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低碳產品和服務評價技術標準及碳標簽發(fā)展現狀

        2010-02-23 09:12:48劉正權
        中國建材科技 2010年2期
        關鍵詞:標準產品

        劉正權 陳 璐

        (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中國建筑材料檢驗認證中心有限公司,北京 100024)

        1 能源與環(huán)境

        人類的能源利用經歷了從薪柴時代到煤炭時代,再到油氣時代的演變,在能源利用總量不斷增長的同時,能源結構也在不斷變化。每一次能源時代的變遷,都伴隨著生產力的巨大飛躍,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同時,隨著人類使用能源特別是化石能源的數量越來越多,能源對人類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制約和對資源環(huán)境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1]。我國是一個經濟高速增長的發(fā)展中國家,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將繼續(xù)處于國際產業(yè)鏈低端,工業(yè)化與城鎮(zhèn)化的同步發(fā)展對能源的需求還將持續(xù)增長。

        能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fā)展,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統(tǒng)計研究表明,地球大氣中的CO2濃度在工業(yè)革命前基本保持在280ppmv,而從工業(yè)革命到目前的100多年間已經上升了近100ppmv,達到了379ppmv(圖1),全球的平均氣溫也在近150年內升高了0.74℃(圖2),特別是近30年溫升更為明顯,如果不加控制,到2100年溫度預計會上升6.4℃。

        圖1 150年來大氣中CO2濃度變化[2]

        圖2 近百年全球平均氣溫變化[3]

        我國目前的能源消費結構也是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為主,可再生能源和核電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不足10%。大量的采掘和使用化石能源所產生的CO2、SO2和粉塵等是溫室氣體和大氣污 染的主要來源。其中,CO2、CH4、N2O等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溫室氣體。中國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國家,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對能源的需求不斷加大,盡管人均CO2排放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圖3),但也面臨著溫室氣體減排的壓力(圖4)。

        圖3 國內外人均CO2 排放量比較

        圖4 2005年世界主要國家CO2排放量

        為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地球變暖,1992年5月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了首次“地球首腦會議”,通過了《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12月,第3次締約方大會在京都舉行,共同簽署了《京都議定書》,它規(guī)定從2009年到2012年期間,主要工業(yè)化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平均減少5.2%,其中歐盟將6種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削減8%,美國削減7%,日本削減5.2%;2000年11,美國在海牙舉行了第6次締約方大會中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2007年12月,第13次締約方大會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會議著重討論“后京都”問題,即《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在2012年到期后如何進一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通過了“巴厘島路線圖”,啟動了加強《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全面實施的談判進程,致力于在2009年年底完成《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在2012年到期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安排的談判并簽署有關協(xié)議;2009年12月,第15次締約方大會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共同討論第二期(2020年)減排目標,192個國家多個談判陣營,最終意見不一,談判失敗。

        哥本哈根會議的召開使得低碳經濟再次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低碳經濟是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全新經濟模式[4]。我國遵守《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基本框架,把應對氣候變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工業(yè)、建筑、交通體系,開展低碳經濟試點示范,推動形成資源節(jié)約、環(huán)境友好的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5]。我國政府向世界承諾:到2020年將單位GDP的碳排放強度在2005年的基礎上降低40-45%,并加大低碳經濟投資,預計“十二五”期間低碳經濟投資為GDP的2%,大約3.1萬億元。

        氣候變化問題不僅是全球環(huán)境問題,更是涉及到各國經濟能否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大問題。發(fā)展低碳經濟作為應對氣候變化、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一項戰(zhàn)略選擇,正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而發(fā)展低碳經濟,離不開政策制度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其中制定溫室氣體排放管理標準、研究碳足跡計算方法、建立碳標簽標識制度以及碳關稅等貿易政策工具被認為是構建氣候變化政策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6~8]。

        2 低碳評價技術標準

        目前,世界上已發(fā)布的溫室氣體管理標準主要有: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標準(ISO 14064),溫室氣體認證要求標準(ISO 14065)和《商品和服務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排放評估規(guī)范》(PAS 2050)。此外,還有諸如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及世界可持續(xù)發(fā)展工商理事會(WBCSD)等組織發(fā)布的產品碳足跡評價方法等。

