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市民社會與國際體系的互動
        ----基于近現(xiàn)代歷史的考察

        2010-04-03 14:08:08王文奇
        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年1期
        關鍵詞:市民體系

        王文奇

        (吉林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中心,吉林長春 130012)

        一、市民社會與國際體系:概念的選取與界定

        “市民社會(civil society)最初是表示社會和國家的一個一般術語,與‘政治社會’同義;后來表示國家控制之外的社會和經(jīng)濟安排、規(guī)則、制度?!盵1]這個定義在一定程度上闡釋了市民社會的多重含義,但是不夠確切和詳盡。

        市民社會的最初含義可以上溯到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所闡釋的市民社會即為城邦,也就是將市民社會等同于文明社會。此后,市民社會的含義經(jīng)過了三次發(fā)展變革。第一次發(fā)展變革的基礎是社會契約論的興起。在社會契約論的政治思想中,認為在人們所處的這個現(xiàn)實社會誕生之前存在著自然狀態(tài),按照洛克的看法,自然狀態(tài)本質上是和平的,但是仍然有缺陷,如缺少公允的仲裁者來維持正義等,于是人們自愿讓渡一部分權利,“這便是立法和行政權力的原始權利和這兩者之所以產(chǎn)生的原由,政府和社會本身的起源也在于此”[2]。在洛克那里,市民社會就是與自然狀態(tài)相對的,基本等同于國家。

        對市民社會理論的第二次發(fā)展,是由黑格爾和馬克思完成的?!罢嬲氖忻裆鐣皇请S同資產(chǎn)階級發(fā)展起來的;但是市民社會這一名稱始終標志著直接從生產(chǎn)和交往中發(fā)展起來的社會組織,這種社會組織在一切時代都構成國家的基礎以及任何其他的觀念的上層建筑的基礎?!盵3]這里的市民社會不再與自然狀態(tài)相對立,而是產(chǎn)生出了市民社會與國家政權相分離的二分法,并且基本上等同于經(jīng)濟社會。

        市民社會在現(xiàn)代進行了第三次蛻變,產(chǎn)生出了國家—經(jīng)濟—市民社會的三分法。在這種三分法中,哈貝馬斯提出的公共領域概念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公共領域是開放性的,每一個公民都能夠參與到這個領域中來。在公共領域中的個體,在集會、結社自由以及表達和發(fā)表意見的自由得到保障的條件下就大家共同關心的事情進行交談時,他們便是以一個公共團體的身份在活動,就締造出了公共領域。哈貝馬斯曾直截了當?shù)仃U述了他所認為的市民社會?!笆忻裆鐣钡暮诵臋C制是由非國家和非經(jīng)濟組織在自愿基礎上組成的。這樣的組織包括教會、文化團體和學會,還包括獨立的傳媒、運動和娛樂協(xié)會,辯論俱樂部、市民論壇和市民協(xié)會,此外還包括職業(yè)團體、政治黨派、工會和其他組織等[4]。

        誠如克羅齊所說:“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泵恳环N市民社會的界定都有其時代背景在內。盡管對市民社會的闡述不同,背后的市民社會精神卻是一致的,市民社會的作用和目的都在于通過市民社會治理當時的社會,促成人的天賦權力的實現(xiàn),促成人的自由發(fā)展,使社會趨向于善和正義??梢哉f,沒有一個一以貫之的市民社會的外延,卻有一種一以貫之的市民社會精神。

        本文考察的是近現(xiàn)代歷史,因此,本文對市民社會的界定是:市民社會是處于政治權力控制之下的民眾,為了民眾自身或人類整體的利益結合起來,首先為促進自身合理的自由全面發(fā)展,進而為促進社會實現(xiàn)公平正義而組成的集團、組織及其所采取的行動。市民社會的第一階段目標是擺脫超經(jīng)濟強制,求得民眾自身的經(jīng)濟自由及發(fā)展,這是人的基本權力,也是社會得以合理發(fā)展的前提;第二階段目標是在第一階段目標實現(xiàn)的基礎上,為了整個社會的公平與正義而努力。

