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惠儀 李 爽 顏 敏
(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中國建筑材料檢驗認證中心有限公司,北京 100024)
陶瓷磚是現代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產品,目前我國陶瓷磚年生產能力超過65億平方米,占世界總產量的60%以上,2009年出口量為6.85億平方米(出口量超過意大利、西班牙兩大陶瓷磚生產強國各自的年產量)。中國已發(fā)展成為陶瓷磚的生產、消費和出口大國。
陶瓷磚按照產品吸水率分為5類,瓷質磚是吸水率(E)不超過0.5%的陶瓷磚,執(zhí)行標準:GB/T4100-2006陶瓷磚(附錄G 干壓陶瓷磚E≤0.5% B1a類—瓷質磚),對應于國際標準ISO13006:1998 Ceramic tiles :Annex G Dry-pressed ceramic tiles with low water absorption E≤0.5% Group B1a 和歐洲標準EN14411:2006 Annex G E≤0.5% Group B1a。
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認證認可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2004年第6號公告:決定對裝飾裝修產品(瓷質磚、溶劑型木器涂料、混凝土防凍劑)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自2005年8月1日起,凡列入目錄內的裝飾裝修產品,未獲得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和未加施中國強制性認證標志的,不得出廠、銷售、進口或在其他經營活動中使用。同時指定中國建筑材料檢驗認證中心(原北京環(huán)宇賽福特認證中心)等5家認證機構、國家建筑材料測試中心等7個實驗室承擔瓷質磚產品認證和檢測工作。
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簡稱3C認證”,是國家對涉及人類健康和安全、動植物生命和健康以及環(huán)境保護和公共安全的產品實行的強制性認證制度。實施瓷質磚產品強制性認證制度,目的是通過采用國家頒布的實施規(guī)則CNCA-12C-050、采取“初始工廠檢查+產品抽樣檢測+獲證后的監(jiān)督”的認證模式,從源頭控制瓷質磚產品的放射性核素指標,確保產品使用安全。
瓷質磚是80年代中期意大利首先開發(fā)的陶瓷磚新產品,“七五”期間,中國建材研究總院承擔完成了該產品的國家科技攻關項目。隨后,國外先進陶瓷技術裝備的引進消化吸收和科技成果的推廣,促進了我國瓷質磚產品快速發(fā)展。2000年前后,隨著陶瓷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市場競爭的加劇、審美藝術需求的提高,陶瓷磚產品的裝飾藝術效果不斷提高,同時產業(yè)規(guī)模的擴大使陶瓷原料資源的種類和開采規(guī)模范圍不斷擴大,一些生產企業(yè)為了提高瓷質磚產品的裝飾藝術效果,在坯料中添加了富含放射性核素的鋯英砂(ZrSiO4)等原料,加上中國某些地區(qū)個別陶瓷原料本底放射性比活度較高,造成一些產品放射性水平較高,不符合A類要求。2002-2004年,根據工商部門的抽查結果,市場銷售的瓷質磚產品的放射性水平不符合A類的曾達到20%。因此,一方面,為了確保消費者健康安全,瓷質磚產品的放射性水平必須加以控制;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媒體不負責任的宣傳和沸沸揚揚的炒作,夸大陶瓷放射性及其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曾引起人們的恐慌和對所有陶瓷產品夸大的負面影響,陶瓷的放射性安全成為涉及廣大消費者和影響陶瓷產業(yè)發(fā)展的熱點問題,必須加以科學地正視、消除恐慌和對產業(yè)的負面影響。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國家建筑材料測試中心就開始研究建材產品的放射性問題,尤其是我國地域遼闊,建材產品品種多,原材料來源廣,建材的放射性水平差異大,有必要加以規(guī)范和控制。為了促進中國建材市場的健康有序發(fā)展,淘汰劣質建材,確保室內裝修健康安全,2002年,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fā)布了包括GB6566-200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在內的《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有害物質限量》10項強制性國家標準,自2002年7月1日起實施。
