寫幾本書,寫小說。她冷冷地說:數(shù)學(xué)教師資格會考考上以后,你愿意,你就去寫,那我就不管了。她是反對的,她認為寫作沒有什么價值,不是工作,她認為是胡扯淡。”[6](20)
母親對少女時代杜拉斯想法的不在乎,家人與家人之間的隔膜,杜拉斯老年時回憶起來,“我覺得我隱約間又渴求孤獨。同樣,自從我離開童年期,離開我那個可怕的家族,我也看到我不再是孤獨一個人。我要寫幾本書。這就是我在現(xiàn)實之外,在這無邊無際的大沙漠里所看到的,而我的生命正是在大沙漠里所看到的,而我的生命正是在大沙漠的特征下在我的面前展現(xiàn)出來?!盵6](85)
1947年秋,杜拉斯放棄了她的一篇題為《泰奧朵拉》的作品。當時她剛剛生了第二個孩子,由于第一個孩子的夭折,她對第二個孩子非常用心。她在尋找,她試圖寫最微不足道的東西,最平庸的事情?!拔疫€不知道孤獨后來會變成什么,還無法談?wù)撍?。我認為,這種孤獨已變得平常,久而久之,變得很庸俗?!盵2](19)“手稿亂七八糟的,正面反面都有。為了忘卻這份惶恐她整段整段地涂改。她想要通過寫作拔除自己不正常的心理,但是感到自己做不到。于是她對自己說話,接著又編造出了一個想象中的對話者。”[8](303)兒子的出生讓杜拉斯有一種澄清自己和母親關(guān)系的欲望,開始了和母親的對話。1958年,主要表現(xiàn)她母親的電影《抵擋太平洋的堤壩》出品,杜拉斯在《法蘭西觀察家》上這樣解釋她和母親之間的關(guān)系:“面對母親,面對讓母親進入我的一本書的問題,我重新開始了好幾次,是的,我以為我要放棄這本書了,甚至放棄文學(xué)。接著,是的,還是因為她,我覺得我只能搞文學(xué)。如果做別的會非常困難,我只能這樣來解決她。正是我在解決她的時候產(chǎn)生了一種難以名狀的激情,于是我突然轉(zhuǎn)向了文學(xué)。正是基于這一點,我說我通過小說來澄清自己的思想,我通過小說表現(xiàn)出來的這種趣味是很真實的?!盵8](304)杜拉斯在文學(xué)上的革命以及將文學(xué)看成暴露自己的一種方式,就發(fā)生在這個時期。在這個階段,杜拉斯力圖為自己體驗到的孤獨找到合適的表達方式。
杜拉斯筆下的人物和杜拉斯一樣孤獨。無論是在家庭里,還是在社會中,那些人物一直處于孤獨中,孤獨成為他們的共同體驗和生存態(tài)度。孤獨是現(xiàn)實的生存世界對個體生命壓迫的產(chǎn)物,個體對社會和他人的反抗乃至敵視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孤獨的源頭。她筆下人物特殊的人生際遇決定其命運是孤獨的,使人處于一種難以與人對話的孤立狀況。副領(lǐng)事的遭遇、大使夫人看似放蕩的生活、勞兒·V·斯泰因的迷狂、對大兒子充滿了強烈而邪惡的愛的母親……這些人物都生活在世界的邊緣,不被人理解,只能品嘗自己的孤獨,沉迷在自己的世界中。
杜拉斯的孤獨不僅是她掌握世界的一種方式,而且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無法交流溝通的苦悶。杜拉斯一方面充分地挖掘和書寫了孤獨之痛,并在很大程度上把它與人的生存困境聯(lián)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又展示了她的主人公面對“孤獨”時戰(zhàn)勝痛苦勇敢地生存下去的勇氣?!拔覜]有說的是,我書中的所有女人,不管年齡是大是小,都源于勞兒·V·斯泰因。就是說都對自已有某種遺忘。她們都有明亮的眼睛。她們都冒冒失失,缺乏遠見。她們都使自己的生活變得不幸。她們膽戰(zhàn)心驚,害怕街道和廣場,她們不是在等待幸福的降臨?!盵3](11)
為了抵制這種孤獨,不管女性人物的社會地位、身份、所處的環(huán)境有多么不同,除了作為妻子以外,她們的另一個角色都是孩子的母親,就連單身女人也概莫能外。杜拉斯母愛的缺失和痛失愛子的經(jīng)歷,不難讓人理解其作品所展示的母愛主題,并且作家灌注其中的思考超越了簡單的母子關(guān)系模式。她的小說,在情境鋪敘、情節(jié)展開上往往惜墨如金,但在人物對話上頗下工夫。杜拉斯不是通俗作家,其作品通常難以讀懂,但我們在閱讀時,從她詩意的、風(fēng)格化的對話中,總會感受到其中的人物力求逃脫孤獨處境,內(nèi)心的高度張力,感受到杜拉斯豐富的情感、力量和激情。