        2.1 WRI/WBCSD-GHG Protocol

        為了指導碳審計的實施與推廣,WRI和WBCSD于2004年共同制定了《溫室氣體議定書:企業(yè)核算與報告準則》(通常稱為“Greenhouse Gas Protocol,GHG Protocol”),形 成 了由企業(yè)溫室氣體計算和報告標準(Corporate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Standards)和項目溫室氣體協(xié)議和指南(Project Accounting Protocol and Guidelines)兩大部分構成的既有聯(lián)系又相對獨立的方法學體系。WRI/WBCSD新的“Product GHG Protocol”正在研究之中。

        2.2 ISO14064、ISO14065、ISO14066和ISO14067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環(huán)境管理技術委員會(ISO/TC207)于2006年3月1日 正 式 發(fā) 布了ISO 14064標準,該標準旨在提供一套透明且可核查的要求,幫助組織量化、監(jiān)測、報告及核查其溫室氣體排放或清除,并幫助組織尋求潛在的減排或增加清除的機會。

        ISO 14064標準提供給了政府和工業(yè)界一個項目的整套工具,旨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增強排放權交易信用。該標準分三個部分,分別就溫室氣體在組織層面和項目層面的量化和報告,以及審查和核證報告做出了規(guī)范。

        ISO 14064-1:2006《溫室氣體-第一部分:在組織層面溫室氣體排放、消減、監(jiān)測和報告指南性規(guī)范》

        詳細規(guī)定了在組織(或公司)層次上GHG清單的設計、制訂、管理和報告的原則和要求,包括GHG排放邊界、量化GHG的排放和清除以及識別公司改善GHG管理具體措施或活動等方面的要求。此外,還包括對清單的質量管理、報告、內部審核、組織在和查活動中的職責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導。

        ISO 14064-2:2006《溫室氣體-第二部分:項目的溫室氣體排放和削減的量化、監(jiān)測和報告規(guī)范》

        針對專門用來減少GHG排放或增加GHG清除的項目(或基于項目的活動)。包括確定項目的基準線情景及對照基準線情景進行監(jiān)測、量化和報告的原則和要求,并提供進行GHG項目審定和核查的基礎。

        ISO 14064-3:2006《溫室氣體-第三部分:溫室氣體聲明驗證和確認指導規(guī)范》

        詳細規(guī)定了GHG項目審定或核查的原則和要求,說明了GHG的審定和核查過程,并規(guī)定了其具體內容,如審定或核查的計劃、評價程序以及對組織或項目的GHG聲明評估等。組織或獨立機構可根據該標準對GHG聲明進行審定或核查。

        構成標準的三個部分的關系如圖5所示。

        圖5 ISO 14064標準三部分之間的關系

        ISO/TC207于2007年成立了溫室氣體管理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SC7),專門致力于建立溫室氣體管理標準體系及制定相關系列標準。其中,第2工作組(WG2),正在起草關于產品碳足跡評價的國際標準(ISO 14067)。該標準共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產品碳足跡:量化”,第二部分為“產品碳足跡:溝通”。企業(yè)可利用該標準對其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從原材料的獲取,到生產、銷售、使用和廢棄后的處理)的碳足跡進行評估,并可將碳足跡信息用于內部管理、或對外公布及交流。目前,該標準已形成CD稿,預計將于2012年正式頒布。ISO/TC207 SC7分技術委員會制定的系列標準見表1所示。

        表1 ISO/TC207 SC7制定的系列標準

        國際化標準組織(ISO)、WRI和WBCSD于2008年宣布聯(lián)手推廣GHG核算和報告標準,并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同意共同推廣ISO 14064標準以及WRI和WBCSD“GHG議定書”標準。目前,聯(lián)合國CDM項目執(zhí)行理事會和國內開展的CDM項目采用的溫室氣體減排核查和驗證所依據的標準就是ISO 14064和WRI/WBCSD《溫室氣體議定書:企業(yè)核算與報告準則》。

