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紅文,王國尚,劉亞峰,張千山
(甘肅省電力設計院,蘭州市,730050)
輸電線路桿塔荷載主要包括塔身風荷載和桿塔自重荷載,導線風荷載、導線張力、導線覆冰和導線自重荷載等。除耐張塔由導線張力、轉角度數(shù)控制之外,直線塔多數(shù)桿件設計是由大風工況控制,尤其是750 kV高壓輸電線路鐵塔,鐵塔較高,風荷載的影響就更大。風荷載與設計風速的平方成正比,設計風速取值越高,鐵塔抗擊風的能力就越大,發(fā)生超越設計風速的概率就越低,線路安全運行的保證率就越高,但鐵塔重量也越大,導致工程造價增加,而設計風速取值太小會造成倒塔斷線事故[1-3]。要做出較客觀的大風估計值,達到既安全又經濟,這是電力部門尤其是氣象部門必須認真研究的問題。本文就750 kV輸電線路設計中風速取值問題進行探討。
750 kV金昌—安西送電線路工程玉門鎮(zhèn)段線路基本行進在戈壁灘上,地形平坦、空曠,海拔在1 524~1 548m之間,地面粗糙度屬B類。玉門段的基本風要素特征和設計風速的資料主要來源于玉門鎮(zhèn)氣象站。玉門鎮(zhèn)氣象站位于玉門市玉門鎮(zhèn)南門外,屬國家基本氣象站,從1955至2007年已積累53年風速資料,其中1955—1985年為定時觀測,1986—2007年為自記觀測。資料超過25年,可用于風速統(tǒng)計計算。玉門昌馬風電場測風塔地處玉門鎮(zhèn)西南6.5 km處,750 kV線路從其西北2 km處通過。于2007年4月9日—12月31日共265天在測風塔上進行了3層的梯度風觀測,但資料太短,故只采用玉門鎮(zhèn)氣象站的基本風資料,風電場資料可用來建立線路與氣象站最大風速關系。
2.1 平均風速
從表1可見,玉門鎮(zhèn)月平均風速為3.0~4.5m/s,差異不顯著。最大平均風速(4月份)與最小平均風速(9月份)相差只有1.5m/s。從季節(jié)分布看,玉門鎮(zhèn)春季平均風速最大,秋季最小。春季風速大的原因是冷、暖空氣交匯頻繁,天氣多變常帶來大風天氣,而秋季天氣相對穩(wěn)定,大風出現(xiàn)較少,所以平均風速也小。
表1 玉門氣象站1955—2007年的逐月平均風速和大風日數(shù)Tab.1 Meanmonthly w ind speed and strong w ind day from1955—2007 atYumenWeather Station
2.2 最大風速
由表2可見,玉門鎮(zhèn)1955—2007年的年最大風速為29m/s,對應的風向為WSW,出現(xiàn)在1955年8月14日。各月的最大風速以8月份最大,為29m/s,1月份次之,為25.6m/s,其他各月最大風速均大于20m/s。分析還發(fā)現(xiàn),全年中有8個月的最大風速出現(xiàn)在20世紀70年代,有2個月的最大風速出現(xiàn)在20世紀50年代。
表2 玉門鎮(zhèn)氣象站1961—1999年累年各月最大風速Tab.2 Monthlymaximum w ind speed from 1961—1999 at YumenWeather Station
圖1顯示了玉門鎮(zhèn)歷年最大風速的變化趨勢。從回歸曲線可以看出,最大風速的總體變化趨勢是逐漸減小的,其中在1965—1989年間相對穩(wěn)定,風速基本在20m/s以上,超過了此后17年的最大風速,在1997年達到最小值12.3m/s,近幾年則呈現(xiàn)出上升趨勢。
圖1 玉門鎮(zhèn)1955—2007年最大風速Fig.1 Maximum w ind speed from 1955—2007 atYumen
2.3 大風日數(shù)
大風日指風力在8級以上或瞬間風速大于或等于17.0m/s的日數(shù)。如表1所示,玉門鎮(zhèn)1955—2007年的平均大風日數(shù)為40.7天。從季節(jié)分布看,春季最多,夏季次之,秋季和冬季相當。從月分布看,3月和4月的大風日數(shù)最多,53年分別平均為6.7天和5.3天,其余各月大風日數(shù)多在2.0~3.0天。
2.4 最多風向及頻率
由表3可見,玉門鎮(zhèn)各月最多風向集中在E風和W風,年最多風向為E風,12個月中有9個月的最多風向為E風,其余的1,11,12月最多風向為W。
表3 玉門氣象站1955—2007年各月出現(xiàn)最多風向及頻率Tab.3 Monthly dominantw ind direction and frequency from1955—2007 atYumenWeather Station