        在對市民社會進行界定之后,我們再來考察一下國際體系。所謂國際體系,一般是指由彼此相互聯(lián)系的單位組成的一個整體?!皣H體系這個概念中包含著一個基本的假設,即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體,他們的活動總是會形成一定的行為模式,這些行為模式可以被稱為系統(tǒng)?!盵5]

        國際體系最早是行為主義者的核心概念。20世紀50年代,行為主義學派將自然科學方法尤其是系統(tǒng)論引入到國際關系研究中,引發(fā)了“行為主義革命”。行為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莫頓·卡普蘭在其《國際政治的系統(tǒng)和過程》一書中,按照一體化的程度進行排列,區(qū)分出六個性質截然不同的國際政治系統(tǒng)[6],也就是國際體系。

        行為主義學派的這種體系分析方法,被后來居上的其他學派相繼吸收。新現(xiàn)實主義的代表人物肯尼斯·沃爾茲將系統(tǒng)定義為:“一系列互動的單元,從一個層次來說,系統(tǒng)包含一個結構,結構是系統(tǒng)層次上的一個組成部分,由于它才可能設想單元組成一個體系,而不同于簡單的集合。在另一個層次上,系統(tǒng)包括互動的單元?!盵7]自由制度主義的代表基歐漢也重視系統(tǒng)分析,“我集中探討體系特征的影響,因為我相信,國家的行為,還有其他行為者的行為,強烈地受到國際環(huán)境所決定的限制和激勵因素的影響。當國際體系發(fā)生變化時,激勵因素和行為也會發(fā)生變化”[8]。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亞歷山大·溫特為代表的建構主義在國際關系理論領域異軍突起。同樣,溫特也是從國際體系入手進行研究的。“國家很少處于完全孤立狀態(tài)。大多數(shù)國家置身于由獨立國家組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體系之中,體系影響到國家的行為?!盵9]

        但是,真正對國際體系作歷史性分析的,要數(shù)英國學派。而巴里·布贊和理查德·利特爾在《世界歷史中的國際體系》一書中所創(chuàng)建的國際體系理論對于我們來說最有裨益。這是一種真正重視歷史,在史實的基礎之上提升出的一種國際體系研究方法,而此前的體系理論在從理論轉向實踐方面存在著困難。作者開篇就指出:“我們考察多重國際體系的整個歷史,這段歷史構成了一個超過5000年的時期;而不只是追溯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定以來350年間當代國際體系的歷史。主流國際關系學通常將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視為國際體系起源的標志?!盵10]1正是這種歷史視角的考察,使我們能夠將國際體系與市民社會結合起來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一條可取的研究路徑。在本文中,筆者將運用到《世界歷史中的國際體系》一書中最常用的分析層次----國際體系、次國際體系、單位、次單位、個體,主要分析部門----軍事部門、政治部門、經(jīng)濟部門、社會或文化部門、環(huán)境部門,體系類型----完全國際體系(這些國際體系通常包括套疊的所有部門的全部范圍)、經(jīng)濟國際體系(這些體系缺乏軍事—政治互動,但它們通常體現(xiàn)了經(jīng)濟和社會—文化的交流)、前國際體系(這些體系主要由社會—文化互動構成,盡管體系中也許包含著非商業(yè)貿易的成分)。