        2.3 PAS 2050: 2008

        PAS 2050: 2008《商品和服務在生命周期內的溫室氣體排放評價規(guī)范》和Guide to PAS 2050: 2008《PAS 2050使用指南:如何評價商品和服務的碳足跡》是由碳基金(Carbon Trust)和英國環(huán)境、食品和鄉(xiāng)村事務部(Defra)聯(lián)合發(fā)起,英國標準協(xié)會(BSI)編制的一套公眾可獲取的規(guī)范(Publicly Available Specification,PAS),該規(guī)范主要用于計算產品和服務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從原材料的獲取到生產、分銷、使用和廢棄后的處理)溫室氣體排放量,旨在幫助企業(yè)尋找在產品設計、生產和供應等過程中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機會。

        PAS 2050規(guī)范建立在現有生命周期評價方法(LCA)之上,而這些方法則是根據BS EN ISO 14040和BS EN ISO 14044標準并通過明確規(guī)定各種商品和服務在生命周期內的溫室氣體排放評價要求而制定的。根據PAS 2050計算產品(商品和服務)在生命周期內,包括生產使用和棄置各個階段所排放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的總量主要包含5個基本步驟,每個步驟的工作內容和意義如圖6所示。

        繪制產品生命周期過程圖(流程圖)的目的是確定對所選產品生命周期有貢獻的所有材料、活動或過程。生命周期通常涵蓋一件商品從原材料開采(包括原材料的運輸)、產品制造、商品流通零售、使用到最終廢棄處置的整個供應鏈。系統(tǒng)邊界定義了產品碳排放計算的范圍,即哪些生命周期階段、輸入和輸出宜納入評估,列入所有的“實質性”排放。收集碳足跡需要活動水平數據和排放因子,匯總計算產品生命周期中所有活動的所有材料、能源和廢物乘以其排放因子之和,得到產品的碳足跡。最后,依據《產品溫室氣體排放和減排聲明踐行條例》,為完成PAS 2050碳足跡計算的產品粘貼碳標簽。

        圖6 PAS 2050碳足跡計算過程

        2.4 PAS 2060:2010

        2010年5月19日,BSI在現有的ISO 14000系列和PAS 2050等環(huán)境標準的基礎制定并發(fā)布了世界首個碳中和承諾標準PAS 2060 Specification for the demonstration of carbon neutrality,提出了通過溫室氣體排放的量化, 還原和補償來實現和實施碳中和的組織所必須符合的規(guī)定。 任何希望達到并證明碳中和的組織或個人,必須經由特定的溫室氣體排放的定量、減量和抵消來達成這些要求。

        PAS 2060適用于任何類型的實體,例如企業(yè)、地區(qū)和地方政府、小區(qū)、學術機構、俱樂部和社會團體、家庭及個人,且適用于組織的任何標的,包括活動、城鎮(zhèn)或城市、建筑物或產品。PAS 2060的目的在于建立一致的碳中和證明要求,確保一致且可比較的方法來處理碳中和。

        2.5 TS Q 0010-2009

        日本于2009年4月20日公布了產品碳足跡技術規(guī)范TS Q 0010《評價產品碳足跡與標簽的一般性原則》,該規(guī)范適用于任何種類的產品,包含《京都議定書》規(guī)定6種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HFCs、PFCs和SF6),計算涵蓋整個生命周期內的原材料獲?。≧aw material acquisition)、生產(Production)、分銷和銷售(Distribution/selling)、使用/維修管理(Use/maintenance control)、處置/回收利用(Disposal/recycling),計算時原則上以主要活動數據來計算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公式如下:

        GHG emissions=Σ(activityi×GHG emission factori)

        式中,i代表過程。

        TS Q 0010規(guī)定計算出的碳足跡應標示于產品或包裝上,原則上每項產品需標示其整個生命周期的CO2當量排放量,以gCO2e、kgCO2e、tCO2e、為單位表示。日本已經建立了碳標簽標識制度。

        3 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

        3.1 碳足跡的概念

        “碳足跡”的概念緣起于“生態(tài)足跡”[9-10],主要是指在人類生產和消費活動中所排放的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氣體總量,分析產品生命周期或與活動直接和間接相關的碳排放過程。國內外學者和機構對“碳足跡”有各種不同的理解和認識,如表2所示。

        表2 碳足跡的定義[11]

