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 鄭良
冬奧會給絲網印刷企業(yè)帶來巨大商機
編譯 | 鄭良
【編者按】近日舉行的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不僅給體育健兒們帶來了施展才華的舞臺,而且也給絲網印刷企業(yè)帶來了無限商機。
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召開不但讓人們享受到了冰雪的樂趣,而且還給成千上萬的印刷企業(yè)帶來了寶貴的商機。
絲網印刷廠和其他參與過像奧運會這種規(guī)模的活動的特種印刷廠都已經意識到,在當地舉行的這些大型活動能給它們的利潤和業(yè)務帶來顯著的競爭。以奧運會這樣的國際賽事為例,加拿大作為主辦國自然能給當地的印刷企業(yè)帶來更多的印刷訂單,但來自世界各地的其他印刷企業(yè)也可以憑借其出色的創(chuàng)意和精湛的技藝在這個誘人的市場上分得一杯羹。
其實,絲網印刷廠可以通過很多方式參與到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它們可以直接與當地的組委會合作,也可以作為配套活動和現場營銷團隊的贊助商。這些都是正式的供應商,而且能在所有與活動相關材料和紀念品上使用它們的商標。
成千上萬的企業(yè)都想通過“走后門”的方式登上溫哥華冬奧會的這趟列車,但法律并不允許它們這樣做,而且企業(yè)也不能隨便使用奧運五環(huán)、奧林匹克和溫哥華2010等圖案和短語。但是,為為期一個月且能吸引超過100萬觀眾的奧運會或殘奧會生產和銷售紀念品對任何一個企業(yè)來說都是一個無法抗拒的誘惑。
到目前為止,我們很難說清冬奧會到底給位于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附近的印刷企業(yè)帶來了多少業(yè)務,因為很多正式服裝上印刷的商標都顯示它們來自海外國家,這頗有一點諷刺意味。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且歷史最悠久的跨國零售企業(yè)——加拿大哈德遜海灣公司早在美國和加拿大成立之前就開始在北美地區(qū)從事裘皮貿易。而在此次冬奧會開幕之前的兩個月,該公司就已經賣出了100萬副在中國制造的、印有加拿大楓葉和奧運五環(huán)的紅色奧運手套。
此外,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還在自己的官方網站上展示了一個由Bombardier公司(位于魁北克省)提供的奧運火炬的仿制品,它的包裝盒和火炬本身都具有絲網印刷的圖案。盡管這個產品并不是在當地生產的,但至少是來自加拿大本國。除了火炬之外,組委會還設計出了一系列耐用紀念品,并印上了大量具有土著風格的圖案。當地偏遠山區(qū)的藝術團體也紛紛來到溫哥華的市中心,并想通過自己的表演讓觀眾體會到加拿大與亞洲國家的不同。
其實,當地的標牌和展示圖像印刷廠是在本次冬奧會中受益最多的一個群體。為了配合冬奧會的舉辦,加拿大政府早在幾年前就開始修建連接機場和城鎮(zhèn)的高速鐵路、新的會展中心以及體育場館,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標牌和指路系統(tǒng),因而給印刷企業(yè)帶來了寶貴的商機。此外,隨著溫哥華當地餐飲、酒店和旅游相關產業(yè)的持續(xù)升溫,人們對廣告和招牌的需求也日益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