        二、市民社會的變遷與國際體系的演進

        斯塔夫里阿諾斯說:“1500年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盵11]當世界歷史推進到1500年時,在世界范圍內已經(jīng)并存著幾個不同的國際體系。但是由于物質技術的限制,各個國際體系之間的互動能力很弱。“在陸上,歐亞大陸的物質技術取決于車輪的發(fā)明,適于牽拉、馱載和騎乘動物的馴化以及道路的拓展,還有快馬傳驛制度。在水上,則依靠發(fā)展真正的輪船(與木筏相對)、帆船、航海技術知識和港口?!盵10]170各個國際體系間尚未建立長期穩(wěn)定的經(jīng)濟聯(lián)系,政治軍事聯(lián)系也無從談起,因此各個國際體系還處于相對隔絕、各自發(fā)展的狀態(tài)。在一些前現(xiàn)代國際體系內根本就不存在著市民社會形態(tài)。即便在市民社會發(fā)展較早的歐洲國際體系中,市民社會也只是局限于各個政治實體的內部,如果按照層次分析,市民社會則處于個體或者次單位的層次上,它們?yōu)榱藢崿F(xiàn)民眾的自由經(jīng)濟,擺脫超經(jīng)濟強制在艱難抗爭,沒有走向跨國聯(lián)合,也就無法在體系層次上發(fā)揮作用;而且市民社會的運作也只是在經(jīng)濟部門中展開,處于市民社會的初級階段,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這一時期的市民社會等同于經(jīng)濟社會。

        隨著大航海時代的開啟和全球經(jīng)濟聯(lián)系的加強,市民社會在歐洲體系內得到發(fā)展。這種發(fā)展促成了兩方面結果:一方面經(jīng)濟聯(lián)系和交往的范圍擴大,不再僅僅是歐洲體系內各國間簡單而松散的貿易,如今因為資源配置范圍的擴大,歐洲的跨國經(jīng)濟聯(lián)系變得頻繁而密切,并且商業(yè)往來也跨出了歐洲的大門,走向亞洲、非洲和美洲。另一方面的結果是市民們越來越不滿足于當時所處的狀態(tài),由于沒有強大的國家作為后盾,人們的海外貿易往往受到一些政治權勢的制約、盤剝,也遭受著海盜的侵襲,而無法要求國家來為自己做主。于是,市民社會就處在了對抗國家的立場上,呼喚著國家的變革。市民社會的這種訴求恰恰迎合了時代發(fā)展的潮流,也迎合了各個國家的領導層加強自身力量、擺脫外來神圣羅馬帝國和教皇干涉的要求,于是市民社會的訴求推動了歐洲絕對主義國家的出現(xiàn)。同時絕對主義國家靠著支持大航海、海外殖民地的擴展,進一步掠奪世界范圍內的財富,進一步滿足著市民們的愿望,也刺激了市民們的欲望。

        此時,一方面在歐洲,絕對主義國家成了國際體系主體中的主流;另一方面絕對主義國家的海外擴張也擠壓著甚至毀滅了一些原本與歐洲體系共生的國際體系,世界的權力中心向歐洲偏移。這樣,整個世界都發(fā)生了改變。處在個體或者次單位層次上的歐洲市民社會,推動了歐洲國際體系內單位的變化,單位的變化進一步改變了歐洲的國際體系甚至是整個世界范圍內的國際體系。恰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雖然市民社會這時還只是停留在國家政權內部,但是市民社會促成的絕對主義國家的出現(xiàn),卻產(chǎn)生了體系層面的影響。

        絕對主義國家的出現(xiàn)雖然保證和促進了市民們對財富的渴望,但并沒有促成市民社會的立刻深化。因為大量海外殖民地的存在,使人們不必在國內繼續(xù)與王權爭奪空間、維護私有財產(chǎn),他們可以通過組織船隊和跨國公司,踏上美洲、非洲、亞洲,或者挖掘黃金白銀,或者販賣黑人奴隸,或者運輸香料,就能滿足自己的經(jīng)濟欲求。如果說,這一時期市民社會有什么特色的話,那就是當17世紀來臨時,各國公司的出現(xiàn)。如1600年成立的英國東印度公司、1602年成立的荷蘭東印度公司,雖然有政府的資金和軍隊參與在內,但它們的目的始終以經(jīng)濟為主,國家在一定意義上依附著公司,公司成了脫離政府超經(jīng)濟強制的典范。