        碳足跡分析是一種評價碳排放影響的全新測度方法,其從生命周期的角度揭示不同對象的碳排放過程,具體衡量某種產品全生命周期或某種活動過程中直接和間接相關的碳排放量,為探索合理有效的溫室氣體減排途徑提供科學依據。國外對于碳足跡分別從概念內涵、計算方法以及實例計算開展研究[17,19],研究尺度包括個人/產品、家庭、組織機構、城市以及國家等[17,22-27],產業(yè)部門涉及工業(yè)、交通、建筑、醫(yī)療等[18,23,28-29],而國內在的碳足跡方面的研究才剛剛起步。

        3.2 碳足跡計算方法[11]

        計算碳足跡是評價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徑之一,目前碳足跡研究中的主要方法有兩類[19]:一是以過程分析為基礎的“自下而上”模型;二是以投入產出分析為基礎的“自上而下”模型。這兩種方法的建立都依據生命周期評價的基本原理。

        3.2.1 過程分析法

        過程分析法以過程分析為基本出發(fā)點,通過生命周期清單分析得到所研究對象的輸入和輸出數據清單,進而計算研究對象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即碳足跡。該方法以節(jié)碳基金(Carbon Trust)[9]基于生命周期評價理論提出的產品碳足跡計算方法最有代表性。PAS 2050即采用的過程分析法計算產品生命周期的碳足跡,基本公式為:

        其中:E 為產品的碳足跡;Qi為i 物質或活動的數量或強度數據(質量/體積/千米/千瓦時);Ci為單位碳排因子(CO2e/單位)。

        過程分析法適用于產品/個人、家庭、組織機構、城市、區(qū)域乃至國家等不同尺度的碳足跡核算,但是在計算時使用的次級數據有可能會使得計算結果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另外,碳足跡分析中也沒有對原材料生產以及產品供應鏈中的非重要環(huán)節(jié)進行更深入思考,也無法準確獲取產品零售過程中的碳排放,所以,過程分析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2.2 投入產出法

        Matthews[30]等根據WRI/WBCSD對于碳足跡的定義,結合投入產出模型和生命周期評價方法建立了經濟投入產出-生命周期評價模型(EIO-LCA),該方法可用于評估工業(yè)部門、企業(yè)、家庭、政府組織等的碳足跡。該方法將碳足跡的計算分為三個層面,以工業(yè)部門為例:第一層面是來自工業(yè)部門生產及運輸過程中的直接碳排放;第二層面將第一層面的碳排放邊界擴大到工業(yè)部門所消耗的能源如電力等,具體指各能源生產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第三層面涵蓋了以上兩個層面,是指所有涉及到工業(yè)部門生產鏈的直接和間接碳排放,也就是從搖籃到墳墓的整個過程。計算過程如下:

        (1)根據投入產出分析,建立矩陣,計算總產出

        其中:x為總產出;I為單位矩陣;A為直接消耗矩陣;y 為最終需求;A*y 為部門的直接產出;A*A*y 為部門的間接產出,以此類推。

        (2)根據研究需要,計算各層面碳足跡

        其中:bi為碳足跡;Ri為CO2排放矩陣,該矩陣的對角線值分別代表各子部門單位產值的CO2排放量(由該子部門的總CO2排放量除以該子部門的生產總值得到);A’ 為能源提供部門的直接消耗矩陣。

        投入產出分析的一個突出的優(yōu)點是它能利用投入產出表提供的信息,計算經濟變化對環(huán)境產生的直接和間接影響.投入產出分析方法核算結果只能得到行業(yè)數據,無法獲悉產品的情況,因此只能用于評價某個部門或產業(yè)的碳足跡,而不能計算單一產品的碳足跡。

        4 碳標簽(Carbon Label)

        碳標簽(Carbon Label)就是將產品生命周期(即從原料、制造、儲運、廢棄到回收的全過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碳足跡)在產品標簽上用量化的指數標示出來,以標簽的形式告知消費者產品的碳信息。即利用在商品上加注碳足跡標簽的方式引導消費者選擇更低碳排放的商品,從而達到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緩解氣候變化的目的[6-7]。