2.5 各風向頻率及最大風速
如表4所示,玉門鎮(zhèn)E風的頻率最大,為20%,其次是W風,為16.7%;最大風速為29m/s,對應的風向為WSW,其次為25m/s,對應風向為WNW。
全年各風向下的頻率及最大風速玫瑰圖如圖2所示。
玉門鎮(zhèn)氣象站自1955年至2007年,已經有了53年的觀測風速資料,這些資料是計算設計風速的基礎資料,它的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設計風速取值是否
表4 玉門鎮(zhèn)氣象站1955—2007年各風頻率和的最大風速Tab.4 Differentw ind frequency andmaximum speed from1955—2007 atYumenWeather Station
圖2 全年各風向下的頻率及最大風速玫瑰圖Fig.2 Frequency andmaximum w ind speed rosemap under differentw ind directionsyearly
合理。因此,在進行設計風速計算之前,應特別重視對年最大風速序列的均一性進行審查,若發(fā)現(xiàn)非均一性問題,則要查明原因,消除其影響。
3.1 年最大風速的時次和高度換算
由于玉門氣象站在1955—1985年間最大風速取自2min觀測,必須進行“時距換算”[4];定時2m in最大風速與10m in最大風速的關系為
式中 Y——自記10m in平均最大風速;
X——2m in平均最大風速。
為了消除風儀離地面高度不同對風速大小的影響,使之能滿足《電力工程氣象勘測技術規(guī)程》中對風儀離地面高度要求10m的規(guī)定,利用指數(shù)公式,將氣象站風儀離地面10.6m高度上的年最大風速,統(tǒng)一換算到離地10m高處的年最大風速。
3.2 年最大風速序列均一性的審查和修正
圖3為時次修正10m in平均年最大風速與觀測的10min平均最大風速點繪的年最大風速隨時間變化的曲線??梢钥闯觯瑲庀笳镜哪曜畲箫L速的序列存在明顯的不連續(xù)現(xiàn)象,1955—1989年期間的年最大風速(21.3m/s),明顯地大于1990—2007年期間的年最大風速(16.0m/s),1990—2007年期間的年最大風速的平均減小幅度高達24.8%。玉門鎮(zhèn)氣象站在1956年遷往玉門鎮(zhèn)南門“郊區(qū)”后,50年以來沒有遷過站,可以判斷測站位置遷移對最大風速減小沒有影響。原因有2個:一是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尤其是從1989年以來,冷空氣的頻率和強度減弱,使得本地區(qū)風速減?。欢怯耖T鎮(zhèn)氣象站周圍的環(huán)境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1990年以前,氣象站四周空曠開闊,觀測到的風速是大氣運行中的實際風速;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后期,測站周圍建起了高樓,使得氣象站的風速顯著減小,所以該氣象站1990年后的觀測值已不能代表自然狀態(tài)下的實際風速。因此,在計算年最大風速的概率時,要對1990—2007年的資料進行合理的修正。
圖3 玉門鎮(zhèn)氣象站10m高處的逐年最大風速變化圖Fig.3 Annualmaximum w ind speed variation at10m of Yumen Weather Station
玉門昌馬測風塔周邊環(huán)境幾乎沒有受到人為的影響,圖4為玉門昌馬測風塔和玉門鎮(zhèn)氣象站2007年4月9日—12月31日共265天對應時間的10m高10min最大風速圖。由圖4可知,每天最大風速都是昌馬測風塔的大于玉門鎮(zhèn)氣象站的;從回歸曲線變化趨勢來看,兩者均為風速從先期的大到小到再增大的趨勢,且昌馬風電場風速比玉門氣象站風速平均大2.0m/s左右。圖5為玉門鎮(zhèn)氣象站天最大風速與昌馬測風塔對應天最大風速的線型擬合圖,其回歸表達式為
式中 y——昌馬風電場最大風速;
x——玉門鎮(zhèn)氣象站最大風速。
這表明,在相同的天氣系統(tǒng)影響下,這2個測站最大風速的相關性是好的。利用以上關系對玉門鎮(zhèn)氣象站1990—2007年間的年最大風速進行修正,之后與玉門鎮(zhèn)1955—1985年間的年最大風速一起構成了1955—2007年的完整的相當于空曠地上的10m高度10m in平均年最大風速的序列,可用于基本風速的概率推算。