        但很快絕對主義國家的弊端顯現(xiàn)出來。在歐洲各國國內的經(jīng)濟和自由市場得不到深入擴展時,強大的王權在最初瘋狂殖民后,又將手伸向市民的口袋。市民社會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就是要與絕對主義國家相抗衡,爭奪自己的經(jīng)濟空間。市民們起來反抗,他們要徹底擺脫超經(jīng)濟強制,他們要擺脫強大的王權專政,于是資產(chǎn)階級革命從英國開始,在歐洲相繼爆發(fā)。英國“1688年的革命,算是教訓了王室,告誡它不要干預地方政府的事情。在克倫威爾時代的英國,中產(chǎn)階級一度想奪取政權:裝貨馬車的趕車人、皮革商人和屠戶的子孫,都出現(xiàn)于統(tǒng)治者的行列”,“財產(chǎn)權的神圣代替了君權的神圣”[12]。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結果是徹底擺脫了超經(jīng)濟強制,實現(xiàn)了私有財產(chǎn)神圣原則,引領了市民社會第一階段的完成。

        此后,在歐洲,一些有識之士或團體、媒體等看到社會的商業(yè)氛圍越來越濃,也看到了商業(yè)社會的弊端,他們開始或批判或諷刺商業(yè)社會的陰暗面,以引起人們的警覺,開始向市民社會的第二階段邁進。1711年在英國創(chuàng)刊的報紙《觀察報》就試圖提升社會的道德標準。市民社會因為他們的努力而進一步擴展,從單純的經(jīng)濟部門轉向社會文化部門,市民社會由擺脫超經(jīng)濟強制為主、其他方面為輔的抗爭,轉變到以批判社會本身、治理社會為主了。市民社會從這一時期開始強調人權、平等、正義,強調普世價值,一方面處在制衡國家的位置上,另一方面又處在規(guī)約社會的立場上。歐洲的市民社會在國際合作上也取得了顯著進展。從最初的經(jīng)濟合作到此時輿論的合作、協(xié)會團體的合作和定期會議等形式,使市民社會所能關涉的地理范圍實現(xiàn)共通,也使市民社會所關涉的方面、對象實現(xiàn)了擴展和深化。

        但是,世界歷史的發(fā)展是不平衡的。當歐洲的市民社會深入發(fā)展時,世界其他地區(qū)的市民社會形態(tài)還處在漫長的初級階段。隨著歐洲列強殖民程度的加深,亞洲、非洲和美洲原來的社會結構發(fā)生了改變,被納入歐洲體系,一些原本沒有市民社會或市民社會力量微弱的地區(qū),逐漸誕生了市民社會或市民社會得到壯大。這種被殖民者催生壯大的市民社會主要有兩種形態(tài),一種形態(tài)是作為對列強挑戰(zhàn)的回應,殖民地人民意識到自身處于被壓制、被剝削的狀態(tài),對這種狀態(tài)極端不滿,從而結成市民社會團體,通過輿論、游行、罷工等活動,為了自身的權益而抗爭。另一種形態(tài)是在列強殖民化的過程中,殖民宗主國的移民來到殖民地,他們把市民社會精神帶給當?shù)氐耐林?在移民的領導下,反對殖民當局的市民社會誕生了,例如,莫桑比克白人農(nóng)民聯(lián)盟就曾向政府施加壓力,創(chuàng)設公開招股的公司,如谷物市場聯(lián)會和奶制品聯(lián)會[13]。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殖民地的第一種市民社會形態(tài),這種形態(tài)最終轉化為民族主義,通過建立民族國家來完成市民社會的第一階段。

        民族主義浪潮從北美大陸發(fā)端,影響波及到歐洲,與反絕對主義國家的行動結合在一起,成就了大革命。市民社會在殖民地的發(fā)展,再度對國際體系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民族解放運動,沖擊了歐洲列強建立起來的世界體系,國際體系的單位迅速增加,主權國家越來越多,國際法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與此同時,市民社會的跨國運動也越來越頻繁,以往只是在歐洲范圍內展開的各市民社會組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現(xiàn)在越來越具有世界性。市民社會已然從最初的個體或者次單位層次,躍進到單位甚至體系層次上來,只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市民社會組織雖然在單位和體系層次上運作,但是相對于主權國家來說,它們的力量和影響卻顯得弱小,需要通過傳導效應影響到主權國家的行為。