        較成熟的碳標簽由英國發(fā)起。從2007 年起,英國政府為應對氣候變化專門成立了Carbon Trust(碳基金),鼓勵向英國企業(yè)推廣使用碳標簽。日本緊隨其后,鼓勵本國公司在商品包裝上詳細標注產品生命周期每個階段的碳足跡。歐盟也積極推出新的規(guī)則對生物燃料的碳足跡衡量做出強制性規(guī)定。法國政府也鼓勵零售商對碳足跡進行核算,簽發(fā)了零售商和貿易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規(guī)定。美國、瑞典、加拿大、韓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qū)都已在國內推廣使用碳標簽。

        表3 世界各國和地區(qū)碳標簽

        地區(qū) 碳標簽名稱 碳標簽 計算準則 碳標簽圖示說明日本 Carbon footprint TS Q 0010 標簽主要意涵為產品已達到CO2e減量,標章上方數字為減量數據韓國 CooL (CO2 Low)Label LCA PAS 2050碳標簽分為兩類,一類標示碳排放量,另一類標示碳排放減量;右上方的數字為排放或減量數據,左方文字表示企業(yè)對氣候變遷的回應或標明此產品為益于環(huán)境的低碳產品泰國 Carbon Label UNFCCC/CDM Methodology此標簽為宣告碳排放減量百分比,以不同顏色分別表示減量百分比,由左至右為10%至50%的減量標章澳洲 Greenhouse Friendly Label LCA該標簽表示企業(yè)已對產品進行碳排放量之生命周期分析,并從已注冊之減量專案中抵銷排放量法國 Indice Carbone Bilan Carbone標簽的中部為碳排放量,上部為Indice Carbone標識臺灣 Carbon Footprint Label PAS 2050 LCA標簽上部的數字代表碳足跡,下方的綠葉代表綠色、環(huán)保和健康

        從表3中可以看出,各國和地區(qū)碳標簽的推動機構有政府、政府支持的非盈利組織、民間非盈利組織、民間盈利組織(企業(yè));核發(fā)產品的類別根據B2B和B2C而有所區(qū)別,以消費者為對象的產品,標簽著重于外包裝上,而以企業(yè)為對象的產品,著重于廣告形式宣告;查驗機構有的是由執(zhí)行單位直接進行查驗,有的是由執(zhí)行單位認可的第三方進行查驗;碳足跡的計算準則以PAS 2050、LCA等方法為主;標簽所揭露的訊息包括二氧化碳當量CO2e、碳減排量標示、低碳標示、碳中和標示、碳等級標示等;標簽的張貼和應用范圍較廣,產品本身、外包裝、使用手冊、廣告等都可以使用所獲得的碳標簽。

        5 我國低碳建材與低碳建筑的發(fā)展框架

        5.1 低碳建材

        建材工業(yè)是國民經濟重要的原材料工業(yè),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建材生產和消費國,建材工業(yè)能耗總量約占全國能耗總量和工業(yè)部門能耗總量的7%和10%,廢氣排放總量占全國工業(yè)廢氣排放總量的18%。并且,我國正處在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進程的提速階段,城市基礎設施、道路、橋梁、鐵路、地鐵、機場、輕軌及房地產建設都處在上升階段,各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也同步推動了我國建材行業(yè)的迅速前進。所以,開展建材行業(yè)及建材產品低碳評價技術研究對于貫徹國家低碳發(fā)展戰(zhàn)略,加快低碳經濟建設,推動低碳建材產業(yè)的發(fā)展與進步,實現我國低碳建材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等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建材工業(yè)2005年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6.66噸標準煤,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16.65噸/萬元,到2009年建材工業(yè)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約為3.60噸標準煤,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9.0噸/萬元,已經下降了45.9%,從而可以看出,建材工業(yè)是我國碳減排的主力軍先鋒隊。根據這個減排速度,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xié)會提出的目標是:到2012年全行業(yè)碳減排在2005年基礎上下降56%左右,即建材工業(yè)萬元增加值碳排放量降至7.33噸/萬元左右(圖7)。

        圖7 全國建材工業(yè)萬元增加值碳排放路線圖

        我國的建材行業(yè)主動性碳減排啟程于2005年,但這4年來的“減碳”努力,主要還是著力于對現有“三高”產能的“關停并轉”,也即所謂的“硬減碳”。從2009年起,尤其是2013開始的“十二五”期間,“減碳”當更多借助生產工藝、生產工裝、生產手段的技術升級和技術創(chuàng)新,致力于綠色產業(yè)的大力發(fā)展和產業(yè)化應用,也即所謂的“軟減碳”。