在國家認證認可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有關認證機構于2002年著手籌備裝飾裝修產品的認證工作。中國建材研究總院依托安全玻璃強制性認證工作基礎和研究院專業(yè)優(yōu)勢,于2002年9月組織有關專家開展了瓷質磚、溶劑型木器涂料、混凝土防凍劑產品強制性認證的可行性論證、認證實施規(guī)則及技術文件起草、認證工作試點等認證擴項申請與籌備工作,2004年2月取得了瓷質磚產品國家指定的強制性認證和檢測資質。
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國內目前約有瓷質磚生產企業(yè)700家左右。隨著國內外市場競爭的加劇、資源環(huán)境的制約,我國陶瓷產業(yè)正在加速進行產業(yè)提升、結構調整、生產轉移。瓷質磚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出口量逐年增長,企業(yè)生產規(guī)模擴大,全流程生產企業(yè)數量增長趨緩,長遠有減少的趨勢,但拋光加工企業(yè)有所增加,貼牌生產持證增多。隨著產區(qū)轉移和競爭淘汰,關停企業(yè)數量和新增企業(yè)數量基本相當,瓷質磚認證企業(yè)總量增長趨緩,證書數量有所增加。
表1 CTC及4家認證機構瓷質磚頒證累計數量 單位(張)
截止2010年7月統(tǒng)計,國家指定的5家(現合并為4家)認證機構累計頒發(fā)瓷質磚產品認證證書1909張,現有保持有效證書1252張,其中國外有效證書112張。
中國建筑材料檢驗認證中心(CTC)自2004年以來,累計頒發(fā)瓷質磚產品強制性認證證書948張,目前保持有效證書725張,其中國外有效證書74張,分布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CTC及4家認證機構瓷質磚頒證累計數量見表1。
CTC在瓷質磚產品認證工作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國家指定的4家瓷質磚產品認證機構的激烈競爭中,CTC頒發(fā)瓷質磚產品認證證書占總數的58%(有效證書),占國外有效證書總數的66%,保持國內外發(fā)證數量/認證企業(yè)數領先,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3.2.1 有效地控制了瓷質磚產品的放射性
瓷質磚產品強制性認證制度實施前,根據有關機構檢測結果統(tǒng)計,陶瓷墻地磚(含五類吸水率產品)放射性水平符合A類標準占92%,B類占8%;據工商部門的抽查結果,市場銷售的瓷質磚產品的放射性水平不符合A類的曾達到20%。2004年3月,國家工商總局抽查選擇了濟南、西安、武漢、上海、天津5個城市,涉及建材市場10個,抽檢瓷質磚樣品總數92個。其中合格樣品總數84個,8種產品放射性水平不合格,總合格率91.3%。2004年12月,國家質檢總局 產品質量監(jiān)督司公布了陶瓷磚產品質量國家監(jiān)督抽查結果,共抽查了我國目前陶瓷磚產品主產區(qū)廣東、山東、四川、浙江、江蘇、上海、河北、福建、湖北、重慶等10個省、直轄市59家生產企業(yè)的62種產品,其中有2種拋光磚產品放射性不合格。2005年11月,國家質檢總局產品質量監(jiān)督司共抽查了廣東、福建、浙江、上海、江蘇、山東、河北、四川、河南、江西、湖北等11省、直轄市135家企業(yè)生產的138種產品, 其中有2種產品放射性檢驗不合格。2006-2008年,未發(fā)現瓷質磚產品放射性國抽不合格。
上述表明強制性認證制度實施后,放射性水平不合格的瓷質磚產品顯著減少。
3.2.2 強制性認證促進了陶瓷行業(yè)的技術進步和健康發(fā)展
首先,國家頒布的《裝飾裝修產品強制性認證實施規(guī)則 瓷質磚產品》CNCA-12C-050,將放射性核素限量強制性認證的適用范圍限定于吸水率≤0.5%的瓷質磚這一類產品,排除了其他種類陶瓷磚、衛(wèi)生瓷、日用陶瓷等陶瓷產品,這就消除了多年來人們對各類傳統(tǒng)陶瓷產品的安全誤區(qū)、不必要的擔心和恐慌,還絕大多數陶瓷產品的清白。沸沸揚揚、危言聳聽的放射性炒作止于此。
其二,瓷質磚生產企業(yè)普遍加深了對產品放射性控制的重要性和技術上的認識,促進了技術創(chuàng)新。