        市民社會真正在全球范圍內產(chǎn)生巨大影響是在二戰(zhàn)以后,市民社會組織也成了國際體系的主體之一,市民社會的范圍也在不斷擴大。這既包括地理范圍的擴大(如從個別國家內部已經(jīng)擴展到全世界范圍),也包括關注領域的擴大(如最初是經(jīng)濟等簡單的幾個方面,現(xiàn)在市民社會的關注則是非常廣泛,包括人權、環(huán)境污染、婦女地位、核武器擴散等等問題)。市民社會組織的行動影響能夠涉及政治、經(jīng)濟、軍事、社會文化、環(huán)境等多個部門。此時,市民社會綜合發(fā)揮了制衡國家、參與國家、與國家互補等作用。除此之外,市民社會還對跨國公司的舉動進行著監(jiān)督和批判,市民社會組織也就因此成為了全球治理的主體。

        三、 全球體系與全球市民社會

        我們置身在全球化時代,這已經(jīng)成了一個不證自明的公理。二戰(zhàn)后,全球范圍內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互動空前增強,尤其是隨著電訊業(yè)的現(xiàn)代化和網(wǎng)絡的普及,更加速了世界范圍內的各種聯(lián)系,“地球村”這個詞已經(jīng)深入人心。

        在這樣的時代,國際體系也發(fā)生了變化。二戰(zhàn)后,各個殖民帝國已經(jīng)無力再統(tǒng)治殖民地,1960年12月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了《給予殖民地國家和人民獨立宣言》,宣布要“迅速和無條件地結束一切形式和表現(xiàn)的殖民主義”[14],使主權國家如雨后春筍般開始在全世界范圍內建立起來,這是史無前例的。

        與此同時,國際體系的單位正在增加,在主權國家之外,跨國公司和非政府組織也成為了國際體系中的單位。一些大的跨國公司甚至也可以躋身成為國際體系的主導單位,因為他們的經(jīng)濟總量相對于一些弱小國家來說更加強大,早在1998年世界經(jīng)濟和跨國公司100強的排名中,通用汽車居第24位,花旗集團居第56位,大眾汽車居第57位,西門子居第64位[15]??鐕旧踔烈呀?jīng)具備了馬克斯·韋伯所說的科層制特征,形成了強大的權力實體[16],同時,非政府組織成了市民社會的主體,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有論者稱“在當前的世界政治中,迄今為止以主權國家為主體的國家之間關系構成的國際體系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正在形成一個由包含主權國家在內的多元性主體構成并具有世界規(guī)模的復合性政治框架,即全球體系”。這樣一個全球體系也就是歷史上迄今為止最為完備的完全國際體系,在該體系中,無論層次上還是單位上的界線都越來越被彼此的互動和影響所模糊。在全球體系中,“蝴蝶效應”日益明顯。

        但全球體系并不代表著和平與和諧,在全球體系中,有些國家努力獲得核武器,產(chǎn)生了核危機;有些國家出于自身目的,違背國際法,避開聯(lián)合國發(fā)動地區(qū)性戰(zhàn)爭;而有些大型跨國公司,向發(fā)展中國家傾倒有毒垃圾。恰恰因為“蝴蝶效應”的明顯加強,使得全球治理成為必要。這時,全球市民社會就擔當了治理者的角色。

        “我們看到一個新的跨國家‘市民社會’正呈現(xiàn)出生機,目睹了種種旨在推動和平、人權、環(huán)境和社會改革的社會運動正在全球范圍內發(fā)生?!盵17]這個新的跨國家的市民社會就是全球市民社會。當然,全球市民社會的出現(xiàn)“不只是因為各個團體建立起了跨越國家邊界的戰(zhàn)略聯(lián)合,還在于這些非政府組織和社會運動的關注焦點是跨國性問題”[18]。