        為了實現建材行業(yè)的減排目標,2010年4月11日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xié)會與中國建筑材料檢驗認證中心簽署了《關于促進全國低碳建材發(fā)展的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xié)議》,并聯(lián)合成立了“全國低碳建材促進行動委員會”,開始逐步推進低碳建材的評估和標準制定工作,助推企業(yè)的轉型升級,引導低碳經濟在我國建材行業(yè)的科學發(fā)展。目前,已經編制完成了浮法玻璃和金屬復合裝飾板的產品種類規(guī)則國家標準,正在開展低碳建材認證的基礎研究工作。

        5.2 低碳建筑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與設備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內,減少石化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的建筑。

        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住宅產業(yè)發(fā)展和技術委員會初步編制了《低碳住宅產業(yè)化技術體系框架及減排指標》,把低碳技術分為八項:低碳用能、低碳設計、低碳構造、低碳運營、低碳排放、低碳營造、低碳用材、綠植碳匯(圖8)。低碳住宅產業(yè)化技術框架下重點推廣15項技術和2類住宅體系(被動式住宅體系和SI住宅體系),并已開始實施“低碳之星”培育計劃和“低碳之星產品庫”培育計劃,目的是使示范項目均能達到5個高標準(高標準空間設計、高標準舒適程度、高標準節(jié)能減排、高標準功能配置和高標準壽命周期)要求。

        圖8 低碳住宅技術體系框架

        6 結語

        以PAS 2050為代表的一系列國外低碳標準和技術規(guī)范以及碳標簽制度在國家和行業(yè)碳減排、企業(yè)低碳文件建設、居民低碳生活方式的培養(yǎng)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之一,發(fā)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制定相應的低碳標準,建立碳標簽標識制度體系是我國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低碳經濟競爭挑戰(zhàn)的必然選擇,對于推進我國低碳經濟建設、參與全球碳交易市場、完善相關法規(guī)和標準體系、規(guī)避技術貿易壁壘、提高企業(yè)和各類組織的競爭力優(yōu)勢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建材和建筑行業(yè)的能耗占我國社會總能耗的比重較大,同時建材工業(yè)發(fā)展低碳經濟也是實現建筑節(jié)能和低碳建筑的基礎條件,所以,開展低碳建材和低碳建筑的基礎研究、建立相關的低碳標準和技術規(guī)范和標識制度對于推動低碳建材和低碳建筑經濟和技術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低碳社會發(fā)展的重要趨勢。

        [1] 江澤民. 對中國能源問題的思考[J].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2008, 42(3). 345-359.

        [2] 聯(lián)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關于氣候變化的第4次評估報告[R]. 2007.

        [3] Hansen J , Sato M, et al. Global temperature Change[J]. PNAS, 2006, 103: 14288-14293.

        [4] 姚燕. 全力推進節(jié)能減排 引領中國建材工業(yè)發(fā)展低碳經濟[A]. 中國建材產業(yè)發(fā)展研究論文集[C]. 北京:中國建材工業(yè)出版社. 2010. 43-47.

        [5] 張雄. 建立碳交易平臺和低碳認證體系[J]. 建設科技, 2010, (4):34-35.

        [6] 胡瑩菲, 王潤等. 中國建立碳標簽體系的經驗借鑒與展望[J]. 經濟與管理研究, 2010, (3): 16-19.

        [7] 陳潔民. 碳標簽:國際貿易中的新熱點[J]. 對外經貿實務, 2010, (2): 93-95.

        [8] 馮相昭, 賴曉濤等. 關注低碳標準發(fā)展新動向——英國PAS2050碳足跡標準[J]. 環(huán)境保護, 2010, (3): 74-76.

        [9] Rees W E. Ecological footprints and appropriated carrying capacity:what urban economics leaves out[J].Environment and Urbanization, 1992, 2: 121-l30.

        [10] Wackernagel M, Rees W E.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J]. Gabriola Island, B.C, Canada: New Society Publishers, 1996.

