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普研究學會 高峰
“在所有景色凄涼的地方,這里無疑堪稱首屈一指。山上寸草不生,色彩單調,地形不美。一切看起來都很扎眼,無遮無攔,沒有遠近的感覺——在這里,距離不產生魅力。這是一塊令人窒息、毫無希望的沉悶土地?!焙笕我陨惺兹慰偫淼谋尽す爬锇玻?906年第一次巡視他未來的國土時,踏上的就是著名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筆下這片毫無生機的荒漠。
一個世紀過去了,這里的陽光灼熱依舊。可當筆者驅車沙漠腹地,窗外不時掠過的片片沙漠綠洲卻不時地讓人呼吸到沁人心脾的涼爽氣息。遠遠望去,黃褐色的荒漠上一個個果園花團錦簇,連周圍的空氣似乎都被染上了一層淡淡的綠。這,就是今天的以色列內蓋夫沙漠,擁有1.2萬公頃沙漠綠化區(qū),被喻為“歐洲人的花園、果園和菜園”。
在路邊加油站,筆者順便買了瓶普通瓶裝水。以色列自來水水質不好,很多人日常飲用的就是這種經過一般凈化處理的瓶裝水。一瓶0.5升的水價格是2.75謝克爾,相當于人民幣5.5元,而貨架上一瓶同樣體積鮮奶的價格則只有2.45謝克爾,相當人民幣4.9元。小店售貨員見我好奇對比的樣子甜甜一笑說了句:“這就是以色列。”
就在這水比奶貴的國家,就是這片年降雨量不足180毫米的荒漠,我此行采訪的目的地卻是需大量用水的內蓋夫沙漠拉馬特對蝦養(yǎng)殖場,難道這荒漠深處真的出現(xiàn)了點沙成水的奇跡嗎?
大片橄欖林深處,巨大遮陽棚下,一排排圓形水泥養(yǎng)蝦池前,飼養(yǎng)員海洋學碩士斯尼亞拍拍我的肩膀笑著說:“你在特拉維夫的餐館里可能已經品嘗過我養(yǎng)的蝦了?!彼又榻B說:“經過一年多的科學研究,1毫克的蝦苗投入試驗池1個月就能長到1克左右,然后接受增肥培養(yǎng),短時間就可長到20克左右。目前還只是向特拉維夫餐館供應活蝦,不久養(yǎng)殖面積將會擴大,出口歐洲市場。那時,從這里撈出包裝4.5小時后,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地的客戶就能收到活蹦亂跳的大對蝦了。這可是個利潤豐厚的沙漠經濟產業(yè)?。 薄拔r場的大量用水從何而來?”我不解地問。“海水中有很多蝦對病毒敏感,沙漠地下的咸水卻沒有這些問題,我們從不投放抗生素。每天5%的更換水經處理還可用于滴灌沙漠經濟作物?!彼种钢杆闹艿拈蠙炝烛湴恋卣f:“看,一片沒有甘泉的沙漠綠洲?!?/p>
提到以色列現(xiàn)代沙漠農業(yè),滴灌技術那舉世矚目的成就往往把人們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其科學節(jié)水技術這個方面。沙漠地下咸水養(yǎng)蝦僅是以色列沙漠自身水源應用向多種經營方向深化發(fā)展的一個側面,其實,沙漠微咸水的科學開發(fā)和應用在以色列荒漠種植業(yè)的發(fā)展中作出的貢獻,并不遜色于它滴灌技術的開發(fā)。
以色列每年所需的近30億立方米的水資源,靠包括淡水、咸水和污水再利用等三種水源的聯(lián)合運用來滿足。過去一直認為,鹽水即使是微咸水也不能用于灌溉,然而,極其缺水的以色列卻被迫開始了利用微咸水進行農業(yè)灌溉的開發(fā)應用研究。20世紀60年代開發(fā)成功的滴灌系統(tǒng),解決了水中所含鹽分在作物根圍附近停留積聚等問題,使得微咸水灌溉成為可能。