        由于非政府組織所代表的市民社會,在全球議題上已經(jīng)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關于發(fā)展、人權和環(huán)保議題,他們對國際政治的影響越來越大,甚至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塑造著國際政治。例如自二戰(zhàn)結束以來,非政府組織就一直在持續(xù)地強化聯(lián)合國的人權體系,同政府和政府間組織展開合作,非政府組織之間也展開合作?!按笊鈬H”和“人權觀察”就一直在游說各國執(zhí)行更加嚴格的人權保護標準。它們?yōu)槿藱嘣O置的定義具有更廣泛的專指性,通過公布侵犯人權的具體案例和掀起國際聲討運動,敦促各國鑒別和懲罰那些侵犯人權的國家。這些努力對于各國的行為以及進一步建立尊重人權的機制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政府統(tǒng)治的權力往往是由上而下的,通過政府的政治權威,通過發(fā)號施令、制訂政策和實施政策,對社會公共事務實行單一向度的管理。與此不同,非政府組織所代表的市民社會的治理則是一個上下互動的管理過程,它主要通過合作、協(xié)商、確立共同目標等方式進行公共事務的管理,權力向度是多元相互的而非單一的或由上而下的。大多數(shù)的非政府組織可以擺脫官僚體制的束縛而充滿靈活性和適應性。

        面對著大型跨國公司具有越來越大的權力和跨國公司單純?yōu)榱松虡I(yè)利益而對社會造成的破壞,全球市民社會也把矛頭指向一些跨國公司,對跨國公司的不合理行為進行抗議或者輿論施壓。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管理有害廢物國際貿易的《巴塞爾公約》中有一處漏洞,從而使公司在進行有毒廢物貿易時能夠避開禁令,“綠色和平運動”曾致力于將國際談判的注意力集中到《巴塞爾公約》的這一條上。2006年8月下旬,荷蘭托克公司租用的貨輪通過代理公司在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讓10多處地方傾倒了數(shù)百噸有毒工業(yè)垃圾,引發(fā)嚴重環(huán)境污染。托克公司雖然提前向科方通報了垃圾的劇毒性,但并沒有遵守《巴塞爾公約》關于處理危險垃圾的相關規(guī)定,同時忽視了科特迪瓦在處理這些垃圾方面存在的技術問題??乒俜焦嫉臄?shù)據(jù)表明,事件造成10人死亡,另有超過10萬人次因呼吸障礙或其他不良反應到醫(yī)院就診。一些國際非政府組織,特別是環(huán)境保護組織在揭露該事件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并且這些非政府組織成員還不顧危險,前往科特迪瓦與當?shù)氐恼兔癖娨黄饏⑴c對托克公司的施壓和對有毒垃圾的治理。

        全球體系與全球市民社會的關系就這樣處在了共生又共同制約的地位上。全球體系的形成推動了全球市民社會的形成,全球市民社會的出現(xiàn)又進一步推進了全球體系各層次和各部門之間的融通。另一方面,在全球體系中,主權國家、跨國公司與非政府組織都成為了體系的主體,但是前二者的影響力和能夠動用的直接資源要遠遠超過后者,因此對后者的地位進行著擠壓;同時全球市民社會又對主權國家和跨國公司進行著批判和規(guī)約,盡管有時力量微弱,但這是現(xiàn)代社會的最大特色,也是較之前市民社會的一大進步,能夠直接在體系層面對主權國家和跨國公司施加影響。

        綜上所述,市民社會先是追求擺脫超經(jīng)濟強制,進而追求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在早期,市民處于政治體內部,但是其擺脫超經(jīng)濟強制的訴求也對國際體系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之后,國際體系的擴展也為市民社會提供了更好的發(fā)展空間,市民社會在一步步壯大,其追求社會公平與正義的影響能力也在提升。二戰(zhàn)后,隨著全球體系的成型,市民社會組織成為全球體系的主體之一,對于促進完全國際體系的良性發(fā)展和對全球治理都產(chǎn)生著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鄧正來. 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M].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2:125.