(1)產品放射性不合格是傷天害理的事,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即放射性元素衰變到原來數量一半所需的時間)達億年,因此可以說,在使用壽命期內瓷質磚產品的放射性核素不變,如果產品放射性不合格,用戶可能長期甚至幾代人受到放射性影響。建筑裝飾裝修材料安全、健康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物質功能和精神功能,為了產品裝飾美而忽視安全、健康不可取。
國家強制性標準GB6566-200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已于2002年7月1日起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已于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2004年5月1日起又實施了強制性認證制度,可見控制放射性的重要性,無論是依標準、依法律、依強制性認證制度,或是從道德角度考慮,都不應該讓放射性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
(2)產品放射性控制對品牌建設至關重要。近年來全國工商執(zhí)法、技術監(jiān)督、出入境檢驗等有關部門加強了市場管理和產品抽查,產品放射性不合格將埋下隱患,一旦被發(fā)現查處曝光,其造成的經濟損失和對品牌的危害是巨大的。近年來少數產品放射性抽查不合格,被查處、曝光,生產企業(yè)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3)瓷質磚產品的放射性完全可以控制,生產企業(yè)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和關鍵原料的識別與控制,如選擇低放射性陶瓷原料、控制放射性核素偏高的原料用量、精選陶瓷礦物原料;采用二次布料技術、研究探索新型裝飾技術等等,做到產品美觀放射性又不超標。強制性認證制度實施后,添加硅酸鋯增白的通體超白產品(雪花白)大大減少, 超白坯料中硅酸鋯的添加量大大降低,或是不再添加硅酸鋯,有效地控制了產品的放射性水平。
瓷質磚產品強制性認證制度正在促使陶瓷科技工作者不斷創(chuàng)新,研發(fā)更加健康安全的新產品。此外,通過采用國際上慣用的產品認證手段,實施和借鑒制度化、程序化的管理,有效地保證產品質量,改進企業(yè)的基礎管理工作。
3.2.3 認證走出了國門,促進了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
目前CTC瓷質磚產品認證,已覆蓋了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國外市場占有率保持70%左右。
意大利、西班牙是國際上公認的陶瓷磚生產強國,目前其產品占領了國際高端市場。中國的瓷質磚產品強制性認證制度實施前,他們很少關注產品的放射性水平。中國的瓷質磚產品強制性認證制度實施后,CTC通過各種渠道將認證推向國際,根據認證程序,派出檢查組對國外企業(yè)進行認證工廠檢查,同時宣貫和推介中國的瓷質磚產品強制性認證制度,工廠檢查過程還促進了國際間的理解、技術交流與合作。國外有關生產企業(yè)和檢測機構都非常重視研究中國的強制性認證制度和放射性檢測標準,有關檢測機構開始引用GB6566—200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標準,幫助生產企業(yè)進行關鍵原材料和產品的放射性檢測,生產企業(yè)按照中國的強制性認證制度要求,對產品的放射性指標實施控制。
意大利人士稱:“中國的CCC認證制度為世界瓷質磚產品的放射性安全,開了個好頭。放射性控制不僅是中國市場的要求,也對世界各地消費者有益。” 有的企業(yè)還升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歡迎中國CCC認證的檢查組。有些企業(yè)擬按CCC認證制度要求,僅在出口中國的認證產品包裝上加施CCC標志,另有一些企業(yè)擬在所有認證產品包裝上加施CCC標志,認為:“中國的CCC標志是放射性安全的標志,將與CE 等其他標志一起,向世界各地消費者證明其瓷質磚產品質量保證的信息”??梢?,瓷質磚產品放射性安全認證,逐步獲得了國際同行的認可。
隨著審美藝術需求的提高,新產品不斷涌現,瓷質磚產品的裝飾藝術效果不斷提高,一些生產企業(yè)在少數產品中通過添加鋯英砂以提高產品的裝飾藝術效果,動機尚存,瓷質磚產品的放射性控制風險依然存在。