研究發(fā)現(xiàn),棉花、西紅柿和瓜可以輕易地接受最高濃度達0.41%~0.47%的微咸水澆灌。微咸水灌溉的作物在產量上會有所下降,但產品質量卻得到提高。如微咸水灌溉的甜瓜甜度增加,瓜形變得更有利于出口;而西紅柿的可溶性總物質含量提高,甜度增加。以色列內蓋夫“沙漠甜”西紅柿等蔬菜、水果已在歐美市場占據(jù)一席之地。以色列沙漠拓荒者們曾毫不客氣地說:是科技讓咸水澆出了內蓋夫沙漠的片片綠洲。
在拉馬特農業(yè)技術研究開發(fā)站,好客的主人端出了剛剛采摘下的櫻桃西紅柿。在烈日大漠中跑了大半天,卻忽而坐在橄欖樹的綠陰里品嘗起小巧甜美的果實來,那一刻從心底溢出的清爽滋味難以言表。
研究員戈拉介紹說,這一帶是高鹽水質,他們的主要研究項目就是咸水灌溉,改良品種,提高特殊條件下沙漠農產品的產量、質量。目前,他們已經開發(fā)出適應當?shù)厮|的櫻桃西紅柿、櫻桃、葡萄、西瓜等多種農產品。此外,他們還種植了300公頃的橄欖林,今后的生產規(guī)模將擴大到500公頃。他們的農產品以口感甜,保鮮時間長等特點遠銷歐洲,農業(yè)產值已經達到了1億謝克爾。“沒有科學的用水和灌溉技術就不會有今天的沙漠綠洲,沒有適應沙漠生存環(huán)境的新品種的培育更不會出現(xiàn)高效益的沙漠農業(yè),是科學灌溉和科技育種創(chuàng)造了以色列沙漠農業(yè)的奇跡。”農業(yè)產業(yè)基地負責人亞德尼邊說邊拿起一顆櫻桃西紅柿,那充滿深情的眼神像在凝視一顆璀璨的紅寶石。
治沙靠科學,以色列農業(yè)科學工作者不是將精力重點放在沙漠土壤改良上,而是通過植物工程、遺傳工程、雜交和基因改造等科學技術改良果疏花卉品種,使它們適應這一地區(qū)的氣候、土壤和水等自然環(huán)境,生產高附加值、高營養(yǎng)價值的“綠色”農產品。
經多年努力,以色列農業(yè)科技人員培育出適宜內蓋夫沙漠地區(qū)微咸水生長的棉花、甜瓜、甜椒、西紅柿、橄欖、西蒙得木、鹽草、狗牙草、虎尾草等。被譽為甜酸類水果種植中的一場革命的矮稈柑橘新品不僅生長期耐旱,吸水量減少1/3,而且便于澆灌、剪枝和采摘,結果時間也比原品種提前一半。采用生物技術培育的比一般低矮得多的雜交品種椰棗樹、香蕉樹、向日葵等,在沙漠中創(chuàng)下了低耗水、高產出的奇跡。此外,為抵御干旱氣候易于引發(fā)的病蟲害,以色列科學家還培育出了多種抗災病新品種。如抗花葉病和白粉病的黃瓜、甜瓜,抗輪枝菌病和殘蟲病的番茄以及熱帶耐霜霉病的萵苣等。以色列還成立了世界第一個專門儲存野生谷類的植物資源庫,擁有8萬種不同遺傳基因的種子。
在一半是沙漠的約旦河流域,以色列科技工作者結合滴灌技術的推廣,以適合當?shù)貤l件的雜交新品取代原有種植品種,使過去無法耕種的荒漠變成了高產良田。蔬菜產量從開發(fā)初期的1.9萬噸增加到9.2萬噸,農民年收入也從170美元提高到了1000美元以上。目前,以色列農業(yè)產品已占據(jù)了40%的歐洲瓜果、蔬菜市場,并成為僅次于荷蘭的歐洲第二大花卉供應國。以色列政府將這些成就的取得歸功于先進科學技術在沙漠農業(yè)開發(fā)中獲得的巨大成功。
1953年,67歲的本·古里安辭去總理一職,來到沙漠之城比爾謝巴附近的薩德博克基布茲定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立誓“讓沙漠盛開鮮花”。而今,同樣是這片經歷了千年洪荒的內蓋夫沙漠,萬余公頃的沙漠綠洲點綴其間,每公頃溫室一季已可收獲300萬支玫瑰,1公頃溫室西紅柿產量最高達500噸。唯一沒有改變的是,這里的年降雨量依舊不足18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