        [2]洛克. 政府論:下篇[M]. 葉啟芳,瞿菊農(nóng),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6:78.

        [3]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M]∥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130-131.

        [4]哈貝馬斯. 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M]. 曹衛(wèi)東,王曉玨,劉北城,等譯. 上海:學林出版社, 1999:序言29.

        [5]詹姆斯·多爾蒂,小羅伯特·普法爾茨格拉夫. 爭論中的國際關系理論[M]. 閻學通,陳寒溪,譯.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2003:111.

        [6]莫頓·卡普蘭. 國際政治的系統(tǒng)和過程[M]. 薄智躍,譯. 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1989:21.

        [7]肯尼斯·沃爾茲. 國際政治理論[M]. 信強,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53.

        [8]羅伯特·基歐漢. 霸權之后----世界政治經(jīng)濟中的合作與紛爭[M]. 蘇長河,信強,何曜,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29.

        [9]亞歷山大·溫特. 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M]. 秦亞青,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12.

        [10]巴里·布贊,理查德·利特爾. 世界歷史中的國際體系----國際關系研究的再構建[M]. 劉德斌,譯.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1]斯塔夫里阿諾斯.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M]. 吳象嬰,梁赤民,譯.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9:3.

        [12]戴維·羅伯茲. 英國史:1688年至今[M]. 魯光桓,譯. 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1990:15.

        [13]Makumbe J M. Is There a Civil Society in Africa[J]. International Affairs, 1998,74(2):306.

        [14]王鐵涯,田如萱. 國際法資料選編[M]. 北京:法律出版社, 1982:11.

        [15]阿蘭·魯格曼. 全球化的終結[M]. 常志霄,沈群紅,熊義志,譯. 北京:三聯(lián)書店, 2001:72.

        [16]馬克斯·韋伯. 經(jīng)濟與社會:上卷[M]. 林榮遠,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8:242-251.

        [17]米歇爾·曼. 全球化是否終結了民族國家[M]∥俞可平. 全球化:全球治理.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3:113.

        [18]Turner S. Global Civil Society, Anarchy and Governance: Assessing an Emerging Paradigm[J].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1998,35(1):32.

        猜你喜歡
        市民體系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探索自由貿易賬戶體系創(chuàng)新應用
        中國外匯(2019年17期)2019-11-16 09:31:14
        話劇的盛會·市民的節(jié)日
        影劇新作(2018年4期)2018-07-27 01:17:28
        2017年閔行區(qū)“四季風·人文美·修身行”市民修身行動計劃
        科學生活(2017年6期)2017-08-16 05:39:15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人大建設(2017年2期)2017-07-21 10:59:25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文化交流(2016年10期)2016-10-27 03:10:44
        如何建立長期有效的培訓體系
        “意義”的問題所在
        英語學習(2015年11期)2015-02-01 19:57:13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三位一體”德育教育體系評說
        中國火炬(2010年7期)2010-07-25 10:26:09
        少妇熟女天堂网av| 美女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av免费观看| 漂亮人妻被强了完整版|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去区首| 大陆成人精品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不卡一区二区av| 亚洲av三级黄色在线观看| 亚洲加勒比久久88色综合| 美女黄18以下禁止观看|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久久av| 国产三级精品av在线| 香港台湾经典三级a视频| 欧美激情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系列| 日本久久伊人特级黄色| 无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av天堂精品久久久久| 一区二区日本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探花国产精品三级在线播放| 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无遮挡18禁啪啪羞羞漫画|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 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线|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久精品久久日韩一区综合| 超高清丝袜美腿视频在线| 亚洲色图在线免费视频|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性色av| 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 国产av三级精品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