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寶塔,博納中華五千年水利文明;一座豐碑,銘刻華夏兒女治水興水的恢宏篇章。我國第一座以水利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中國水利博物館在錢塘江畔落成,向世人形象、生動、具體地展示我國水利發(fā)展的歷史,這是中國水利的一件盛事,可喜可賀。
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場所。建設中國水利博物館,對中國水利發(fā)展史進行完整而系統(tǒng)的收集、整理、展示、教育、研究,對于加強研究人類開發(fā)水資源歷史,科學總結治水經驗,推進可持續(xù)發(fā)展水利,傳承和發(fā)揚中華水文明、水文化,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中國水利博物館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作出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致信祝賀。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蔣樹聲親臨紀念“世界水日”“中國水周”主題活動暨中國水利博物館開館儀式。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水利事業(yè)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給水利人以極大的鼓舞。
博物館展陳以幾千年中國水利史和水文化的積淀為素材、以水科技與水資源的發(fā)展為視角,以游客與展示 “參與互動”為主要展示方式,以公眾休閑教育為主要功能。承載著數千年厚重而輝煌的水利發(fā)展史,中國水利博物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弘揚水文化,傳播水文明,在觀眾靈魂深處澆筑起一座人水和諧的 “精神大壩”和“思想水庫”。
總結經驗,發(fā)揚光大,繼承傳統(tǒng),開創(chuàng)未來,是中國水利博物館肩負的歷史責任。通過中國水利博物館這樣一個載體,使人們從中感受中華文明以及水文化的博大精神,增進對治水歷史的了解,喚起人們對自然的愛護和尊重,增強民族自豪感。而其更重要的現實意義在于,總結幾千年的治水經驗,借鑒古人智慧,從而豐富現代治水理念,使水利為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條件。