寫作是孤獨的一塊隱地,是自我確證的方式,也是自我救贖的方式,寫作是對生命匱乏和恐懼的言說。只有通過寫作,她才從被壓抑、仇恨、愛與怨,即瘋狂的陷阱之中獲得拯救。
1961年發(fā)表的劇本《長別離》以極端的形式表現(xiàn)了這種絕望的孤獨。一個流浪漢經(jīng)過一個女人的家門時,這個女人相信他就是她在一九四四年流放到德國的丈夫。流浪漢失去了記憶,只有這個女人可以確證他們的夫妻關(guān)系。表面看來,這個流浪漢似乎可以接受他是這個女人的丈夫,直到有一天,他企圖撞車自殺,并且對此行為沒有做出任何解釋。他被關(guān)在圣安娜精神病院。女人繼續(xù)到圣安娜精神病院看這個她堅持認為是她丈夫的人。劇本著重描寫了女人為了喚回這個失去時間概念的男人所施展的各種手段??伤绞桥?,他就越是把自己關(guān)在圍城中不肯出來。他不想損害自己那種無知的幸福,不愿找到屬于他的家、身份和社會理性。沒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阻礙他的逃離,阻礙他回到不做任何人的自滿中。
“電影的目的,”杜拉斯說,“在于表現(xiàn)記憶和忘卻的并存是不可能的?!盵8](433)失去記憶的男人近在咫尺,卻無視深愛著自己的女人。她想盡辦法,試圖讓他回憶起他們之間的愛情,但是更讓人心碎的是,每當希望即將降臨,他就要想起那份愛時,在人們的期盼中,他又漠然地走開了。杜拉斯在《長別離》中營造了一個只屬于她自己的情感世界,而這個幻想世界是她自己孤獨的吶喊。
瑪格麗特·杜拉斯在創(chuàng)作行為中極其孤獨,所以在可感知的東西和可理解的東西之間劃出了界線,并滿足于可感知的東西?;逎臇|西即使有,也是產(chǎn)生于她經(jīng)驗的隱秘性。
《勞兒·V·斯坦茵的迷狂》的勞兒·V·斯坦茵是一個無法歸類、沒有國籍的女子,她可以是西班牙人、法國人或德國人。勞兒,典型的西班牙名字,V是Valerie的縮寫,斯坦茵則屬于日耳曼民族。勞兒·維·斯坦茵,西班牙的頭上長著法國身體,后邊的尾巴是德國制造。
勞兒生活在恐懼與顫抖之中,她總是覺得疲倦,無法遏制的疲倦,她總是很困,睡不醒的樣子。“道出勞兒的空茫和透明,”杜拉斯寫在初稿第一頁的留邊處,補充道,“她不是任何人,她很孤獨,這就是所謂的勞兒·V·斯坦茵。”大家總是以為如果發(fā)生了什么不幸就應(yīng)該忘記,永遠不再提起,試著從記憶中抹去。家庭,朋友,親人都以為這樣會有好處,好像真的能夠故作輕松地邁著沉重的步履前進,好像真的可以裝作什么事情都沒有發(fā)生過一樣。這就是勞兒的問題。所有的人都害怕提起她被未婚夫拋棄的那個夜晚,對于他們來說沒有任何先兆。勞兒等了六年,想要回到這起愛之罪的發(fā)生地點,她想要弄明白自己為什么會默許那個曾答應(yīng)嫁娶相守的男人離她遠去。但是當初發(fā)生了這一切的賭場沒能給她任何線索?!皼]有任何痕跡,沒有,一切都被包起來了,勞兒和所有的一切。”她不能控制自己的思維。她不是一個真正完整的人。“這要追溯到很久以前。”塔西亞娜,勞兒最好的朋友說,訂婚關(guān)系的中斷不是造成她精神錯亂的原因。這是一個看不清楚的深淵?!八瓷先ナ窃谌淌?,平平靜靜地忍受著煩惱,裝出一副乖順的模樣,但是她隨時都會失去記憶?!薄斑@當然是—種精神方面的疾病,”一九七六年她說,“但她真的是在這個世界之外。”[8](461)
勞兒·V·斯坦茵身處社會制約之外,是個另類。她既不停留在自己的身體里也不停留在自己的姓氏里。她是《琴聲如訴》里安娜·德巴萊德的小妹妹;和她一樣,她永遠那么懶洋洋的,永遠在勾引別人。她還是《夏日夜晚十點半》里瑪麗亞的女兒,她繼承了她的敏感,她那份愛情的迷失和她想要得到歡娛的瘋狂的欲望。三個人都焦灼而痛苦,強烈的情緒一陣陣地波動,把最大的幸福當成深切的痛苦來體驗。她們不屬于任何人,不屬于父親,不屬于丈夫,更不屬于情人。男人可以成為她們生命中的過客,但是不能占有她們。她們對自己也關(guān)上了門。[8](463)杜拉斯以細膩的筆觸描寫勞兒所體驗到的自我意識的變形。杜拉斯的一生有著復(fù)雜的人生體驗,精神上曾經(jīng)屢受刺激,面對現(xiàn)實,她的內(nèi)心深處常常不自覺地陷入孤獨之中。[9](214)在這部書的寫作過程中,杜拉斯經(jīng)常問自己是不是也瘋了,她將自己對瘋狂的恐懼傳遞給勞兒。完成這本書也是她第一次做完戒酒治療的時候。以前寫書的時候總是一邊喝酒一邊描寫黑夜,這一回她卻要面對自己的問題了。[10]她用文字表達孤獨時,依然是孤獨的。