3.3 年最大風速的概率計算
《110~750 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guī)范》中規(guī)定750 kV送電線路設計時的重現(xiàn)期為50年,由10min
圖4 玉門昌馬測風塔和玉門鎮(zhèn)氣象站天最大風速變化Fig.4 Dailymaximum w ind speed variation at Changma Wind Measuring Tower and Yumen Weather Station
圖5 玉門昌馬測風塔和玉門鎮(zhèn)氣象站最大風速線型擬合Fig.5 Maximum w ind speed linear fitting between Changma Wind Measuring Towerand YumenWeather Station
平均年最大風速推算50年重現(xiàn)期的數(shù)學期望值作為基本風速。最新國標《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對資料年限有明確的要求:“選取的年最大風速數(shù)據,一般應有25年以上的資料,采用極值Ⅰ型分布函數(shù)來進行最大風速的計算”[5]。本文使用53年的10m in平均年最大風速資料,符合規(guī)范的要求。在此,采用極值Ⅰ型分布擬合極值頻率分布。
式中:xp為重現(xiàn)期為T對應的最大風速;x為樣本中歷年最大風速的平均值,m/s;Cv為離差系數(shù),
由上式計算得玉門鎮(zhèn)氣象站100,50,30年一遇的10m in年最大風速值分別為33.1,31.5,30.3m/s。
3.4 線路設計風速
玉門鎮(zhèn)氣象站位于玉門市玉門鎮(zhèn)南門外“郊外”,地勢較高,周圍空曠,1990年以前氣象站幾乎不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其所測風速對玉門鎮(zhèn)區(qū)具有較好的代表性,1990年后氣象站受人類活動的影響,風速代表性較差,采用昌馬測風塔資料對其進行修正后,可得到玉門鎮(zhèn)1955—2007年共53年完整的相當于空曠地上的10 m高度10 m in平均年最大風速的序列。750 kV金昌—安西送電線路工程玉門段線路地處山前洪積扇上,地勢較低,無需進行山區(qū)風速調整[6],故線路設計風速可按玉門鎮(zhèn)氣象站50年一遇風速設計,為31.5m/s。
(1)玉門鎮(zhèn)全年盛行東風,累年最大風速為29m/s,對應風向為WSW,累年平均大風日數(shù)為40.7天,產生破壞性的大風基本上是寒潮大風和氣旋大風。
(2)氣象站年最大風速是計算風荷載的重要基礎資料,應用時應充分考慮和分析資料的均一性和氣象站代表性。經對玉門鎮(zhèn)氣象站資料的分析和修正,計算出750 kV金昌—安西送電線路工程玉門段設計風速為31.5m/s。
[1]張殿生,李正民.高壓輸電線路設計手冊[M].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2003.
[2]GB 50009—2001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S].
[3]龐文保,李懷川.330 kV榆神輸電線路最大風速取值的推算[J].氣象,1998,24(1):53-55.
[4]朱瑞兆.應用氣候手冊[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1.
[5]馬開玉,丁裕國.氣候統(tǒng)計原理與方法[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3. [6]DL/T 5158—2002電力工程氣象勘測技術規(guī)程[S].
[7]廖宗高,張華,陳海波.特高壓輸電線路設計風速取值的探討[J].電力建設,2006,27(4):28-32.
[8]謝運華,之光.從有限的數(shù)據估算輸電線的設計風速[J].電力建設,1989,10(8):68-71.
[9]廖祥林.自渝500 kV送電線路設計風速取值分析[J].電力建設,1997(6):29-33.
[10]丁明,吳偉,吳紅斌,等.風速概率分布參數(shù)預測及應用[J].電網技術,2008,32(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