        [11] 王微, 林劍藝等. 碳足跡分析方法研究綜述. 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 2010, 33(7): 71-78.

        [12] BP. What is a carbon footprint? British Petroleum[EB/OL]. http://www.bp.com/liveassets/ bp_internet/ globalbp/. 2007.

        [13] Energetics. The reality of carbon neutrality[R]. 2007.

        [14] ETAP. The carbon trust helps UK businesses reduce their environmental impact[R]. 2007.

        [15] Hammond G. Time to give due weight to the‘carbon footprint’ issue[J]. Nature, 2007, 445(7125): 256.

        [16] 陳文穎, 代光輝. 廣西重點行業(yè)二氧化碳減排潛力分析[J]. 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 2007, 30(6): 45-48.

        [17] Carbon Trust. Carbon Footprint Measurement Methodology[R]. version 1.1, 2007.

        [18] POST. Carbon Footprint of Electricity Generation[R]. Parliamentary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POSTnote268.

        [19] Wiedmann T, Minx J. A definition of carbon footprint [J]. SA Research & Consulting, 2007: 9.

        [20] GFN. Ecological Footprint Glossary [R]. Global Footprint Network, Oakland, CA, USA, 2007.

        [21] Grubb E. Meeting the carbon challenge: the role of commercial real estate owners,users& managers[R]. Chicago,2007.

        [22] Kenny T, Gray N F. Comparative performance of six carbon footprint models for use in Ireland[J].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09, 29: 1-6.

        [23] Argonn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GREET 2.7-the Transportation Vehicle-cycle Model[R]. 2006.

        [24] Marilyn A, Brown F S, et al. The geography of metropolitan carbon footprints[J]. Policy and Society, 2009, 27:285-304.

        [25] DEFRA[EB/OL]. http://campaigns.direct.gov.uk/actonco2/home.html.

        [26] Giurcoa D, Petrie J G..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copper:new technologies, more recycling or demand management[J]. Minerals Engineering, 2007, 20:842-853.

        [27] 劉強, 莊幸等. 中國出口貿易中的載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 中國工業(yè)經濟, 2008, 8: 46-55.

        [28] Cole A. More treatment in surgeries and at home will help cut NHS carbon footprint[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09, 338.

        [29] 喬永鋒. 基于生命周期評價法(LCA)的傳統(tǒng)民居的能耗分析與評價[D].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6.

        [30] Matthews H S, Hendrickson C, et al. The importance of carbon footprint estimation boundaries[J].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8, 42: 5839-5842.

        猜你喜歡
        標準產品
        好產品,可持續(xù)
        現代裝飾(2022年4期)2022-08-31 01:39:32
        從靈感出發(fā),邂逅好產品
        現代裝飾(2022年3期)2022-07-05 05:55:06
        2022 年3 月實施的工程建設標準
        忠誠的標準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48
        美還是丑?
        你可能還在被不靠譜的對比度標準忽悠
        一家之言:新標準將解決快遞業(yè)“成長中的煩惱”
        專用汽車(2016年4期)2016-03-01 04:13:43
        2015年9月新到標準清單
        2015產品LOOKBOOK直擊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23:50
        新產品
        玩具(2009年10期)2009-11-04 02:33:14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又色又爽又黄软件| 色综合88| 日韩av在线不卡观看| 亚洲av综合色区一区二区| 色视频线观看在线网站| 一道久在线无码加勒比| 男女高潮免费观看无遮挡| 中文日本强暴人妻另类视频|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超污| 中国丰满大乳乳液| 成人无码a级毛片免费| 日韩一二三四区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专区av无码|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无码专区| yw193.can尤物国产在线网页| 男女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无套在线观看| 蜜臀av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在线| 中文字幕乱码日本亚洲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久久|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 亚洲中文字幕高清av|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 色丁香在线观看| 一本之道加勒比在线观看| 狠狠躁日日躁夜夜躁2022麻豆| 日本丰满人妻xxxxxhd| 久久99精品波多结衣一区| 日本va中文字幕亚洲久伊人|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日本亚洲欧美高清专区|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区三区|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国产精品人妻一区夜夜爱| 亚洲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 特级av毛片免费观看| 窄裙美女教师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