杜拉斯書中的人物之間仿佛有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實則個個是孤獨的游魂。他們往往在滾滾紅塵中偶遇,宿命般地彼此吸引,又宿命般地厭倦、失望、分離。她認為個體之間無法交流對生命的感受。杜拉斯強調(diào)了個體間無法融合、理解和滲透,孤獨和隔離是絕對的,命定的,是任何橋梁也彌合不了的差異??v使性的交流,也消解不了個體的絕望之感。她表達了孤獨是人類永遠無法逃離的一種情感。
[1][法]雅恩·安德烈亞.我就是杜拉斯的情人[M]//杜拉斯的情人.彭偉川譯.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2][法]杜拉斯.寫作[M].曹德明譯.沈陽:春風(fēng)文藝出版社,2000.
[3][法]布洛-拉巴雷爾著.徐和瑾譯.杜拉斯傳[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
[4]王克儉.文學(xué)創(chuàng)作心理學(xué)[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xué)出版社,1997.
[5]馬斯洛.自我實現(xiàn)與人格成熟[M].臺北:光啟出版社,1987.
[6][法]杜拉斯.情人[M].王道乾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
[7]鄭宗榮.論童年經(jīng)驗對杜拉斯創(chuàng)作的影響[J].重慶三峽學(xué)院學(xué)報,2007(1).
[8][法]勞拉·阿德萊爾.杜拉斯傳[M].袁筱一譯.沈陽:春風(fēng)文藝出版社,2000.
[9]譚成春.譯后記//杜拉斯.英國情人[M].沈陽:春風(fēng)文藝出版社,2000.
[10]曾麗華.生命的悲歌:蕭紅小說的女性書寫[J].重慶工學(xué)院學(xué)報,2007(10).
(責(zé)任編輯:張新玲)
Abstract:Loneliness is Duras’ life-long emotional experience, from which she can be saved by writing. Lack of love in her childhood in her family life and other people’s isolation and repulsion resulted in her loneliness, an emotion inescapable by human being, which is reflected from her characters, such as, Mrs. Ambassador, Stein etc.
Key words:Duras; loneliness; reflection; flee
The Sound of Loneliness: the Significance of Loneliness Experience for Duras’ Literary Creation
ZHENG Zong-rong1LI Jun2
(1.Editorial Department,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Wanzhou 404100, Chongqing; 2.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8)
I106.4
A
1009-8135(2010)06-0079-04
2010-08-22
鄭宗榮(1975-),女,重慶萬州人,重慶三峽學(xué)院學(xué)報編輯部編輯,副教授。
李 ?。?971-),男,重慶開縣人,重慶三峽學(xué)院文學(xué)與新聞學(xué)院副教授,四川師范大學(xué)博士生。
本文系重慶市教委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項目《杜拉斯對中國女性作家的影響研究》(編號:08jwsk097)和重慶三峽學(xué)院課題《杜拉斯與中國新時期女性文學(xué)研究》(編號:2007-sxxyqn-07)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