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延麗 郭彩霞
甘露醇在醫(yī)藥上是良好的利尿劑,有降低顱內(nèi)壓、眼內(nèi)壓及治療腎衰的脫水劑、食糖代用品、也用作藥片的賦形劑及固體、液體的稀釋劑[1]。甘露醇注射液作為高滲透降壓藥,是臨床特別是腦部疾患搶救常用的一種藥物,具有降低顱內(nèi)壓藥物所要求的降壓快、療效準確的特點[2]。應用甘露醇時為達到最好的脫水療效,其用藥速度十分重要,主張250ml液量宜在20min內(nèi)滴入,不要超過30min,在搶救急性高顱壓腦疝的病人時,常需快速從靜脈滴入20%甘露醇250~500ml,即滴速達到180滴/min以上才能使藥物最快的發(fā)揮作用,達到迅速降低顱內(nèi)壓、緩解腦疝的目的。但一般靜脈滴注甘露醇時較難達到上述滴速。由此可見,加壓輸注甘露醇是非常必要的。加壓輸注甘露醇理應在嚴格無菌技術操作下完成,但過去常規(guī)加壓輸注甘露醇是在密閉式輸液過程中,輸液器的通氣管用止血鉗夾緊,然后用一次性20ml的注射器反復向輸液瓶內(nèi)注入空氣。于是會遇到幾乎相同的問題:液體外漏。此現(xiàn)象不僅影響護士操作形象,更可能污染無菌溶液及造成輸液劑量不足。對此,我們進行了新的改進,現(xiàn)對兩種方法進行比較,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從2006年1月~2008年1月在我科需輸甘露醇的300例患者中,隨即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各150例。實驗組150例患者中,男100例,女50例,年齡21~64歲,平均年齡(32±1.5)歲;對照組150例患者中,男110例,女40例,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35±2.0)歲。兩組輸注甘露醇所用輸液器均為普通輸液器瓶,注射器均為20ml。
所有患者輸注甘露醇所用輸液器針頭均為7~8號針頭,加壓時均將輸液器的排氣管用止血鉗夾緊,防止甘露醇瓶內(nèi)空氣泄露,加壓過程中護士不可離開患者,護士操作按照殷磊主編《基礎護理學》靜脈輸液操作程序進行[3]。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加壓輸注甘露醇:用一具20ml注射器反復向輸液瓶內(nèi)輸入空氣;實驗組采用新的加壓方法即用備用輸液針頭插入甘露醇瓶內(nèi),頭皮針尾端接上關閉的醫(yī)用三通,三通的一端與注射器乳頭連接,另一端去帽。注射器利用三通去帽端抽吸所需空氣,關閉去帽端向針頭端注入空氣,再關閉針頭端利用三通去帽端再次抽吸空氣,如此反復直到甘露醇全部滴完,觀察液體有無外漏。本次研究采用三盲法:護士根據(jù)自己平時經(jīng)驗選擇輸液血管和注射器型號,輸液者判斷液體外漏的標準是在加壓輸液狀態(tài)下輸液管外及瓶口處可見白色甘露醇沉淀為依據(jù)并做好記錄,至于為何要做記錄輸液者本人不知情,病人對此次調(diào)查目的也不知情。
實驗組采用新的加壓方法輸注甘露醇與對照組常規(guī)加壓方法液體滲漏情況見表1。實驗組采用新的加壓方法輸注甘露醇液體滲漏明顯少于對照組常規(guī)加壓方法,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1)。
見表2,顯示:性別與液體滲漏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表1 兩種不同的加壓方法液體外漏比較(n=150)
表2 性別與液體滲漏情況比較(n)
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新的加壓方法即用備用輸液針頭插入甘露醇瓶內(nèi),頭皮針尾端接上關閉的醫(yī)用三通,三通的一端與注射器乳頭連接,另一端去帽。注射器利用三通去帽端抽吸所需空氣,關閉去帽端向針頭端注入空氣,再關閉針頭端利用三通去帽端再次抽吸空氣,如此反復直到甘露醇全部滴完,該方法不僅經(jīng)濟、簡便、易操作,并且顯著降低液體外漏現(xiàn)象,與常規(guī)加壓輸注甘露醇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1)。
成秋艷、王君等認為用注射器與備用輸液針頭連接,消毒輸液瓶口后將輸液針頭插入輸液瓶中,用止血鉗將輸液器的排氣管反折后夾住。用手反折輸液針頭軟管分離注射器,抽取空氣連接輸液針頭并將空氣注入輸液瓶中,連續(xù)3次共注人空氣60司(一次空氣注入量不可過多,以防因壓力過高造成液體外漏),然后將輸液針頭反折與排氣管一同用止血鉗夾住,待輸液速度減慢時重復進行以上操作至液體輸完結束輸液或更換下一部液體[4]。本人認為注射器直接接頭皮針也可防漏,但要用手反折頭皮針尾端增加了污染機會;黃薇,李芳等把瓶裝甘露醇套上輸液網(wǎng)掛在輸液架上,接通輸液器(去掉排氣管),再將精密過濾泵延長管一端接上關閉的醫(yī)用三通,另一端接上8號針頭并插入甘露醇瓶內(nèi);將50ml注射器抽滿空氣接醫(yī)用三通,再打開三通使空氣通過精密過濾泵延長管注入甘露醇瓶中,連續(xù)2次,共注入空氣100ml后關閉三通。當甘露醇輸入1/3時,又按上述方法注入空氣100ml;甘露醇輸入2/3時又再重復以上方法,使250ml甘露醇全部滴完[5]。本人認為用注射器連接精密過濾泵延長管及醫(yī)用三通閥,雖然也可以降低液體外漏情況的發(fā)生,卻增加了病人負擔,并且由于輸液延長管過長的原因,使用起來操作不便,且相對費時。上述方法我們認為都有一定的弊端。我們采取的加壓方法即簡便,又利于操作,并且經(jīng)過兩年的實踐,確實降低了液體外漏現(xiàn)象,在臨床工作中值得推廣。
從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液體外漏與患者性別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而是與加壓方法不同有關。
實驗組采用的加壓方法,顯著降低了液體外漏現(xiàn)象,其優(yōu)點是:①簡便、易學、易操作。②避免注射器針頭反復扎入輸液瓶而減少污染機會。③減少了由于反復穿刺使輸液瓶塞損壞而致液體外漏造成的輸液量的不足影響療效,同時也減少了由于液體外漏后形成白色結晶造成被單、病房地面的污染。④避免了由于外漏液體沿輸液管流淌形成的白色結晶影響護士對輸液速度的觀察;⑤避免了由于液體外漏使護士慌亂而影響職業(yè)形象。⑥較輸液泵加壓輸入法可減輕病人的經(jīng)濟負擔。
因此,本研究的結果在臨床上值得推廣。
[1]顏光美.《中國藥典》2000年版二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王開真.藥物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
[3]殷磊.基礎護理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12.
[4]成秋艷,王君,陳禧.介紹一種甘露醇加壓方法[J].新疆醫(yī)學,2006,36(02):141.
[5]黃薇,李芳,彭莉,等.瓶裝甘露醇加壓輸入法[J].重慶醫(yī)學,2002,31(11):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