CTC自開展瓷質磚產品強制性認證6年來,對認證產品和擬申請認證的新產品進行抽樣檢驗,每年都發(fā)現放射性不合格的產品,均通過有效整改、注銷產品系列、不予認證該產品系列等方式,阻止不合格產品的生產和流入中國市場,確保瓷質磚產品質量安全達標。
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2009年第2批產品質量國家監(jiān)督抽查質量公告》公布,對河北、山西、遼寧、福建、山東、廣東、四川、陜西等8個省272家企業(yè)生產的364種陶瓷磚進行監(jiān)督抽查的結果,3種產品放射性不合格;2009年上海檢驗檢疫局抽查進口產品中,發(fā)現3批進口瓷質磚產品放射性不符合A類要求,依法進行了處理和整改。
此外,陶瓷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產業(yè)鏈分工更加細化,購買粉料、磚坯進行最終產品生產加工的企業(yè)增多,貼牌生產(ODM)持證不斷增加,這對于從生產源頭控制產品質量,提出了新的控制要求,增加了認證風險;CCC標志的正確管理和使用、產品系列名稱的一致性、產品包裝箱標識等等,仍然是目前存在問題較多或容易出現問題的方面,仍需重點關注和持續(xù)改進。
瓷質磚產品的放射性問題,技術關鍵是控制配方中富含放射性核素的關鍵原料(如鋯英砂等),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不同產地來源、不同供應商、甚至不同批次的鋯英砂,其放射性指標范圍為:內照射指數IRa=10-44.77, 外照射指數Iγ=10-35.88。如在配方中添加1%的鋯英砂,即對最終產品額外增加內照射指數IRa=0.10-0.45, 外照射指數Iγ=0.10-0.36。根據統(tǒng)計,我國陶瓷磚產品放射性水平分布為:內照射指數IRa在0.5-1范圍的占48%, 外照射指數Iγ在0.5-1.3范圍的占82%,可見在此固有放射性水平基礎上額外添加鋯英砂,達到一定數量就會造成產品放射性水平超過A類指標。
另外,由于含鋯產品(如雪花白、含鋯超白料產品)放射性指標提高,有的產品已達到A類標準的臨界值(A類產品指標為:內照射指數IRa≤1.0 ,外照射指數Iγ≤1.3),因此其他礦物原料的變更將對最終產品的放射性水平產生影響,如某產地長石的內照射指數IRa=1.34, 外照射指數Iγ=1.81,若在配方中用量為30%,會對最終產品引入內照射指數IRa=0.4, 外照射指數Iγ=0.54。因此,當產品的放射性水平達到或接近臨近值(內照射指數IRa>0.9,外照射指數Iγ>1.2)時,應對影響產品放射性水平的主要原料進行篩查,以確定是否還有除鋯英砂(ZrSiO4)之外的其它關鍵原料,當配方中關鍵原料增量調整或以放射性高的原料替代放射性低的原料時,必須嚴格控制;當采購含鋯粉料、磚坯(視同關鍵原料的采購)進行最終產品生產加工時,應進行有效識別控制。
(1)嚴格按照國家認監(jiān)委強制性產品認證的有關規(guī)定、實施規(guī)則和制度要求,做好瓷質磚認證工作的管理與實施,以作業(yè)指導書和程序文件規(guī)范認證工作;
(2)在認證工作實踐中,關注國內外瓷質磚產業(yè)和產品發(fā)展新趨勢,抓住放射性控制技術關鍵,以最終產品放射性水平受控并持續(xù)符合認證產品要求為根本目的,既要努力降低認證機構風險,又要根據行業(yè)和市場的特點與需求,促進和服務于陶瓷行業(yè)的發(fā)展與進步;
(3)工廠檢查過程講究溝通技巧和注意溝通效果,提高現場審查的質量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受審方理解把事情做正確的方法、改進的方向和風險所在,讓受審方在接受審核過程中受益并解決存在的問題,主動自覺地規(guī)避風險;
(4)加強人才培訓和培養(yǎng),不斷提高審核/檢查員和相關人員的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專業(yè)能力,增強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風險意識,在認證管理與增值服務之間、質量風險與經濟效益之間尋找動態(tài)平衡點和創(chuàng)新點;
(5)加強宣傳和引導,將認證工作引申到提升受審方基礎管理水平、增強質量意識、品牌意識的高度,引導受審方自覺地持續(xù)保持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工廠質量保證能力,把執(zhí)行強制性認證制度變成企業(yè)的自覺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